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本传记载,五位真龙天子合力将王彦章逼死之后,梁国的军队顿时大乱,士兵们四处奔逃,投降唐兵的人非常多。唐兵乘胜追击,直接朝着汴梁进军。一路上,远近各地的守将看到这种形势,纷纷望风归降。

此时,梁王得知王彦章已经战死的消息,悲痛万分,急忙召集宗族里的老老少少,大家相对而泣。哭完之后,梁王与群臣商议如何破敌,可众人都愁眉不展,谁也想不出应对之策。梁王无奈之下,对宰相敬翔说:“你曾经说过,生子当如李亚子,还劝我向唐称臣,可我当时没有听从你的建议,才落得如今这般田地。现在情况危急,我们该怎么办呢?”

敬翔听了,泪流满面地说:“我深受先帝的厚恩,算起来已经历了三代帝王,虽然名义上是宰相,但实际上不过是朱氏的老奴仆罢了!我侍奉陛下,进献的建议没有不是出于忠心的,可陛下不肯早早谋划,才导致了今天的局面。就算陈平、诸葛亮再生,又有谁能为陛下想出好办法呢?我请求陛下先赐我一死,我实在不忍心看到宗庙社稷就这样灭亡。”说完,敬翔与梁王抱头痛哭了一场。

当时,城中还有数千控鹤军,朱珪请求率领他们出城迎战,梁王却没有同意,而是命令王瓒驱赶城中的百姓,让他们登上城墙进行防御。然而,仅仅过了五天,唐兵就攻破了大梁城。梁王生性多疑,怀疑自已的兄弟们会趁着这个危急时刻图谋叛乱,于是将他们全部杀害。梁王的这种行为让梁国的众臣们心中充满了愤怒,他们一怒之下,将朱友从绑出城来,结果朱友从被唐兵中的乱兵杀死。

这一天,大唐的众王子们聚集在一起商议,大家一致认为李存勖是晋王的嫡子,他志向远大,英勇无敌,应当顺应天命和民心,继承皇位。于是,众人共同拥立李存勖为皇帝。李存勖即位后,号称后唐庄宗皇帝,改年号为同光元年,并大赦天下。此时,张全义建议将都城迁往洛阳,唐主听从了他的建议。随后,唐主封冯道为左右仆射,封李嗣源为行兵大总管,封郭崇韬为侍中。郭崇韬足智多谋,辅佐唐主成就了帝业,此时他的权力内外兼管,为唐主出谋划策,尽心尽力,毫无保留,推举人才,其他宰相只需接受他的决策即可。

唐主自从灭掉梁国之后,便沉迷于酒色之中,一心只专注于音乐之事。有时候,他甚至亲自涂上粉墨,与优伶们一起在庭院中嬉戏表演,他还为自已取了个优名,叫做“李天下”。有一次,他在表演时不停地呼喊:“李天下!李天下!”话还没说完,只见一个人走上前来,狠狠地打了他一巴掌,说道:“治理天下的人只有一个,你还在呼喊谁呢?”唐主定睛一看,原来是一个优伶,名叫敬新磨。这个敬新磨擅长音律,尤其精通歌舞,深受唐主的宠爱,所以才敢如此与唐主开玩笑。

当时,众多乐人可以自由出入宫廷,他们常常侮辱戏弄朝中的官员,大臣们虽然心中愤怒,但却敢怒不敢言。也有一些人选择与他们相互勾结,通过行贿来获取恩宠,这些人败坏朝政,危害百姓,肆意进谗言,做坏事。而且,唐主还疏远猜忌那些老将,不体恤军士。他多次外出打猎游玩,践踏民间的五谷庄稼,导致上上下下都对他心怀怨恨。

这时,魏博的将领奉命驻守瓦桥,后又屯留在贝州,赵在礼占据了邺城,谋划着发动叛乱。唐主派遣李嗣源率领五万士兵前去征讨。李嗣源领命后,日夜兼程,很快就到达了邺都,并扎下了营寨。李嗣源下令,让众军做好准备,第二天一早便进兵攻城。

然而,就在当天夜里,“从马直”指挥使部下的军士张破败发动叛乱,他率领众人高声呼喊,杀死了都将,焚烧了营寨。等到天亮的时候,众士兵们个个手持刀枪,将中军大营团团围住。李嗣源厉声喝问:“你们这些人想要干什么?”众军齐声回答道:“我们跟随主上已经十多年了,历经百战才帮助他得到天下。可如今主上抛弃了恩情,只知道滥用威严,还说攻下城池之后,要将魏博的军队全部活埋。我们原本并没有反叛之心,只是害怕被主上处死罢了。现在大家商议,想要与城中的人联合起来,击退各路军队,然后请主上在河南称帝,让您在河北称帝,我们愿意尊您为军民之主。”

李嗣源听后,惊讶地说:“你们这说的是什么话?”说着,他流下了眼泪,试图劝说这些军士。可军士们却大声呼喊,左右的人纷纷响应,一起将李嗣源拥入城中。然而,城中的军士并不接受李嗣源,城外的众军便与城中的军士展开了混战,一时间,内外都陷入了混乱,李嗣源只好假装答应,才得以出城。

李嗣源一出城,就想要招兵,去攻打那些叛乱的人。安重诲劝阻道:“不可,您身为元帅,不幸被这些凶人劫持,怎么能去攻打他们呢?不如连夜前往朝廷,去拜见天子,这样或许还能表明自已的清白,这才是平息叛乱的好办法。”

李嗣源听从了安重诲的建议,当天就收拾行装,向南奔往相州。可就在这时,李绍荣在唐主面前进献谗言,上奏说李嗣源在邺城已经反叛,自立为帝。唐主竟然轻信了他的话。等到李嗣源上表诉说事情的真相时,又被李绍荣拦截,无法上达天听,李嗣源因此心中充满了疑虑和恐惧。

石敬瑭对李嗣源说:“事情的成败往往取决于果断与否,犹豫不决只会导致失败。哪有上将与叛卒一起入城,日后还能保证平安无事的呢?如今形势已经如此,您应该早日下定决心。我看大梁是天下的中心,非常重要,希望您能先夺取大梁,这样才能确保自身安全,这是上策。”康义诚也说:“如今主上无道,军民都对他心怀怨恨,您如果顺应众人的意愿,就能够生存下来;如果坚守所谓的节操,就只有死路一条。”

李嗣源听后,说:“我也知道是这样,只是担心会招来不义的名声。”尽管如此,他还是命令安重诲发布檄文,召集军队。于是,李嗣源的军队声势大振,他任命石敬瑭为先锋,李从珂为都总兵,带领军队直接向大梁进发。

此时,李绍荣建议唐主前往关东,去召集和安抚中原的军队,唐主听从了他的建议。可当唐主来到万胜镇时,听说李嗣源已经占据了大梁,许多军队都纷纷叛离,唐主顿时神色沮丧,他登上高处,叹息道:“我大势已去了!”于是,他立即命令军队返回洛阳。

当天,唐主与群臣正在商议如何抵御叛乱的计策,忽然听到宫中喊声震天,杀气冲天。唐主急忙询问是哪里在喧闹,近臣上奏说:“是‘从马直’指挥使、伶人郭从谦率领他的部下士兵,正在攻打兴教门。”唐主听后大惊失色,急忙下令召集救援。当时,朱守殷率领骑兵在宫外,唐主召见他,他却没有前来。

无奈之下,唐主只好亲自率领卫兵去抗击乱兵,乱兵们被打得四处逃散,纷纷奔出门外。唐主便带着士兵们在茂林之下休息,可还没过半刻钟,乱兵们就放火烧了兴教门,一拥而入。此时,近臣和宿将们都纷纷脱下盔甲,四处逃躲,只有指挥使李彦卿、军校何福进、王全斌等十几个人奋力抵抗。

没过多久,唐主被流箭射中,很快就去世了。李彦卿等人痛哭了一场后,也顾不上其他,转身离去,唐主身边的人也都纷纷跟着离开了。伶人善友收集了一些乐器,盖在唐主的尸体上,将其焚烧。刘皇后看到唐主已经死去,便收拾了几袋金银珠宝,系在鞍轿之上,与申王存渥以及李绍荣一起焚烧了嘉庆殿,然后出逃。朱守殷领兵进入宫中,将三十多个宫人掠到自已家中,于是各路军队在宫中大肆抢掠了一番。

这一天,李嗣源到达罂子谷,听到唐主去世的消息后,悲痛大哭,他对众将说:“主上向来被一群小人蒙蔽蛊惑,才导致了这样的结局。我如今又该何去何从呢?”逸狂写诗感叹道:“灭梁继统后唐兴,何事庄宗政不明?信任奸邪耽酒色,偏贪音乐宠优人。迁都恣怨荒朝政,畋猎游观扰庶民。自取乱亡何足惜,彦卿恸哭亦虚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