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掌管宫权
苏婷婷凭借自已的智慧和贤惠大度,逐渐赢得了后宫中其他妃嫔的尊重。
一日,在御花园中,苏婷婷与几位妃嫔一同赏花。
德妃略带酸意地说:“皇后娘娘,你可真是深得皇上宠爱,这御花园的花都及不上你半分了。”
苏婷婷浅笑道:“德妃这是哪里的话,皇上的宠爱本就如同这御花园的花,应当分给各位姐姐才是。我常劝皇上要雨露均沾,多去各位妃嫔那儿歇息呢。”
贤妃疑惑地问:“皇后娘娘为何如此大度?这后宫之中谁不想独得皇上恩宠。”
苏婷婷耐心地回答:“本宫想啊,这后宫若只有一人得宠,那宫里其他妃嫔怎么办呢?咱们姐妹齐心,皇上也能舒心,这后宫也才能安宁呀。”妃嫔们听了,纷纷点头。
苏婷婷还经常为妃嫔们提供帮助。
有的妃嫔在刺绣上遇到难题,苏婷婷就会派绣艺高超的绣娘传授技巧;有妃嫔思念家人而忧愁,苏婷婷便想法子安慰并帮忙传递家书。
慢慢地,她赢得了人心。苏婷婷知道,要真正管理好后宫,掌宫之权必不可少。
于是她精心打扮后,前往太后的宫殿请安。
见到太后,苏婷婷恭敬行礼,而后缓缓道出心中所想:“太后娘娘,儿媳进宫已有些时日,如今见后宫诸事繁多,姐妹们虽和睦但仍需更好的统筹管理,儿媳斗胆,想讨下掌宫之权,定不负太后厚望。”
太后微微挑眉,审视着眼前的皇后,良久才道:“哀家知晓你这段时间的所作所为,确实聪慧大度。只是这掌宫之权责任重大。”
苏婷婷忙回道:“儿媳明白,定会秉持公正,以皇家颜面和后宫和睦为首要考量。”
这时,皇帝踏入太后寝宫,他听到了皇后的话。
他恭敬地请安后,说道:“母后,皇后入宫已久,贤良淑德,朕希望母后能将掌宫之权交予皇后,让她能更好地协助朕管理后宫。”
皇帝目光坚定,语气诚恳,他深知皇后的能力和品德,相信她能胜任这一重任。
太后微微皱眉,心中有些不悦,但她也明白皇帝的心意。
她沉默片刻,缓缓说道:“皇帝,此事还需从长计议。掌宫之权非同小可,皇后是否能担当此任,还需时间考验。”
皇帝心中一急,连忙说道:“母后,皇后的品德和能力,朕深信不疑。她入宫以来,一直尽心尽力地协助朕,对后宫之事也颇为熟悉。请母后放心,朕会与皇后一同努力,让后宫更加和谐安宁。”
太后看着皇帝急切的样子,心中不禁恼怒。她不想交出掌宫之权,但皇帝相求,她不能不交出来。
最终,太后点了点头,说道:“好吧,既然皇帝如此坚持,那便依你所言。但皇后需得谨慎行事,不可有丝毫疏忽。”
苏婷婷闻言,心中大喜,连忙跪地谢恩:“多谢母后成全!儿媳定当竭尽全力。”
从此,苏婷婷正式掌管后宫事务,但太后却不把凤印交于苏婷婷。
御书房中,皇帝楚君泽对着一堆奏折不无忧虑地说:“这些积压多年的难题,朕实在是头疼,皇后可有良策?”
苏婷婷正在给楚君泽捏肩,闻言说道:“陛下,臣妾有一些想法。如今赋税制度繁杂,百姓苦不堪言,可否简化赋税流程,让百姓能更轻松地缴纳赋税?再者,地方官员考核不应只看政绩,也要注重民生,这样才能让地方真正发展起来。”
皇帝楚君泽听后,眼中露出惊喜之色:“皇后所言极是,朕怎么从未想到这些。”
”皇上,张志超大祭司才华横溢,游历过很多地方。皇上有什么难道可以去找他问问。
楚君泽沉思一会说:”皇后,朕相信你的眼光。朕以后让张志超每天上朝参加议事。”
苏婷婷面上浮现笑容。
在一次朝会上,负责农业的大臣愁眉苦脸地说:“陛下,如今干旱严重,农田无水灌溉,这收成怕是要锐减啊。”
皇帝楚君泽也皱着眉头。
这时,张志超站出来说:“陛下,贫僧有一法。臣可设计一套高效的灌溉系统,利用水的重力和一些简单机械原理,从远处的水源引水到农田。”
皇帝疑惑地问:“哦?真有如此神奇?”
张志超自信地回答:“陛下放心,定能做到。”
没过多久,张志超的灌溉系统建成。
皇帝带着大臣们去视察,看到干涸的土地重新得到滋润,农作物茁壮成长,
皇帝大喜:“张志超,你真是朕的得力助手。”
张志超又说:“陛下,贫僧还能发明一些简单的机械装置,放在工坊里,可以提高生产效率。”
皇帝好奇地问:“是何种机械装置?”
张志超详细地解释道:“陛下,比如一种简单的滑轮组,可以省力地搬运重物,还有杠杆原理制作的工具,可以更轻松地加工物件。”
张志超的贡献让皇帝对他更加信任,皇帝说:“张志超,你为朕的朝廷做出如此多的贡献,朕要好好嘉奖你。”
张志超忙行礼道:“陛下,臣希望能设立一个‘科学研究院’,专门研究新技术,这样能为我朝的科技进步奠定基础。”
皇帝略作思考后,豪迈地说:“准了!朕封你为科学研究院院长兼工部侍郎。朕相信你定能为朕的国家带来更多的惊喜。”
科学研究院成立之后,张志超日夜忙碌其中。
苏婷婷偶尔也会前去参观,她对那些新奇的发明充满好奇。
一日,张志超兴奋地向皇帝楚君泽展示最新成果——一种能快速传递消息的千里镜。楚君泽大为惊奇,当即下令在边境和京城之间设置数台,以便更快获取边疆军情。
然而,朝中保守势力却开始不安。刘丞相进谏称此等奇巧淫技恐乱国本。
楚君泽犹豫之际,苏婷婷站出力挺张志超,她说:“陛下,变革虽有风险,但不变则会落后他国。”
楚君泽深以为然。
随着研究院不断推出新成果,国家日益强大繁荣。
民间也兴起崇尚科学之风,许多年轻人投身其中。
苏婷婷组织宫中妃嫔学习新知识,以备教导子女。
在深宫内院与朝堂暗流涌动的复杂局势下,太后和她背后庞大的家族敏锐地察觉到了苏婷婷所带来的潜在威胁。
这个苏婷婷,她就像一颗突然崛起的新星,在宫廷与朝堂之间逐渐积累起了自已的势力,那影响力如同涓涓细流汇聚成河,大有要改变朝堂格局之势。
太后坐在那华丽却透着森冷气息的宫殿内,周围是她家族里的几位重要人物,个个面色凝重。
太后首先打破了沉默:“那苏婷婷,如今的势头实在是太过迅猛,若再任由她这般发展下去,咱们的地位恐怕是岌岌可危了。”
她的兄长夏国公皱着眉头,眼神中透着狠厉:“太后,此女不可不除。她现在笼络了不少人心,那些年轻的官员和一些新晋的将领,似乎都对她颇为信服。”
太后的小儿子五王爷楚逸辰接着说道:“母妃,儿臣觉得直接除掉她太过鲁莽。苏婷婷如今深受皇兄喜爱,且在民间威望渐高,若是贸然动手,恐怕会引起轩然大波。”
太后眯着眼,“那依你之见该如何?”
楚逸辰狡黠一笑,“我们可以先离间她和皇兄的关系。儿臣听闻苏婷婷曾与一位宫外男子有书信往来,虽无实证,但只要稍加运作,不愁皇兄不起疑心。”太后点头赞许。
于是,他们暗中安排人在皇帝面前有意无意地透露这件事。
皇帝起初并不在意,可流言蜚语越来越盛。
楚君泽心里渐渐有了疙瘩,对苏婷婷也不如以往那般亲密。
苏婷婷很快察觉出异样,她深知自已遭人陷害。
苏婷婷不动声色,一方面派人调查幕后黑手,另一方面寻找机会向皇帝解释清楚。
终于,她找到了当年与那男子有交集的证人带到皇帝面前,证明一切都是污蔑。
皇帝恍然大悟,严惩了造谣之人,对苏婷婷更加愧疚与信任,而太后与五王爷的阴谋彻底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