17边患暂熄帝心定
急报如惊雷,炸响在死寂的金銮殿上。瓦剌,这个名字如同梦魇般再次笼罩大明王朝。殿内众人面色各异,惊恐、疑惑、担忧交织在一起,目光齐刷刷地投向两位主角——朱祁镇和朱祁钰。
朱祁镇紧握着那份急报,手背青筋暴起,脑海中不由自主地浮现出被俘时的屈辱画面,那些瓦剌人的嘲笑,百姓们的苦难,如同一把火在他心中燃烧。他深吸一口气,强压下心中的怒火,缓缓说道:“诸位爱卿,边关告急,瓦剌卷土重来,如今之计,当速速商议对策!”
朱祁钰上前一步,拱手道:“皇兄,臣弟愿领兵出征,击退瓦剌,保我大明江山!”他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渴望证明自已的能力。
朱祁镇却摇了摇头:“皇弟,你镇守京师多年,对京城防务了如指掌。如今京城人心惶惶,更需你坐镇稳定大局。朕虽被俘多年,但朕依旧是大明皇帝,理应承担起这份责任,朕愿亲自领兵出征,御驾亲征!”
此言一出,朝堂上顿时炸开了锅。郕王一派的大臣纷纷劝阻,认为这是朱祁镇的陷阱,意图夺回兵权。
“皇上,万万不可啊!您刚刚回朝,龙体尚未恢复,怎可轻易涉险?”
“皇上,如今京师才是重中之重,还请皇上三思!”
朱祁钰的脸色也变得阴沉,他紧紧地盯着朱祁镇,沉声道:“皇兄,你这是何意?莫非是信不过臣弟?”
朱祁镇坦然迎上朱祁钰的目光,语气坚定:“皇弟,朕并非信不过你,而是朕身为大明皇帝,责无旁贷!如今边关告急,朕岂能坐视不理?你镇守京师,亦是为大明江山尽忠,何来信不过之说?”
两人对峙,气氛剑拔弩张,空气中仿佛弥漫着火药味。郕王一派的大臣们暗暗握紧了拳头,眼睛在朱祁镇和朱祁钰之间来回打量,而朱祁镇一方的大臣则紧张地盯着朱祁镇,生怕他做出过激的举动。
于谦眉头紧锁,心中暗暗担忧。他上前一步,正要开口劝说,却见朱祁镇朝他微微摇了摇头。
“于少保,朕意已决,不必再劝。”朱祁镇语气不容置疑,他环视群臣,高声道,“朕即刻下旨,命兵部调集兵马,准备出征!”
众臣听闻,皆惊得目瞪口呆,他们未曾想到皇上如此果决,一时间殿内鸦雀无声,唯有朱祁镇的声音在殿内回荡,仿佛带着千钧之力。
说罢,他转身走向龙椅,猛地坐下,拿起御笔,正欲下旨。
就在这时,杨善突然出列,高声道:“皇上,臣有本奏!”
朱祁镇停下了手中的动作,看向杨善,问道:“杨爱卿有何事?”
杨善深吸一口气,缓缓说道:“皇上,臣以为……”
杨善躬身一揖,朗声道:“皇上,臣以为,此事还需从长计议。”他顿了顿,目光扫过殿内众人,最后落在朱祁镇身上,“边关战事,并非儿戏,更非一腔热血便可解决。皇上龙体初愈,不宜贸然亲征。”
朱祁镇剑眉微蹙,正欲开口,却听杨善继续说道:“更何况,郕王殿下镇守京师多年,对京城防务了如指掌,由他坐镇,更为稳妥。”
殿内气氛再次凝滞,众臣的目光在朱祁镇和朱祁钰之间来回游移。
朱祁钰垂着头,心中如同打翻了五味瓶。他原本以为朱祁镇复位后定会报复自已,可如今这一番话,让他既羞愧又感动,同时还有一丝不甘。他咬了咬牙,暗暗下定决心,定要在边疆建立功勋,不枉朱祁镇的宽容。
“皇弟,”朱祁镇的声音打破了沉默,出乎意料的温和,“朕知道你心中有怨,朕也不怪你。只要你愿意为大明效力,朕既往不咎。”
于谦心中一惊,他原本担心朱祁镇复位后会对朱祁钰进行报复,却没想到他会说出这样一番话。
这番宽容大度,着实出乎他的意料。
他偷偷瞥了一眼朱祁钰,却见他依旧低着头,身子微微颤抖。
“皇兄……”朱祁钰的声音有些沙哑,带着一丝难以察觉的颤抖,“臣弟……臣弟……”
他猛地抬起头,他想到自已为了争夺皇位所做的种种,心中五味杂陈。
“臣弟愿往边疆,为大明效力!” 他咬了咬牙,像是下了很大的决心。
然而,他的内心深处,却涌起一股深深的不安。边疆苦寒,战事凶险,他真的能活着回来吗?
朱祁镇的脸上露出一丝欣慰的笑容,他点点头,说道:“好!皇弟有此心,朕心甚慰!”
就在这时,杨善再次开口:“皇上,臣还有一事要禀……”他的声音低沉而凝重,带着一丝难以言喻的急迫感。
杨善的声音如同寒风中的铁笛,低沉而尖锐,瞬间将金銮殿的空气凝固。
他继续说道:“皇上,臣曾亲眼见过瓦剌铁骑的残暴,他们的首领也先,狡猾凶残,手下武士个个勇猛善战。如今,边关守军虽尽力抵挡,但屡战屡败,情势已至危急关头。”他的话语中不时夹带着战场的硝烟味,让在场的每一个人都仿佛置身于那血与火的战场之上。
大臣们的脸色变得更为凝重,紧张的气氛在殿内蔓延。
杨善接着说:“瓦剌军不仅人数众多,装备精良,而且士气高昂。他们一路南下,沿途烧杀抢掠,无恶不作。边关百姓已经是惶惶不可终日,许多城池已经沦陷。”他的每一个字都像是利剑,刺入了众臣的心中,让他们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朱祁镇紧握龙椅的扶手,目光坚定,他深吸一口气,缓缓说道:“朕知道,边疆形势严峻。但越是在这种时刻,我们越不能乱了阵脚。”他站起身来,目光扫过殿内众人,声音铿锵有力,“朕身为大明皇帝,责无旁贷,必须亲自前去边关,鼓舞士气,安定民心!”
殿堂上的人们静静地听着,有的大臣眉头紧锁,有的则面露敬佩。
朱祁镇继续说道:“朕已经决定,由郕王镇守京师,稳定大局。于谦,你协助郕王,确保京城安危。而朕将亲自率军出征,与瓦剌决一死战。”他的话语充满了决心和勇气,让在场的大臣们顿感振奋。
朱祁钰抬起头,
朱祁镇满意地点头,看向杨善:“杨爱卿,你立即前往边关,了解具体情况,要确保我们的消息传递畅通。”杨善躬身应道:“臣领旨!”
就在这时,杨善的面色突然变得更为严肃,他缓缓说道:“皇上,还有一事……”他的声音低沉而凝重,带着一丝难以言喻的紧迫,仿佛又有什么重要的消息即将传来。
杨善深吸一口气,语气沉重:“瓦剌使臣已在殿外求见,声称…也先欲与大明和谈。”
这突如其来的消息,如同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激起层层涟漪。
殿内众人面面相觑,窃窃私语。
“和谈?”朱祁镇重复着这两个字,他被俘的耻辱,土木堡的惨败,历历在目,岂能轻易言和?
他猛地站起身来,将龙椅扶手拍得震天响,龙袍猎猎作响,语气坚定如铁:“宣!”
瓦剌使臣昂首阔步走入金銮殿,此时阳光正好从殿顶的缝隙中洒下,尘埃在光线中飞舞,仿佛也在为这紧张的气氛增添几分不安。他将一封国书呈上,言语傲慢:“大明皇帝,我家太师念你初登大宝,不忍刀兵相见,特遣我前来议和。只要你答应我方条件,我家太师便可退兵,两国永修旧好。”
朱祁镇接过国书,看也不看便扔在地上,冷笑道:“也先妄图以区区和谈,便想洗刷他犯下的罪行,简直痴心妄想!朕今日便告诉尔等,犯我大明天威者,虽远必诛!”
瓦剌使臣脸色一变,厉声道:“大明皇帝,莫要敬酒不吃吃罚酒!我家太师雄兵百万,踏平你大明江山,易如反掌!”
朱祁镇仰天大笑,豪气冲天:“朕倒要看看,他区区也先,有何本事踏平我大明!”
他转身看向孙太后,眼中充满了坚定和自信:“母后,朕已决定御驾亲征,还请母后放心,朕定会凯旋而归!”
孙太后慈祥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她握住朱祁镇的手,柔声说道:“皇帝,哀家相信你。大明江山,就交给你了。”
母子二人相视一笑,殿内弥漫着温馨的气氛。
安抚好孙太后后,朱祁镇立即召集众臣,商议对策。
他雷厉风行地颁布了一系列政令,稳定京城局势,调兵遣将,准备迎战瓦剌。
夜深人静,朱祁镇独自一人站在御书房的窗前,望着窗外漆黑的夜空,心中思绪万千。
瓦剌突然求和,其中定有蹊跷。
也先诡计多端,绝不会轻易善罢甘休。
他到底在打什么算盘?
“王振……”朱祁镇喃喃自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