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嗣源在与高思继的战斗中吃了败仗,幸好薛阿檀及时带兵赶来救援,才得以退回城中。进城后,他们紧闭城门,不再出战。高思继每天都在城外叫骂挑战,企图激怒城中守军出战。而此时,李存孝却因病卧床不起,无法应战。晋王对李存孝的病情十分关切,亲自煎好药,派康君立和李存信两人送到李存孝的营帐中。
出发前,晋王特意叮嘱二人:“如果存孝问起战况,你们就说没有与敌军交战;千万不能说高思继是个厉害的角色,否则必然会激怒存孝,他的病就更难痊愈了。”康君立和李存信点头领命。然而,二人却心怀不轨,康君立对李存信说:“这老头用人太不公平了,同样都是太保,他却偏偏宠爱那个牧羊子李存孝。我们不如就告诉存孝高思继是个好汉,先把这小子气死算了。”李存信也觉得这个主意不错,说道:“正合我意,咱们就这么办。”
李存孝卧病在床,听闻康君立和李存信前来探望,便让人将他们迎进帐中。李存孝用被子蒙着头躺着,康君立关切地问道:“你病得怎么样了?”李存孝说:“我心里憋着气,吃什么药都不管用。”康君立赶紧说:“刚才父王派我们给你送药来了,你吃了这药,病就会好起来的。”李存孝又问:“我生病这么久了,不知道五路诸侯的军队有没有和我们交战?”
康君立开始添油加醋地描述起来:“自从你生病以后,敌军来了一员猛将,姓高名思继,是赫连铎的部将。他手持一面防牌,背后插着二十四把飞刀,百步之外取人性命,百发百中。他右手使一条浑铁枪,勇猛无比,有万夫不当之勇。我们的军队被他杀败了七十二阵。今天父王亲自带领五百家将和十二太保出阵,结果又被他杀得大败,死伤大半。我看这世上的英雄,也就只有他厉害了。兄弟你虽然也被人称为好汉,但恐怕也比不上他啊!”
李存孝听后,顿时大喊道:“太过分了,气死我了!我发誓一定要杀了这个贼子,以证明我的志向。”也许是被激怒后,李存孝浑身冒汗,遍体生津,这“卸甲风”带来的病痛竟然因为这一身冷汗而痊愈了。他立刻让人准备好五匹战马,自已披甲上马。其他将领看到他突然起身,都惊讶不已。李存孝带着数百名骑兵出城,朝着敌军的方向奔去。
高思继的军队早已布好阵势,他本人站在军门之下,扬着马鞭,不停地叫骂。李存孝突然从众多骑兵后面冲了出来,大声喝道:“高思继,你这个匹夫,看看我是谁?认得勇南公吗?”五路诸侯的士兵看到李存孝,都惊恐万分。高思继也被激怒了,他挺枪向李存孝刺去,李存孝则挥舞着毕燕 迎战。两人激战了十几个回合,李存孝瞅准时机,逼开高思继的长枪,大喝一声,顺势将高思继从马上提溜过来,然后带着他径直回到了并州城。五路诸侯的军队见状,纷纷惊慌失措,各自逃回了自已的领地。
李存孝将高思继放在马下,众将领一拥而上,将他捆绑起来,带到晋王面前。晋王下令将高思继斩首,李存孝却为他求情道:“父王,饶他一命吧,把他留在我部下听候差遣。”晋王听从了李存孝的请求。高思继却哭泣着说:“大王就算不杀我,我也不想活了。”李存孝又说:“你要是不愿意跟着我,我去求父王放你走,怎么样?”高思继说:“如果真的能放我回去,你就是有仁有义的好汉,我回到山东,发誓不再与任何人争斗。”李存孝好奇地问:“为什么会这样?”高思继说:“我这次算是死里逃生了,回去后就‘苦身三顷地,付手一张犁’,从此改恶从善,过平静的日子。”李存孝说:“那我现在就放你走。”于是,他让人放开高思继,给了他衣服,还赏赐了酒肉,临行前又赠送了一匹鞍马,并派人将他送出城。高思继拜谢后,朝着山东的方向离去。有人写诗称赞李存孝的义举:“英雄自古惜英雄,义释高郎此日中。从是一犁归去后,短蓑春雨夕阳风。”
李晋王看到五路诸侯的军队退去,并州内外平安无事,便回到后宫,脸上洋溢着喜悦之色。刘妃见状,问道:“我常常看到大王眉头紧皱,满脸忧虑,为国家的事情操心,为什么今天这么高兴呢?”晋王笑着说:“五路诸侯倚仗着高思继的勇猛,逼近城下,多次打败我们的军队。今天存孝带病上阵,活捉了高思继,还打退了五路诸侯的人马,我怎么能不高兴呢?”刘妃说:“李存孝为我们立下了不少大功,先是消灭了黄巢,恢复了唐室天下,我们能有今天的富贵,全靠他的功劳。古人说要以德报德,大王何不让存孝去镇守一方,让他享受荣华富贵,这样不是很好吗?”晋王点头说:“你说得很对,我也正有此意。”
于是,晋王派人把李存孝叫来,对他说:“你跟随我这几年,经历了无数艰苦的战斗,日夜操劳,不得休息。我能有今天的富贵,全靠你为我恢复江山。现在天下基本平定了,我应该封你爵位,以报答你的功劳。沁州是个富饶的地方,鱼米之乡,我封你去那里镇守,让你独霸一方,享受富贵,你觉得怎么样?”李存孝推辞道:“儿臣有什么功劳,怎敢担当如此重任,而且这样一来,我就要离开父王身边了。”晋王说:“你就别推辞了,我会给你两万兵马、六名副将,你即日就去上任,千万不要辜负我的期望。”李存孝感激地叩头拜谢,然后带领人马前往沁州赴任。
在晋王的众多将领中,只有康君立和李存信两人对李存孝心怀不满,常常在背后说他的坏话。看到晋王把李存孝封到沁州,他们心中十分嫉妒。康君立便与李存信商议道:“父王待人太不公平了,把那个牧羊子李存孝当成宝贝一样宠爱,说他在并州不自在,现在封到沁州让他享受富贵。我们也有汗马功劳,可父王却把我们当草芥一样对待。”李存信说:“李存孝出去了,正好方便我们行事。我想到一个计谋,能让李存孝死无葬身之地。”康君立急忙问:“什么计谋,快说说。”李存信附在他耳边,低声说了几句:“只需要如此如此……”康君立听后,称赞道:“这个计谋太妙了,我们赶紧行动吧。”
两人商议好后,第二天就去见晋王,禀告说:“儿等很久没有练习武艺了,身体有些疲倦,我们想去打猎放松一下,还请父王恩准。”晋王答应了他们的请求。于是,两人骑上马,手持弓箭,出了并州城,直奔沁州而去。很快,就有小校将这个消息报告给了李存孝,李存孝赶紧下楼迎接。三人见面后,相互诉说着兄弟之间的情谊。李存孝设宴款待他们,酒喝到一半的时候,李存孝问道:“两位兄长不辞辛劳来看我,不知道有什么事要教导我?”
康君立说:“我们是专门为了你的事情来告诉你的。自从你到了沁州,老父每天沉迷于酒色,不理政事。有大将呼延劝谏他,老父却大怒,把呼延杀了。他还说五百家将、十三太保中,只有一个亲儿子,其余的都是义子。他让大家都恢复原来的姓氏,原本姓赵的现在就恢复姓赵。你原本不姓李,原名叫安敬思,他让你竖起安敬思的旗号,以区分亲疏。”李存孝听后,大惊失色,说道:“父王怎么能这么糊涂,做出这种事!我宁死也不会改回原来的姓氏。”李存信威胁道:“你要是不改姓,老父的令剑在此,他让我们取你的首级回去见他。”康君立也在一旁劝说道:“兄弟,你跟随父王这么多年,还不了解他的脾气吗?他性子如烈火,既然有令剑,你还是改了吧。”李存孝究竟会不会听从他们的话呢?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