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相隔千年的对弈,破你三纲五常!
“想写本书都能引来战斗.”
“挺霸道的嘛,孔门儒圣.”
本来,书写到一半,被强行打断,陈牧心里就已经被激起了怒气。
如今,霸道的孔圣化身,更是以各种的儒道规则为武器,对陈牧进行种种精神层面上的攻击。
这更令他反感之极了。
所谓上兵伐谋,杀人诛心。
如果他败了,那么从此就会一蹶不振,道心崩塌。
所以,陈牧不能败。
“哼,既如此,那么就别怪我不客气了.”
孔圣化身的压迫,也瞬间激起了陈牧的斗志。
于是,他整理了一下思绪,深吸了一口气之后,右手的金笔信用挥洒……
一个个金色的字符在空中出现。
那些字符,在空中排列结合,犹如排兵布阵一般,威风凛凛,杀气腾腾。
面对孔门儒圣化身那固若金汤的围困,爆发出了强大的战意。
一时之间,双方似乎是势均力敌。
然而事实却非如此。
孔门儒圣的化身,毕竟只是孔圣遗留在人间的大道化身罢了,然而陈牧这边却是有他这尊真儒圣在支持着。
意志的化身,最多也就只能算是个伪神,怎能与陈牧这尊真人相比?
况且,就算是孔圣仍在话,单是精神大道层面上的比拼,陈牧也不会怕他。
因为天道人心之强弱,不在修为,而在于民心。
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
气运之争,并非武力之争那么简单。
往往很多王朝之争,就是赢了武力,却是失了气运,关键就是要看天道人心。
民心即天心。
昔时,孔圣定下规则,是得民心的。
然而此一时非彼一时。
如今,昔日造福于芸芸众生的规则,如今已经变成了芸芸众生的枷锁。
“新圣,人类生于野蛮,你可知文明建立之不易?”
“三纲五常不可废,你身为儒门新圣,难道不知破坏了规则,否定了圣人的恶果吗?”
原本书院弟子们人人皆以为,儒圣化身是不会说话的。
然而,孔门圣人的化身却开口了。
看起来是实力上压制不住书院圣人,故而开始口伐笔诛,以仁义道德来攻击书院圣人了。
不过,孔门圣人说出来的道理,书院的弟子听了之后,也无法反驳。
因为人家的确是站在了道德的制高点上说事。
故而书院的弟子们都把目光转向书院圣人,要看己方的圣者要如何反击。
“卑鄙,压制不了我书院新圣,就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以道德绑架新人.”
南宫仆射这位思想受过陈牧洗礼的天象境强者,虽然没有把握反驳孔圣,但却能一眼看透其用心。
“不过,孔圣越是如此,就越证明他奈何不了新圣.”
“如果打得赢,那谁还会讲道理,说废话?”
她周围的那些弟子们一听,顿时了然:
“南宫姐姐说的是.”
“孔门圣人就是无可奈何了,才用骂的.”
“卑鄙啊,这不是倚老卖老吗?”
“不过,三纲五常的确不可废啊,这一点真是难以破解.”
“呀,放心好了,我们破不了,但却不代表我书院新圣破不了呀,一定可以的.”
“新圣乃夫子师兄,夫子什么时候说过假话?”
“夫子说我方圣人不会输,那就绝对输不了!”
藏书阁内的陈牧感应着书院众人言行,古井不波的心不由得有些感动,就算是圣人也是需要有人信仰的。
芸芸众生的支持,无形之中会成为圣人的成长的资粮,不然圣人为何要建立大教?
为什么要著书立说,为何要教化世人?
为的不就是芸芸众生的信仰吗?
掌权者说,得民心者得天下。
掌教者则要换一个说法,那就是得民心者得气运。
今天这一场,陈牧与孔圣争的不是有形的天下,而是无形的气运。
因此,面对孔门儒圣化身的质问,陈牧就算是再与世无争,也不能退。
“孔圣,你怕是忘了三纲五常设立的初衷是什么了吧.”
陈牧的反击开始了,而且还不慌不忙。
三纲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五常是指:仁、义、礼、智、信。
三纲五常这些人伦大道的好处,就是可以规范众生的行为,使社会有有法可依,有了秩序自然就安定了。
但是,弊端也多得很。
这一套规则,在陈牧看来,就是统治阶层用来约束下姓的枷锁。
妥妥的,就是一整套的愚民政策,纯粹就是思想控制,防止百姓觉醒之后犯上作乱罢了。
“吾当然没有忘.”
“新圣,三纲五常,规范了忠孝人伦,君臣长幼,使天下有法可依,有矩可循.”
“如此一来,国有国法,家有家规.”
“如无规矩,怎能成方圆?”
“如无法规,怎可治国?”
“如无仁义礼智信,怎可规范人伦邻里?”
孔圣化身口吐金言,言出法随,说得言正词严。
旁人就算是有心反驳,也苦于无理无据。
“孔圣,我不否认五纲五常的用处。
所谓的三纲五常设立的初衷,是为了天下安定.”
“对否?”
“对.”
“然而,身为圣人,凭心而论,你自己不明白这些仁义道德的坏处吗?”
陈牧此话一出,孔圣沉默不接。
陈牧本以为,孔圣会反驳呢,毕竟反驳的歪理随口便可以找得到。
这就证明了孔圣自己也知道这些规则的坏处。
“孔圣,咱就先说【君为臣纲】吧,按照这一条:自古君有命而臣不得不受,君要臣死而臣不得不死.”
“自古以来,利用这一条,君王杀死了多少忠臣?”
“正是有这一条,君王可凭一己之好恶,一言不合便可光明正大地杀人.”
“君若贤明那还好,君若昏庸那么忠君便是愚忠,百害而无一利.”
“因此,君为臣纲,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纯粹就是助纣为虐!”
陈牧的道理讲出来,令人闻之叹为观止,大快人心。
“说得好!”
“其实我早就觉得,这一条有些不妥了,但是却不敢往这方面想.”
“原来如此,我也觉得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太残酷了.”
“就是啊,太无礼了,如果遇上忠臣遇上昏君呢,那岂不是要白死了?”
……
孔圣的化身轻叹了一口气。
“新圣,虽然你讲的也有道理,但蛇无头不行,国不可一日无君,家不可一日无主.”
他居然没有正面反驳,只是剑走偏锋继续强撑罢了。
这也从侧面上证明了陈牧的猜测——看来孔圣也知道这一套规则的弊端。
只是那一套规则是他设立的,他自己有着自己的私心,故而不说罢了。
事实上,反驳也无用。
因为陈牧所说的是事实。
事实胜于雄辩。
“孔圣,你的话虽也有些许道理,但请恕我不敢苟同.”
“易有言,群龙无首,天下大吉也.”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人人为龙,人人为君,人人当家作主,不用受到君王将相的压迫,岂不是更加天下太平,岂不是更加安居乐业吗?”
陈牧的话,在书院众人听来,真的是闻所未闻,他在这时说出来,真是离经叛道之至。
孔圣卫道,他叛道。
不过,奇怪的是,书院的弟子们听了之后,心里个个都支持他。
而一些修为停滞了好久的弟子们,听了这一番道理之后,境界居然隐隐有要突破的迹象……
其震撼之大,可想而知。
“新圣,群龙无首,便会天下大乱,对于百姓百害而无一利.”
“孔圣,你这个理由只能吓退一些胆小之人.”
陈牧冷哼一声,“事实上,乱而后方能治,破而后方能立.”
“人,不能因为怕天下大乱,而对昏君妥协.”
“故而【君为臣纲】,只利于君,不利于臣也不利于民。
民心即天心,因此,这一条不可取.”
此一条,就这么被陈牧给破了。
在场之人,上至夫子,下至弟子,皆听得佩服不已。
心说,我家(师兄)圣人果然厉害。
“同理,【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也要看情况.”
“如果为父不仁,为父不义,那么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便也是助纣为虐,百害而无一利.”
对此,孔圣无声无息。
可能也是因为其中的弊端,他自己一清二楚。
只是隐而不说罢了。
“新圣,就算是如此,你也不能说【圣人不死大盗不止】,仁义礼智信也不可废,圣人也不可辱.”
“圣人受辱,道德便会沦丧.”
“仁义礼智信若废了,那么天下便无诚信可言了.”
“到时,人心不古,天下大乱,你便悔之也晚矣.”
孔圣这回,换了一副慈悲面孔,以天下为己任,借此来指责陈牧离经叛道的坏处。
对此,陈牧哈哈一笑:
“孔圣,道理你我都懂,争锋只为一己之私罢了.”
“至于你所说的问题……”
“看笔……”
至此,陈牧也不用多说什么了。
因为依靠规则愚弄民心者,最终也会被民众唾弃。
而得民心者,最终会得天下。
他继续动笔,一个个金色的字符出现在空中……
那一个个字符组成的文章,恰好是在回应刚才孔圣的质问。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
“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为之而有以为.”
“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
“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
“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
“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
“故去彼取此.”
至此,孔圣所说的那些仁义礼智信,也被陈牧给破得干干净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