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存孝带着十八名骑将校,马不停蹄地追赶葛从周,一路追了七天七夜,越过了霸陵川,直接追进了长安城中。而葛从周则日夜兼程,逃入长安后直奔皇城,慌慌张张地向黄巢禀奏道:“陛下,臣奉您的命令,在黄河屯兵,抵御李克用的二十八镇诸侯人马。臣先派遣孟绝海带领班翻浪、彭白虎,率领一支军队前往河中挑战,去打探敌军的虚实。没想到李克用部下的十三太保,飞虎将军李存孝出战,两次交战下来,我们损失了三员大将。败军刚回来报告,李克用就统率二十七镇诸侯,一起到黄河岸边安营扎寨,进行调遣。李嗣源领兵在臣的营地南面立寨,李存孝领兵在臣的营地北面立寨,连日来与我军交锋,李存孝杀死了我军无数的健将。臣本想退入长安,向陛下您奏明情况,请求定夺。张权再三献计,布阵想要斩杀李存孝。可谁能想到,李存孝勇猛无比,还精通阵法,把臣的阵势都打破了。他一马当先,先杀了张权,接着又杀了四十八员名将。然后他挥军掩杀过来,我军措手不及,因此大败。臣如今逃命跑回长安,听后军报告说,李存孝在后面尽力追赶,必定会抢过潼关,来到霸陵川地界。如果他进入长安,我们实在难以抵挡,恳请陛下早早谋划应对之策,千万不要拖延。”

黄巢听了大惊失色,说道:“这可如何是好?先传旨让守门的军将把长安城门紧闭,等明天早上再召集群臣商议。”

另一边,李存孝追赶着葛从周,远远望见长安的城池,他并不知道这就是长安,只以为是葛从周领兵进城了,便和十八名骑将校也跟着进了城。他抬头一看,回头对四位将领说:“这座城还不错,只是不知道是哪个府郡?”正说着,有一个居民走上前来,李存孝大声喝问:“这座城是哪个府郡?”居民回答道:“将军您竟然不认识,这里是帝京长安城中。”李存孝听后,放开了居民,私下对将校们说:“不知不觉误到了长安,如果有一支军队来把我们围住,用弓弩乱射,我们这十八骑人马,岂不是要死在一起。”说完,他和众将校在城中东冲西撞,来到了永丰仓前。李存孝说:“这里是屯粮的地方,不如先断了贼兵的咽喉。”于是命令将校们一起放火焚烧粮仓。不一会儿,浓烟和火焰腾空而起,火势借着风势越烧越猛,长安城内被照得通红一片。

此时,黄巢正与群臣商议对策,忽然有人来报,说李存孝的军队进入城中,放火烧了戌字永丰仓。黄巢急忙询问:“谁敢领兵去擒拿李存孝,扑灭这场火?”班中的御弟黄珪上奏说:“臣愿意领兵去救火,顺便擒拿李存孝。”黄巢说:“御弟肯为朕出力,朕赐你一匹浑红马,还有三千羽林军。”黄珪谢恩后出了午门,立刻披挂上马,领着军队来找李存孝。他吩咐皇城守门的军士:“先不要下锁,等我擒住李存孝就马上回来。”

李存孝和众将校看到火势越来越猛,料想肯定会有军兵来救火,便想着寻找街道出城。突然,李存孝坐下的战马鼻子流出鲜血,根本没法再骑了。李存孝见状十分慌张,说道:“这可怎么办?”天色已经很晚了,正在慌乱之时,他们看到前方灯光闪烁,有无数的人马簇拥着一员大将。这员大将是如何打扮的呢?只见他头戴嵌宝三叉紫金冠,身披嵌珠锁子黄金甲。里面衬着那如猩猩血染红的绛红袍,袍子上斑斑点点,织着金色的翅膀雕纹。腰系着白玉带,背后插着虎头牌。左边的袋子里插着雕弓,右手的箭壶中攒着硬箭。手中握着一杆丈二长枪,座下骑着一匹赤兔红鬃马。

李存孝看到那匹马,连声夸赞:“好马,送马的来了!”四位将领说:“这是他的马。”李存孝说:“过不了多久就是我骑的了。”四位将领仔细看那匹马,确实高大骏美。有诗为证:“火中照见五名驹,恍若龙飞实罕稀。四足衬银踏白雪,浑身噀血染红脂。追风千里原无价,遇主残唐信有时。天赐英雄非小可,扫除巢贼奠皇基。”

黄珪走近,大声喝问:“你是什么人?”李存孝回答:“我乃大唐飞虎将军,十三太保李存孝。你又是何人?快通姓名!”黄珪回应道:“我是大齐皇帝的御弟黄珪。”说完,他拍马拈叉,朝着李存孝刺去。李存孝避开了叉,一手抓住黄珪,把他往火里一摔,黄珪登时被烧成了“红龟”。李存孝一手抓过那匹五名马,翻身上马,说道:“我如今已经得到了骏马,黑夜中找不到长安门,众兄弟跟着我,我把这马放在前面走,信马由缰,看它走到哪里。”

原来这匹马认得正阳门,它把李存孝驮到了正阳门。守门的人听到马銮铃响,喊道:“快开门。”守门的军士以为必定是大王擒住了李存孝回来,便把城门大开。李存孝在黑暗中,也没察觉这是皇城,只以为是长安城门开了,出了城后,他招呼众将校说:“兄弟快来,有人开城了,我们可以出去了。”众将校听了,各自勒紧缰绳,紧紧跟随。他们来到了五凤楼前,皇城下灯火辉煌,李存孝睁大眼睛观看,对众将说:“如果是长安城外,不过是居民的茅房草屋,或者是荒郊野径,怎么会有这样的雕梁画栋?”他看到两边的军伍排列整齐,便大声问道:“这是哪里?”

此时,黄巢正同文武官员在高处观望救火的情况,等候黄珪的消息。突然听到五凤楼前一阵喧闹,黄巢忙问左右。左右急忙启奏:“大王还没回来,李存孝的人马反倒杀到了楼下,这可怎么办?”黄巢顿足大惊,问道:“爱卿们有什么计策?”文武官员们说:“这个人谁能抵挡?陛下您只能招安他,封他极高的官职,这样才能让他退兵。”黄巢亲自向下呼喊李存孝:“唐主无道,不识贤良,你何必白白地去立功劳?将军如果肯归顺朕,高官任你挑选。”李存孝听了也不答话,回头对将校们说:“如今已经见到黄巢了,不能错过这个机会。你们去哄他说话,等我取出弓来,一箭射死这个贼子。这样就能立下万全之功,何必再去厮杀?”安休休于是呼喊黄巢:“你既然要我们归顺,那封我们什么官职,不妨说说。”黄巢说:“你们众兄弟都封并肩一字王。”话还没说完,李存孝已经取弓在手,搭箭在弦。有诗为证:“五凤楼前势俨然,英雄误入策非全。神威信是无人敌,一箭先叫射巨天。”

李存孝一箭射去,正中黄巢的平天冠,黄巢顿时惊倒在地,昏死过去。文武官员们赶忙将他扶起,只见一箭射在冠顶之上。黄巢并没有死,被这一惊,过了半晌才苏醒过来。他睁开眼睛,看着众文武官员说:“这个贼子太可恨了!立刻传旨,每个城门增添一万军士、十员健将,牢牢把守城门,擒拿这个贼子,一定要将他千刀万剐,以雪我心头之恨。”左右领旨,随即传令,增兵选将,此事暂且按下不表。

李存孝看到黄巢中箭,以为他已经死了,便带着众将校离开了皇城。此时,却听到城中不断传出命令,增派兵力、挑选将领,喊杀声此起彼伏。李存孝说:“原来黄巢那贼子还没死,反倒增兵把守城门了。”安休休说:“我们就这几个人,敌众我寡,怎么能抵挡住他们?趁着天色刚刚微亮,赶紧出城吧。”李存孝说:“你说得对。”于是,他和众将校赶忙前行。

突然,有两员将领带着士兵拦住了他们的去路。李存孝大声喝道:“来将何人,竟敢阻拦我的去路?”为首的一员将领回答道:“我叫李罕之。”另一员将领说:“我叫符存审。”李罕之接着说:“你莫非就是李存孝?我正奉命来捉拿你。”李存孝听后大怒,拍马向前冲去。李罕之挥动浑铁棒,朝着李存孝狠狠打来。李存孝眼疾手快,一把攥住了铁棒,李罕之见状,竟试图去抢夺李存孝的浑铁槊,可他使出浑身力气,那槊却纹丝不动。李存孝见李罕之的铁棒使得颇为有力,心想此人也是条好汉,不可轻易伤害,于是便用毕燕 在铁棒上轻轻一击,只听“咔嚓”一声,震破了李罕之的虎口。李罕之吃痛,连忙丢棒躲开。李存孝顺势将铁棒弯曲,弯成了桶箍的形状,丢在了地上。李罕之和符存审两位将领看到李存孝如此英勇,当即下马跪拜道:“太保将军,我们二人情愿归降于您。”李存孝说:“你们若真是真心归降,我愿与二位结拜为兄弟,怎敢轻视你们?”二将听后大喜,连忙拜谢。李存孝也下马,拾起地上的铁棒,用手轻轻一熨,那铁棒竟然又恢复了挺直,他将铁棒交还给李罕之。原来,李罕之和符存审二人率领着三千军马,此时便与李存孝的十八骑合为一处,他们朝着光太门的方向前进。李存孝一马当先,来到光太门时,城门尚未开锁,他举手用力一挝,便将门锁打成了两截。随后,他大开城门,招呼着众将和人马,一同冲出了长安城外。有诗赞曰:“曲棒浑如铁桶圆,立降二将卒三千。长安非是无弓箭,天佑英雄获万全。”

李存孝的人马正在行进中,哨兵前来报告,说黄桑店有邓天王的人马阻挡了道路。李存孝愤怒地说:“我为了这个贼子,一路追到长安,他却在这里。”有人向邓天王报告:“当日在河中府生擒孟绝海的将军,前来挑战。”邓天王说:“人的生死,自有天命,此时我也只能上前迎战了。”他绰起长枪,翻身上马,来到阵前。李存孝看到邓天王身高丈五,身披的盔甲十分齐整,头戴紫金冠,身穿黄金甲,内着绛红袍,腰间挂着皂雕弓,插着几枝狼牙箭,座下骑着一匹如骆驼般高大的黄骠马,手中拿着二丈四尺长的画杆方天戟,整个人恍若天神降临,又似陆地金刚。

李存孝高声叫道:“来将莫非就是假装我去劫我大哥营寨的人?”邓天王回答道:“正是。”李存孝怒喝道:“还不快快下马受死!”邓天王大怒,拍马挺戟刺向李存孝,李存孝轻松避开,大喝一声:“奸贼,看你往哪里跑!”只见邓天王的旌旗和战马空自返回,而他本人已被李存孝活捉到了马背上。这场景就好像瘦豺狼被白额虎轻易制服,海东青抓住了贴天鹅一般。

李存孝将邓天王带到中营,命令六将:“把他斩了首级,拿去见我父王。”邓天王听后放声大哭,李存孝问道:“你这大汉,怎么如此怕死?”邓天王说:“我哭,并非是因为怕死,而是有两件事让我感到遗憾,所以才大哭。”李存孝问是哪两件事,邓天王说:“第一件,我家中有八十岁的老母,我还没来得及尽孝,也没有为她积累足够的财富;第二件,是我本事不够,方天戟才刚刚施展,就被太保您擒住了。”李存孝又问:“你是哪里人?”邓天王回答:“我是曹州人。”李存孝说:“我今日饶你性命,你不要再追随黄巢,直接回曹州去,一来可以侍奉你八旬的老母,二来可以把本事学全了再来找我。”说完,他命令军士将邓天王的披挂还给他。邓天王拜辞了李存孝,上马径直回曹州去了。

再说晋王与二十七镇诸侯在黄河营中,得知葛从周布下阵势,约李存孝破阵,结果被李存孝冲破阵势,杀死了无数名将,还攻破了葛从周的营寨,葛从周逃往长安,李存孝则率领人马随后追赶。晋王听后大惊,对周德威说:“敌人既然已经大败,存孝孤军深入追赶,我们的大军怎能在此久留?”周德威说:“存孝英勇无比,虽然暂时不会有什么危险,但我们也需要去接应他。趁着现在的破竹之势,收复长安指日可待啊!”晋王于是传令二十七镇诸侯,各自收拾行装,拔寨起程。一声炮响,大军便离开了营寨,渡过黄河,日夜兼程,不知不觉已经来到了霸陵川。晋王下令安营驻扎,等待李存孝的消息。

李存孝与六将以及三千人马,从黄桑店出发,也来到了霸陵川。他听说父王的大队军马在此安营屯扎,便径直来到营前拜见晋王。晋王问他:“我儿,你这一趟去了哪里?”李存孝回答:“儿为了捉拿邓天王,跑到长安去了一趟。”晋王又问:“那你这一趟是有功还是无功?”李存孝说:“父王,您听儿说来。儿自过黄河后,撅死了耿彪,摔死了崔受,逼死了张龙,打死了李虎。还破了长蛇阵,杀死了张权,一共诛杀了黄巢的四十三员将领,夺取了魏南三县,抢占了潼关,拿下了霸陵川。我们一十八骑人马,误入长安,火烧了戌字永丰仓,还夺得了五名马,摔死了黄巢的弟弟黄珪。我们杀进正阳门,直抵五凤楼,我还射了黄巢一箭。后来又收服了符存审、李罕之,打破了光太门,到了黄桑店,活捉了邓天王。这些就是儿此行的经历,不知算不算有功?”众诸侯纷纷说:“这可都是实打实的大功啊!”晋王大喜,当即下令摆宴为李存孝庆贺战功。

黄巢自从李存孝冲出长安后,心中十分担忧恐惧。第二天一早,他升殿召集尚让、齐克让、傅景祥、傅道昭、柳彦随、柳彦璋、葛从周等两班文武商议道:“朕被李存孝追进城中,他烧毁了仓库,杀死了朕的御弟黄珪,还到五凤楼前射了朕一箭才退去。如今他出城后,要是与李克用以及各镇诸侯合兵来攻打我们,那可就麻烦大了。这可怎么办才好?”葛从周上奏说:“臣有一计。如今听说李晋王统领着大队军马,已经在霸陵川安营扎寨。而且他日夜饮酒作乐,根本不整顿军务。军队没有约束,士卒们也都懈怠。臣保举陛下您亲自统领大军和猛将出征,晋王此时正昏醉在营中,必定毫无准备,我们的军队可以乘夜劫寨,捣毁他们的营地,然后再整顿军兵与他们厮杀,这样必定能大获全胜。只是不知道陛下您意下如何?”黄巢说:“朕能得到天下,也多亏了你的计策。今日这个计策,朕怎能不相信、不采用呢?”于是传旨点起十万大军,安排好銮驾,选定日子,带领着文武众官,跟随御驾亲征。但见军中金瓜密布,铁斧整齐排列,方天画戟成行,龙凤绣旗成队。旗旄旌节色彩斑斓,绿舞红飞;玉镫雕鞍,珠围翠绕。飞龙伞下,青云紫雾缭绕;飞虎旗上,瑞霭祥烟盘旋。左边是一代文官侍立,右边是满排武将跟随。虽然黄巢是妄称天子之位,但也摆出了宰臣的阵势。黄巢头戴一顶冲天转角明金幞头,身穿一领日月云肩九龙绣袍,腰系一条金镶宝嵌玲珑玉带,足穿一对双金显缝云跟朝靴。

黄巢刚刚出了长安道,忽然有一个道人,身穿黄衣,手执拐棒,站在道路中间,拦住了去路。跟随黄巢的士卒和校尉们大声呵斥,让他退开,可道人却一动不动。等黄巢的銮驾靠近后,道人说:“黄巢,你用我的宝剑多年了,今日该还给我了。”黄巢大怒,喝令军校去捉拿道人。道人举起拐棒,朝着黄巢打去,黄巢当即倒地。道人化作一阵清风消失了。左右的人赶忙扶起黄巢,过了半晌,黄巢才苏醒过来,却发现腰间的混唐宝剑不见了。黄巢愤怒不已,下令杀了几个左右的人出气。随后,他带着军队继续前行,每天行军三十里就休息。他对众文武说:“朕让军队缓慢行进,早早休息,是为了养精蓄锐,这样临阵时才不会疲倦。”文武官员们说:“陛下您考虑得十分周到,但劫营必须要迅速,而且要出其不意。”黄巢说:“说得对。”于是下令军队加速行进,朝着霸陵川赶去。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有诗叹曰:“巢贼亲征李晋王,道人夺剑数当亡。皇天眷德分明报,强暴何曾得久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