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翠兰摸了摸闺女的头,小声的说道:“你的表现妈都看在眼里,知道你没有偷懒。

妈知道你这段时间辛苦了,这也没办法,虽然妈也想让你跟以前一样,什么事情也不干。

但妈现在的身体太差了,只能干一些轻省的活,你现在上学需要的学费,跟平时吃的粮食以后都是你大哥、大嫂、二哥赚来的。

妈要是还跟以前一样那样宠你,才是真的害了你,现在你主动帮家里干一些活,他们也不好说什么。

等你毕业之后,能养活自已,到时候妈就不用再操心了。”

王小玲眼珠子转了转,听起来很有道理,她大嫂那个性格再清楚不过了,能让她妈再嫁给别人,以后还不知道会做出什么事情来。

她大哥性格又比较怂,家里的大事小事都是大嫂来做决定。

怪不得她妈这段时间性格变化那么大,原来都是为了给她找好退路。

“妈,你放心,以后我会好好干活,不会让大嫂他们找到把柄。”

王小玲看着苏翠兰,郑重的说道。

“小玲,你现在也大了,很多事情都要用脑子好好想一想,不要光看表面。

只要你性子收敛一些,不再像以前一样骄纵,妈保证你能一直上学。

成绩也要提高一下,不然他们会找到不让你上学的借口,到时候妈也没办法帮你了。”

学习成绩不好,只能回家干活,好好的挣工分,这也是为国家做贡献。

王小玲一想到下地干活这么累,连忙摇了摇头,就算学习再累,她也会拼命学。

学习再累总没有下地干活累,再说了学习累也只是一时的累,下地干活才是长久的累。

“小玲真是太听话了,妈相信你以后肯定能当上工人,成为一个城里人。”

苏翠兰用赞赏的眼神看着王小玲,成为一个城里人是王小玲的梦想,这也是她咬牙学习的动力。

一提到当城里人,王小玲就动力满满,攥着拳头说道:“我一定能行!”

“妈,要是我成绩好,也没当上工人怎么办?”

现在工人就是铁饭碗,以后可以传给子子孙孙,除非厂子变多了,才会招工,不然哪能轻易的成为工人。

苏翠兰指了指泡好的奶粉:“你想一下这奶粉是谁送给妈的,你小舅是部队的军官,到时候让他给你一个名额,你就可以当兵了。”

这些话纯属是忽悠她的,苏翠兰跟她弟弟根本就不熟,过几年就可以高考了,只要成绩好,不愁考不上大学。

只要成为一个大学生,毕业之后直接分配工作,根本不需要愁。

苏翠兰的话让王小玲心里有底了,只要她努力学习,高中毕业之后就算不是工人,也能成为一个女兵。

这两种人生她都很喜欢,可以摆脱农民这个身份,让她过上好生活。

“妈,你对我真好,比对大哥、二哥还好。”

王小玲抱住苏翠兰的腰,没想到她妈竟然把她的未来都计划好了。

突如其来的拥抱让苏翠兰有些猝不及防,她真的是随口一说,竟然能有这种效果。

“等会把牛奶喝了,再学习一会,就赶紧睡觉吧!”

苏翠兰有些心虚,叮嘱了王小玲一番,便走出了屋子。

王小玲看着放在桌上的牛奶,嘴角上扬,心底的阴云也散开了。

苏翠兰出门看到林婶往大队那边走去,手里还拿着信纸。

“林婶,你拿着信要干什么去?”苏翠兰大声喊道。

林婶走路的脚步停了下来:“原来是翠兰,我要去大队看看有谁能帮我念念信上写了什么?

这是我儿子寄过来的信,好长时间没见他来信了,这不是太着急了,饭都没来得及吃。”

苏翠兰走近,看着林婶手里的信纸,大声说道:“我也识些字,正好现在没事,可以帮忙念念。”

林婶的眼睛顿时亮了起来,没想到苏翠兰还识字。

“那真是太好了,我还正担心队里没人,到时候就白跑一趟了。”

林婶一脸笑意,将信纸递了过来,苏翠兰接过后,拉着林婶就回到屋子里。

给林婶倒了一杯茶后,坐在板凳上,将信里的内容一一念了出来。

林婶听着儿子信里说的话,眼泪不自觉的流了下来,她已经有两年没见过儿子了。

“翠兰念的真好,就跟唱戏的一样,我的眼泪都流出来了。”

苏翠兰念的时候,不像别人一样平淡,而是抑扬顿挫,让人更有代入感。

“林婶,先擦擦眼泪,您儿子在部队里好的很,领导也关心他,现在身子都比在家的时候壮实了很多。”

进部队之后,不说伙食有多好,但总归能吃饱,比在家的时候好多了。

林婶心里也认同她的话,将眼泪擦干净之后,笑着说道:“你说的是,只要他在部队里能好好的,我就放心了。

以后我儿子再寄信过来,还让你给我念,都怪我从小没上过学,不知道信里写了啥,不然也不会麻烦你。”

苏翠兰听了林婶的话之后,心里顿时有了主意:“林婶,要是咱队里能办个扫盲识字的班,你会不会来?”

“还有这好事,我从小就羡慕那些识字的人,只不过现在哪有这机会。”

林婶叹息了一声,村子里连个小学都没有,想要上学还得去隔壁的村子。

“说不定以后就有了,咱村子这么大,识字的人却那么少,以后出门不认识字可是个大问题。”

现在村里的人大部分都不会出远门,这种情况是暂时的,等以后形势出现了变化,识字就很有必要了。

“翠兰说的对,我还想着以后去我儿子部队探亲,要是不认识字,出门就太麻烦了,搞不好就走丢了。”

苏翠兰看着林婶说道:“我天天在家里闲着也没啥事,就想着要不要发挥一下余热,找个地方办个扫盲班,到时候村里想识字的都去学。”

林婶非常赞同苏翠兰的提议,高兴的说道:“要是你哪天真开了扫盲班,我一定要第一个报名。”

隔壁村以前倒是办过一个扫盲班,但村里的人都太忙,根本抽不出来时间,跑到隔壁去识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