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王李克用得到了安敬思,心中欢喜得难以言表。当天,他就吩咐手艺精湛的工匠,把安敬思打死的那只老虎的头割下来做成头盔,剥下虎皮制成战袍,用老虎的脚皮做成靴子。又让铁匠精心打造了一套毕燕 、 猊铠甲和一根浑铁槊,等这些装备全部完工后,便赐给安敬思让他全身披挂。
晋王看着安敬思,问道:“安敬思,你会骑马吗?”安敬思回答:“我以前从来没骑过马,不过现在愿意尝试一下。”晋王于是命令将校挑选几匹好马牵到帐前。安敬思走上前去,用手轻轻一按马身,那匹马竟然“噗通”一声倒在地上,他接连按了好几匹好马,这些马无一例外全都倒地不起。周德威在一旁说道:“勇猛的将领必须要配上雄健的战马,这样在战场上才能成就大事。”晋王听后,思索片刻说:“我在直北生活了四十年,好不容易才得到一匹好马,名叫千里浑,快把它牵来给安敬思骑。”然而,安敬思依旧像之前那样用手一按,这匹千里浑也倒在了地上。
晋王见状,皱起眉头,自言自语道:“要是他当将领,到底该给他找什么样的马骑呢?对了,之前西凉州进贡给我的那匹好马在哪里?”李嗣源赶忙回应:“在后面的营地里,用两条铁索拴在桩上,马的四只蹄子也都用铁索绊住了,这匹马性子太烈,根本没人敢靠近。”晋王听后,连忙说道:“快把铁索解开,把马牵来,让安敬思自已去降伏它。”安敬思满心欢喜,提着毕燕 、浑铁槊来到后营。那匹马一看到安敬思,便大声嘶吼着,猛地扑了过来。安敬思反应极快,侧身一闪,左手迅速抓住马的鬃毛,一个翻身就跳上了马背,然后骑着马跑出了营前。这匹马长时间没有被人骑过,驮着安敬思在漫坡越岭间一路飞奔而去。
晋王看到这一幕,不禁拍案而起,满脸担忧地对周德威说:“你之前说勇将需要好马,可照这样下去,我担心安敬思会有性命危险。”话还没说完,就看到安敬思骑着马,像风一样从山坡后面飞奔而来。晋王见安敬思和马都安然无恙,心中的石头总算落了地,高兴地问道:“这匹马还中用吧?”安敬思回答:“马倒是不错,就是感觉有些腰软,不过暂时将就着骑吧!”
晋王听后,立刻命令安敬思整理好披挂,站在帐前。只见安敬思身披铠甲,手持兵器,威风凛凛,尽显英雄气概。晋王看在眼里,喜在心头,说道:“我有十二个太保,他们都是我收养的,虽然关系有亲疏之分,但我们胜似一家人。现在我升你为十三太保,改名为李存孝,封你为飞虎大将军,让薛铁山、贺黑虎二人做你的副将,听从你的指挥,你还可以带领三千飞虎兵,选定日子就出发。”李存孝听后,连忙拜谢,从此便称呼晋王为父王。
当天,晋王回到帐中,让萧、刘二妃送邓瑞云去和李存孝成亲。二人举行了婚礼,随后又摆下了合卺喜筵,众人纷纷庆贺,热闹非凡。后人有感于晋王如此诚心用人,写诗称赞道:“古云良将至难求,英雄谁不觅封侯。晋王只为推心腹,赢得勋名到白头。”又有诗感叹李存孝:“石父昂昂岂化胎,天生勇汉做良材。牧羊卧处谁曾问,一旦声名遍九垓。”还有诗赞道:“翠岩曲涧水潺潺,猛将连年屈此间。若非梦兆先垂报,谁向岩前望远山。”
第二天,晋王升帐议事,文武官员纷纷上前恭贺。行礼完毕后,李存孝上前谢恩道:“承蒙父王把我当作至亲,儿臣请求担任先锋。”晋王被他的壮志豪情所打动,当即就要把先锋印交给他。周德威却在一旁劝阻道:“大王不可。您的部下有五百家将和十二太保,要是直接把先锋印给存孝,恐怕会有人议论您有弃旧迎新的意思。”晋王听后,问道:“那依你之见,该怎么办?”周德威回答:“可以让众人和存孝一起到营前比试射箭,根据胜负来决定先锋的人选。如果有人能射中三箭红心,就把先锋印给他,这样才能堵住众人的嘴。”晋王觉得周德威说得有理,便采纳了他的建议。
比试当天,晋王头戴冲天冠,身穿衮龙袍,系着玉带,穿着珠履,端坐在正中间。各位将领在他的左右两侧侍立。晋王命人将一领红锦战袍挂在垂杨树上,又在百步之外设置了一个箭垛,作为比试的界限。众将分成两队,十三太保们穿着红色的衣服,五百家将们穿着绿色的衣服,大家都带着雕弓长箭,跨上马鞍,骑在马上,等待着晋王的指挥。晋王传令道:“如果有人能射中三箭红心,就鸣金击鼓表示,到时候就把红袍赏赐给他,并且让他挂先锋印。”
晋王让诸将先开始比试。话音刚落,红袍队中一员将领骑着马,手持弓箭冲了出来。众人一看,原来是太保康君立。他骑着马在场地中飞奔了三圈后,搭上箭,拉满弓,射出一箭。然而,这箭还没射到红心,就已经落在了地上,现场的金鼓也没有响起。晋王见状,大怒道:“连一箭都射不中,还妄想挂先锋印?”随即喝令把康君立推出去斩首。周德威赶忙跪下求情道:“大王,还没出兵打仗,怎么能先斩杀自家将领呢?这恐怕对军队不利,不如先记下他的过错,让他以后将功赎罪。”晋王想了想,说道:“既然如此,死罪可免,但活罪难逃。”于是下令把康君立拉下去,重打四十皮鞭。康君立满脸羞愧地退了下去,从此心中便埋下了怨恨的种子,每天都对李存孝心生嫉妒,甚至产生了谋害他的想法。
晋王又让其他将领继续比试。这时,绿袍队中一员将领精神抖擞地冲了出来,众人一看,是副将夏日新。他骑着马,拿着弓箭,围着箭垛转了一圈后,射出一箭,正中红心,现场金鼓齐鸣。夏日新大声喊道:“快把袍印拿过来。”晋王却说道:“只射中一箭,还不足以担任这个职位。”红袍队中又有一员将领飞马而出,说道:“看我射来,让你们见识一下我的手段。”他拉满雕弓,连射三箭,只有一箭射中了红心,众人纷纷喝彩,原来他是四太保李存信。李存信说道:“我射中了一箭,虽然得不到红袍,但应该能得到先锋印吧。”晋王严肃地说:“我有言在先,你这是违反命令。”李存信听后,默默无言地退了回去。
红袍队中又有一员将领站了出来,说道:“你们二人射中红心,有什么稀奇的?看我连射三箭。”原来是大太保李嗣源。他骑着马,迅速翻身,背对着箭垛连射三箭,其中两箭射中了红心。李嗣源说道:“我翻身背射,射中了两箭,这先锋印和红袍应该归我。”话还没说完,红袍队中又有一员将领飞马而出,说道:“你翻身背射有什么了不起的?看我射红心。”只见这人头戴虎皮磕脑,身穿豹皮裩,衬甲衣上绣着细细的织金花纹,手中的燕 闪闪发光,腰间挂着的利剑寒光逼人。还有诗称赞他:“蜀锦鞍鞯宝镫光,五名骏马玉丁当。虎筋弦扣雕弓硬,燕尾梢攒箭羽长。红锦袍明金孔雀,绿鞓带束紫鸳鸯。参差半露黄金甲,手执银丝铁杆枪。”
原来这人正是李存孝。他骑着马,快速跑到界限口,扭转身子,连射三箭,箭箭都射中了红心,众人见状,纷纷喝彩。李存孝大声喊道:“我三箭都射中了红心,这先锋之位非我莫属。看我单取锦袍,让你们看看我的英雄本色。”说着,他拈弓搭箭,朝着柳梢射去,一箭射断了柳梢,红锦袍应声坠下。李存孝飞马过去,捡起锦袍披在身上,在场地中来回奔驰了一圈后,下马来到晋王面前拜谢。晋王看到李存孝如此神勇,便任命他为先锋,还设下酒席为他庆贺。
正在大家举杯欢庆的时候,忽然有人来报,说辕门外有一支敌军前来挑战。李存孝立刻站起身来,说道:“父王,请暂且留着这杯酒,等儿臣去抓一个敌将来再喝。”说完,他飞身上马,出了营帐,大声喝道:“来将何人?”对面两人回答道:“我们是飞虎山大将安休休、薛阿檀。”李存孝没有答话,拍马向前冲去,安休休和薛阿檀一起迎敌。李存孝大喝一声,不费吹灰之力就把二人活捉了。他勒马回营,此时酒席上的酒还没有变凉。晋王大喜,当即让这二人归入李存孝的帐下。李存孝与他们结为兄弟,折箭为盟,发誓永远相互救援。
晋王因为收了李存孝,在居延川上停留了一个月。但军情紧急,不敢再久留。晋王传令,拔寨起程。只听一声炮响,大队军马离开了飞虎山,朝着中原进发。他们白天行军,夜晚休息,不知不觉就来到了大潼城。哨兵前来报告,说大潼镇守官李友金带领众人前来迎接。晋王进城后,吩咐军马安顿下来。
李友金来到府中与晋王相见。两人各自行礼完毕,李友金称呼晋王为皇兄,晋王则称呼李友金为御弟。李友金大摆筵席,热情款待晋王以及各位将领。酒过二巡,李友金站起身来,对晋王说:“皇兄您要去长安,能否带上小弟,让我率领本部人马一同去破黄巢?”晋王问道:“朝廷有旨意让你去吗?”李友金回答:“没有。”晋王说:“既然没有圣旨,我怎敢擅自带你去呢?”李友金又说:“那我不去了,我愿意派两名大将,带领两万军马,相助皇兄,您看可以吗?”晋王答应了他的请求,问道:“这两名大将是谁?”李友金回答:“一个叫史敬思,一个叫郭景遂。”于是让两人来见晋王,二人向晋王叩头行礼。晋王辞别李友金,传令催促军队继续赶路,朝着河中府进发。
走了不到两天,哨兵来报,说前面快到石岭关了。晋王传令安营歇息,准备第二天攻打石岭关。有诗描写石岭关道:“一派巉岩万仞山,天然险峻建雄关。俯观平地抑何远,仰望云霄去不难。神马驱驰须按步,雁鸿飞度怕重还。由来多少英雄汉,到此应叫胆战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