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本传考证,原来这个赵霸是赵匡胤的高祖,赵霸生下赵弘毅,赵弘毅又生下了赵匡胤。话说赵霸接到命令的当天,就收拾妥当,绰起长枪,骑上战马出发了。经过几天的奔波,他终于抵达了汴梁城,进城后便在东华门外等候旨意。

此时,大梁王朱温正在升殿上朝。近臣向他禀奏道:“王彦章派遣了一名使者,带着表文前来,此刻正在东华门外等候陛下召见。”朱温急忙传旨,宣使者进殿。赵霸进入殿内,向朱温行礼后,献上了表文。朱温拆开表文,只见上面写道:

“钦差领兵征伐总兵官王彦章,怀着无比惶恐的心情,向陛下稽首顿首,上表奏请陛下开恩,速速赐予军粮,以满足军队需求,并派遣援军接应。陛下曾下旨,命臣领兵前往宝鸡山,擒获李克用。臣与晋兵交战二百多次,却未能成功取胜。如今,河北大潼城白袍史敬思的儿子史建瑭,领兵迎战,臣接连两次败于他手。如今我军兵力薄弱,将领稀少,粮草短缺,形势危急。恳请陛下派遣数员良将,数万精兵,星夜兼程前来助战。臣定能在短期内擒获晋兵,扫除后患,与敌军一决雌雄。军情紧急,望陛下速作决断。王彦章上表奏闻。”

朱温看完表文,觉得此事刻不容缓,便问赵霸叫什么名字。赵霸回答道:“臣叫赵霸。”朱温随即对曹龙说:“你可与赵霸一同带领五万军马,押送十万斛粮草,星夜前往宝鸡山。”曹龙说:“臣请求陛下派一员将领作为副将,与我一同领兵押粮前往。”朱温问道:“谁可以担任副将,押送粮草到宝鸡山的军中呢?”这时,有一人挺身而出,说道:“臣愿效犬马之劳,定生擒史建瑭,献给殿下,以报答主上的知遇之恩。”朱温定睛一看,此人是天水人,名叫于耀,表字德辉。朱温大喜,说道:“史建瑭是名将之子,智勇双全,威名远扬,至今还未遇到对手。如今有德辉你,想必可以与他抗衡。”于是,朱温加封于耀为副将军,加封曹龙为大将军。朱温又对曹龙说:“朕深知你足智多谋,所以才派你执行此次任务。”曹龙拜谢后,领命而去。

当天,朱温拨给曹龙五万兵马。这些士兵都是北方的强壮之士,他们的衣甲、鞍马和军器都十分严整。曹龙、于耀和赵霸三人当即离开汴梁,朝着宝鸡山方向前进。一路上,只见旌旗在阳光下闪耀,盔甲鲜明夺目,大小粮草车连绵不绝,缓缓前行。

走了几天,突然听到一声炮响,前方闪出一支军队。曹龙见状,大惊失色,对赵霸说:“看那不是唐兵来抢我们的粮草了吗?”赵霸却镇定地说:“这没什么大不了的,就算来的唐兵人马再多,又有什么可怕的!你们二人在前面迎敌,我在后面接应。等会儿交战,你们只许假装战败,不许取胜。我平生惯用九股红绵套索,等唐兵追上来,不管他们有多少人,我一索就能把他们扯下马来。”曹龙和于耀听了赵霸的话,便拍马冲向前去。

这时,山坡后面突然涌出七名唐将,他们厉声大骂道:“你们这些奸贼,快把粮草献出来,否则我们就玉石俱焚!”曹龙听后大怒,拍马拈枪便刺向唐将。双方交战三个回合后,曹龙按照赵霸的吩咐,拨马便跑,径直向赵霸的方向逃去。可他万万没想到,这一切都是赵霸的阴谋。曹龙只顾着逃跑,没注意到赵霸已经在前方等着他。赵霸趁着曹龙毫无防备,猛地冲了上去,大喝一声:“着!”一枪便将曹龙挑于马下。

于耀见状,挺枪上前迎战,却被七名唐将团团围住,困在垓心。唐将们从四面八方乱枪齐刺,于耀难以抵挡,最终被刺死。赵霸见唐将们已经解决了曹龙和于耀,便把手中的旗帜一挥,唐兵们一拥而上,将梁军的军马和粮草全部抢回了唐营。

赵霸完成任务后,前来拜见史建瑭,叩头说道:“我前往汴梁,骗得五万三千军马和十万斛粮草,如今已全部带回营地,交付清楚。”史建瑭听后大喜,说道:“我们军中正缺粮草,如今得到这些,足以接济。你立下大功,我之前答应过你,会奏请提拔你为都指挥之职,一定会说到做到。”赵霸连忙谢恩。

另一边,王彦章正在营中与诸位将领商议如何抵御唐军。这时,突然有几个败兵前来禀报:“梁王派遣的十万斛粮草和五万三千人马,曹龙和于耀都被赵霸杀死了,粮草也都被抢入唐营了。”王彦章听罢,勃然大怒,说道:“没想到中了唐贼的奸计!若不杀了赵霸这个贼子,我心中的怨气如何能消!也不知道傅道昭死在了哪里。你们各位将领一定要助我一臂之力,我们即日起兵,先擒住赵霸,再消灭唐军,这才是我心中所愿。”

正商议着,有人来报,朱友珪和朱友从到了。王彦章将他们请入帐中,哭诉了之前发生的事情。朱友珪说:“你不必忧虑,我和弟弟友从亲自前往汴梁。一来打听傅道昭的消息,二来向陛下奏讨军粮。”王彦章觉得这个办法可行,于是朱友珪和朱友从二人当即披挂上马,策马疾驰,犹如流星般向着汴梁奔去。有诗为证:“急递思乡马,张帆下水船。流星不落地,弩箭乍离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