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随我做个战士
第二日,叶殷红还会下山来帮江文老爷爷做做农活。
据江文所说啊,江家村有一个恐怖的“午夜传说”。
每逢午夜时分,河堤旁就会传来读书声。
而这些声音都是伪军到来以后才出现的。
大家都说是冤魂索命。
没有人敢午夜出行,就是那伪军也不敢。
但是叶殷红听此倒是没有丝毫害怕,她意味深长地看向一旁也在做农活的江军。
江军感受到来自身后的目光,整个人绷直了身子,一动不敢动。
这个姐姐太厉害了,总感觉她一下子就把他看透了。
但是神奇的是,江军并不讨厌这个姐姐,甚至还有些崇拜。
可能是因为在一个大家都要求他求饶活命的时代里,唯有她对他说:
“那就不求饶。”
.......
这几天,叶殷红作为外乡人,一直徘徊于江家村。
大家都留意到她了,但是也没说什么。
第一,不想惹事上身。
第二,不想让她受到伤害。
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井水不犯河水。
也因此,叶殷红对江家村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她留意到,江家村的人并不如表面上的麻木。
特别是她计划里的“目标人群”。
比如江军,明明前一天来的时候,他的书放在书柜里,第二日早上她再来时,书就放在了桌上。
明明前一天脸上还青一块紫一块,整个家找不出一块绷带或是一点药物。
但一个晚上以后,伤处都被处理妥当了。
所以,是谁帮他处理伤口的呢?
...........
午夜时分,河堤旁,读书声准时传出。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
叶殷红听着那读书声,心里一阵酸楚,伴着感动。
她来自现代社会,读书在那个时代而言,着实是太过于常见。
但在这个时代,读书竟然也成了“奢望”。
叶殷红向着读书声的方向前进,靠近河堤旁,眼前的一幕虽然她早有预料,但真正看见的时候还是忍不住心里发颤。
复杂的心绪霎时涌进整个胸腔,让人窒息,回过头来,却又伴着甘甜。
河堤旁,一个个日间装作麻木不仁的孩童坐在一齐,手中拿着曾经江文老爷爷抄录给他们的书。
他们一句句地念着,神情严肃,手中紧握的那本书好像什么世间珍宝。
江军正在他们的行列。
白天他是那样的胆怯,但此刻在这里他却担起了“夫子”的责任。
白天从爷爷江文那问了诗句,夜间就教授给伙伴们。
他念一句,他们跟着念一句。
虽然他还是怯怯的,但叶殷红觉得,此刻的他特别的勇敢。
“请问夫子,这一句诗是什么意思呀?”
江军回过头来,看向提问那人,她指着的是“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这句诗他也只是一知半解,知道是家国诗句,可到底怎么表达和解释呢?
因为江家村禁止学习,他不敢光明正大地向爷爷请教,爷爷有心教他,也没法子。
只能简单说说,实际上他也没完全懂。
怎么办?
江军也一时犯了难,顿时涨红了脸。
“这句诗啊,意思就是戍边的将士身经百战,连那身上披着的铠甲都要被磨穿了。
但是他们壮志不改,一心要打败所有进犯的敌人。
不达到目的不回到自己的家乡,誓不罢休。”
一道清朗的女声代替江军回答了这个问题。
那声音不算柔,不是温柔可人那挂的,但也不刚,不会让人心生惧意。
相反,刚柔并济,带着一丝坚定的力量,让人心安。
大家看向来人,一双双大眼睛带着懵懂和好奇。
这个姐姐,他们最近在江家村老见到她。
看上去,不是坏人。
但是这个姐姐发现了他们的秘密,会告状吗?
一时间,大家都警惕地看着叶殷红。
孩子们最为单纯,情绪都写在脸上,着急在他们的脸上显露无疑。
江军显然也愣住了,眼里覆着复杂,他看着叶殷红,欲言又止。
虽然叶殷红总是会来帮他和爷爷,但其实他们都没说过几句话。
他对叶殷红更是知之甚少,他没有把握。
如果被人发现他们打着鬼怪的旗号在这念书,他们乃至他们的家人都会惹来杀身之祸的。
但是总有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江小小就是刚才提问那个女孩子。
她哒哒哒地跑向叶殷红:“姐姐,你好厉害啊!”
叶殷红看到她不由得想起安国,眼尾泛红,摸了摸她的头,笑了笑。
“你也很棒。”
“真的吗?”
“对呀,爱学习的孩子都很棒。”
“嘻嘻,我也这么觉得。ヾ(๑╹◡╹)ノ"”
叶殷红看着眼前的孩子,大概有十来个。
他们当中有男孩,也有女孩,都是趁着午夜父母都睡熟了跑出来学习的。
他们也是一群鬼灵精,知道用“午夜传说”的幌子引人耳目。
而他们,正是叶殷红的目标人群。
爸爸叶瑾年曾说,华国心一半在祖国,一半在我们手里。
“我们”实际上,是每个时代的少年。
江家村能否重新振作,重新反抗,入手点正是少年。
大人们已经经历过生活的磨练,灰色覆盖住了生活的本色,让他们动弹不得。
他们为生计奔波,考虑的更多是生存问题。
他们处在生活的漂泊中,身不由己。
热血是有的,但点燃的难度太大了。
你跟一个连吃饭喝水都成问题的苦命人谈“反抗”?
太牵强,也太无力。
少年们不同,他们正处于热血年华,他们还未曾被生活的风吹雨打磨掉梦想的种子。
他们在父母的保护下,还保留着天真和单纯,保留着对祖国纯粹的热爱。
长者看来痴人说梦的决定对他们而言,就是一个“敢”字。
叶殷红看着这群比他小的孩子,并未有怠慢之色。
“同胞们,有件事想找你们帮忙。”
孩子们相互对视着,第一次有了做主的感觉。
他们正色:“什么事?”
“你们读了那么多爱国的诗,敢不敢像诗中那样随我做个战士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