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皇后监国
随着丧事的筹备工作逐步展开,皇宫内外逐渐沉浸在一片肃穆的氛围中。
黑色的丧旗高悬在各个宫殿的门口,宫女和太监们都换上了黑色的丧服,行走在宫殿之间时脚步轻盈,生怕发出任何声响。
每天清晨,宫女们都会在承德殿前摆放新鲜的祭品,点燃香烛,供奉给皇帝的灵位。
众妃嫔和皇子皇女们依次上前,跪拜祭奠,表达对皇帝的哀思
第七日,国葬如期举行。全国各地的官员、贵族和百姓纷纷前来吊唁,整个京都沉浸在一片悲痛之中。
城门外,长长的送葬队伍缓缓前行,黑色的棺木被抬在最前面,四周簇拥着无数的士兵和侍卫。
承德殿前,苏皇后身穿黑色的丧服,站在灵柩旁,神情庄重。
太后、大公主,大长公主、驸马、世子以及众妃嫔们也都站在一旁,默默地为皇帝送行。
“陛下,您一路走好。”苏皇后轻声说道,声音中带着无尽的悲痛与敬意。
国葬仪式结束后,皇帝的灵柩被送往皇家陵寝,安葬在那片宁静的土地上。
皇宫正殿,朝中大臣和王侯公卿齐聚。
苏皇后站在众人面前,声音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诸位,陛下已逝,但国不可一日无主。外敌虽退,但仍虎视眈眈,我们需尽快扶立新君。”
众人面面相觑,一时无人应答。
小太子抱着灵猫走上前来。虽满脸泪痕但眼神透着一股坚毅,“母后,儿臣愿担起这份责任。”
苏皇后心疼地看着小太子,轻抚他的头,“太子还年幼,此事需从长计议。”
大长公主也开口道:“太子心性虽佳,但如今朝局不稳,贸然登基恐生变数。”
这时,一直沉默的张志超开口道:“皇后娘娘,小太子虽年幼,但聪慧果敢。如今局势不稳,小太子继位,皇后监国,可安定民心,定能撑起这江山。”
容王连忙站出来说:”太子太过年幼,岂能担此大任。应当立五王爷为帝。”
萧尚书反驳:”容王,休要胡说!五王爷乃是被先帝圈禁的罪人,岂能服众?”
李将军扫视一圈众人,缓缓说道:“五王爷虽年长些,但论正统,太子才是名正言顺之人。本将军相信太子能担此大任。”
容王还欲争辩,张志超却接着说道:“容王莫要再争,如今外敌刚退,内部绝不能乱。太子继位,皇后监国,乃顺应天理人心之事。”
众臣听了纷纷点头称是。
容王见状,只能愤愤地闭上嘴。
众人议论纷纷,苏皇后沉思片刻后道:“本宫只是一介女子,恐难服众。不过国不可一日无主,本宫暂且监国,定会全力辅佐太子成长,待他日太子能独当一面,本宫自会退居幕后。”
苏皇后开始监国之后,那可真是每日忙得脚不沾地,却又勤勉有加地处理着各种政务。
这日朝堂之上,苏皇后端坐在那御座之侧,目光扫过众臣,脆声说道:“今儿个本宫就把话撂这儿了,这国家大事,可容不得半点马虎。张志超张大人,本宫瞧着你这些时日办事得力,本宫就举荐你为丞相,你可莫要让本宫失望。”
张志超赶忙出列,恭敬地行礼:“皇后娘娘放心,微臣定当殚精竭虑,辅佐娘娘治理好这天下。”
苏皇后微微点头,笑着打趣道:“张大人啊,你这以后就是丞相了,可别整天板着个脸,要是把大臣们都吓跑了,本宫可唯你是问。”朝堂上顿时响起一阵轻笑。
苏皇后又看向李将军,说道:“李将军,你这些年在战场上奋勇杀敌,护我朝疆土安宁,如今本宫要晋升你为辅国大将军。”
李将军抱拳,中气十足地回应:“末将多谢皇后娘娘提拔,定不辱使命。”
苏皇后眉眼弯弯:“李将军啊,你可不能有了新官职就把本宫给忘了,要是本宫有个什么事儿找你,你可不能躲着本宫,就像小孩子躲猫猫似的。”
李将军咧嘴一笑:“娘娘说笑了,末将绝不敢。”
苏皇后又封萧尚书为太傅,纪大学士为太师,秦浩为太保。
下朝后,苏皇后又处理起后宫之事,她对众妃嫔说道:“各位妹妹,这皇宫里啊,没有生育的妃嫔呢,就移居皇家别院吧。咱们啊,也图个清静。”
有妃嫔不甘心地问道:“皇后娘娘,这是为何呀?”苏皇后耐心解释:“妹妹呀,这皇家别院也是个好去处,你们在那儿也自在些,省得在这宫里整日勾心斗角的,多累呀。本宫这也是为了大家好。”
大公主也到了开府出宫的时候,苏皇后亲自叮嘱:“大公主啊,你出了宫可要好好照顾自已。”
大公主乖巧地点头:“母后放心,儿臣会照顾好自已的。”
苏皇后笑着说:“这皇宫里啊,一下子就清静了很多,本宫可算是能松口气咯。”
苏皇后把朝中大臣们召集起来,宫殿之中,众人恭敬地站着。
苏皇后身着华丽的服饰,却没有一丝一毫的傲慢,她笑着说:“各位大臣啊,本宫虽说现在监国,可这治国之道,本宫还有很多要学习的地方。今儿个就把各位请来,还请各位不吝赐教。”
纪太师站出来,他捋了捋胡须,恭敬地说道:“皇后娘娘如此谦逊,实乃我朝之福。老臣以为,则治理国家,当以民生为本。民生者,国之根本也。若百姓安居乐业,则国家繁荣昌盛;若民生凋敝,那国家必然动荡不安啊。”
苏皇后眼睛一亮,仿佛从纪太师的话中看到了一盏明灯。
她笑着说道:“大人说得极是,这民生就像那大树的根基,根基不稳,大树可就倒了。本宫觉得这就像本宫平日里种的花花草草,要是不精心照料根基,那可就全蔫儿了。本宫平日里看着那些花草,稍有不慎就病恹恹的,这就如同百姓,若不关注民生,百姓的生活也会失去生机呢。”
大臣们听了都忍俊不禁,觉得苏皇后这个比喻甚是有趣。
这时,萧太傅上前一步,恭敬地说道:“娘娘,这赋税之事也不可轻视。赋税关乎国家的财政收入,乃是国家运行的重要支撑。若赋税过重,百姓不堪重负,定会怨声载道;若赋税过轻,国家又难以维持各项事务的开销啊。”
苏皇后连连点头,认真地说道:“太傅所言甚是。赋税就像那锅里的米,少了不够吃,多了大家又得喊饿,这度可得把握好了,就像本宫做饭放盐,多了咸得没法吃,少了又没味道。本宫有次做饭,不小心盐放多了,那菜真是难以下咽,这赋税之事就如同这放盐的学问,实在是要慎重啊。”
李侍郎接着说道:“娘娘,这选拔人才也极为重要。国家的各项事务都需要贤能之士去治理,若选拔不当,那可是会误国之事啊。”
苏皇后微微沉思,然后说道:“侍郎大人说得在理。这选拔人才啊,就像本宫挑选珠宝。本宫挑选珠宝时,定是要挑选那最精美的,那些有瑕疵的自然是入不了本宫的眼。国家选拔人才也是如此,定要挑选那贤德有能之人,才能治理好国家之事。”
大臣们见她如此用心,又这般幽默风趣,渐渐地对她心悦诚服。
张御史也站出来说道:“娘娘,这律法的执行也不可松懈。律法犹如国家的准绳,若执行不力,那国家便会秩序混乱。”
苏皇后庄重地点点头:“御史大人说得不错。这律法就像本宫管理后宫的规矩,若有违反者不加以惩处,那后宫岂不乱了套。国家律法也是如此,必须严格执行,才能保证国家的长治久安。”
经过这一番交流,大臣们对苏皇后更加敬重,苏皇后也从大臣们那里学到了许多治国的智慧。
今年,苏皇后特开恩科。
这消息一经传出,众多才子从四面八方赶来应试,一时间,京城热闹非凡。
恩科当日,考场内坐满了各地赶来的学子。
苏皇后命人严格监考,确保公平公正。
考试结束后,苏皇后亲自参与阅卷环节。
在众多试卷中,一份字迹娟秀、论述精彩的答卷引起了她的注意。
此卷主人名为林羽,对治国理政有着独特而深刻的见解。
苏皇后决定召见他。
林羽进宫,面对苏皇后镇定自若。
苏皇后好奇问道:“你小小年纪,怎有如此见识?”
林羽答曰:“草民自幼饱读诗书,又常游历民间,深知百姓疾苦,故而有此想法。”
苏皇后心中暗喜,觉得此人可用。
于是钦点林羽为状元,并任命林羽为翰林院学士,助其整理典籍并参与部分朝政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