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敬瑭见张后已被斩杀,原本阴沉的脸色瞬间转怒为喜,点头说道:“杀得好!”这时,公主前来,石敬瑭赶忙将她迎入殿内,关切地询问公主出宫是否有什么事情要说。

公主说道:“我当初被囚禁在冷宫的时候,多亏了李玉英的悉心照料和扶持,我今日才能与驸马团聚,这全是她的功劳,希望驸马能报答她的恩情。”石敬瑭听后,立刻下令在宫中寻访李玉英的下落。左右侍从很快回报,说李玉英因为军队入城时的混乱,逃到了冯丞相的府中。石敬瑭随即派人前往冯丞相府,找到了李玉英,赐予她珠冠,让她与公主一同享受荣华富贵,暂且按下不表。

第二天,石敬瑭把旧时的文武官员召集到长朝殿,一起商议国家大事。他表示想要寻访唐室的子孙,将其迎接回来继承皇位。舒必达听后,大声说道:“大唐已经没有合适的后人了,这是上天的旨意,皇位应当归明公您所有。您今日就应该处理国事,何必再去寻访和迎接其他人呢?”石敬瑭再三推辞,坚决不肯自立为帝。

这时,契丹主对石敬瑭说:“我不辞辛劳,从三千里外赶来相助,如今幸好仇家已被消灭。我看您的器宇相貌和见识度量,正是中原之主的合适人选。我想拥立您为天子,您意下如何?”石敬瑭谦逊地回答道:“这全仰仗大王的鼎力相助,我深感惭愧,自已并无大德,怎敢担当如此重任?”契丹主坚持道:“不必推辞了,我的心意已决。”在诸位将领的共同劝说下,石敬瑭实在无法再推辞。

于是,契丹主亲自撰写册书,宣布立石敬瑭为皇帝,国号定为大晋,改年号为天福,并且亲自解下自已的衣冠授予石敬瑭。当天,石敬瑭写下合同文书,先将幽、蓟、瀛、莫、涿、檀、顺、新、妫、儒、武、云、应、寰、朔、蔚这十六个州割让给契丹主,作为对他相助的报酬,同时还承诺每年向契丹进贡锦币三十万。契丹主收下文书后,便带领人马返回了自已的国家,暂且不提。

石敬瑭送别契丹主回国后,正式称帝,自称为高祖皇帝。他规定朝廷的礼仪制度和法规都遵循明宗时期的旧典,封赵莹为翰林承旨,桑维翰为翰林学士,暂时代理枢密院事,刘知远为侍卫马军都指挥使,客将景延广为步军都指挥使,立永宁公主为皇后,其余的文臣武将也都按照功劳大小进行了升赏。

当时,很多藩镇对石敬瑭的统治并不服气,心中充满了忧虑和恐惧。而且经过战火的洗礼,国家的府库已经空虚,百姓生活困苦不堪,而契丹的索求却没有止境。桑维翰劝说晋王石敬瑭,要以诚相待,摒弃怨恨,以此来安抚藩镇;要用谦卑的言辞和丰厚的礼物,去侍奉契丹;要训练兵卒,加强武备;要鼓励百姓从事农业生产,充实粮仓;要促进商业发展,减轻税收,增加国家的财富。晋王听后非常高兴,采纳了他的建议。

天福二年二月,洛阳城中传来军情告急的消息。信州刺史谢天然上表称,王延政在闽地的建州称帝,国号为大殷,他设置宫殿,册立妃子,背叛朝廷,还兴兵侵犯边界,扰乱了南方的安宁。至于晋王会任命谁出兵征讨,且听下回分解。

唐朝从庄宗到此时,一共经历了四位君主,实际上是三个不同姓氏的家族掌权,总共历时十四年,至此,后唐宣告灭亡。逸狂写诗感叹道:“后唐几度扫征尘,四帝相传三姓臣。祸乱皆因生宠贵,兵权岂可付奸人。”

石敬瑭接位后,改国号为晋,残唐到了这个时候,其统治的脉络就此断绝。有诗为证:“位立庄宗甲马消,明宗仁德岁丰饶。石郎兵出潞王死,一统山河属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