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外患平,内忧起
晋阳,贺拔岳家。
贺拔胜兄弟心底有点忐忑。位高无寸功,地位不稳,又得罪了高欢、侯景等怀朔帮。
上次找了尔朱荣打关中,没曾想尔朱荣不同意。
但是这次,时机应该到了。
“万俟丑奴是个劲敌,打不赢,吃不了兜着走;打赢了,别人谗嫉白惹来一身骚。”贺拔岳跟贺拔胜说。
“你说该怎么办?”
“不如让尔朱氏挂帅,我们协助,既立功又不抢功。”贺拔岳说。
“得”。
这次贺拔岳绕了个弯,先去找元天穆,让元天穆协助劝说尔朱荣。
尔朱荣终于答应了。
尔朱荣让他同族堂弟尔朱天光挂帅征西,使持节、都督二雍、二岐诸军事、骠骑大将军、雍州刺史,以贺拔岳为左大都督,又以征西将军代郡侯莫陈悦为右大都督,三人组合征讨关中。
贺拔胜、李虎、宇文泰等人,也随军出征。
但,只给一千士兵,但允许他们沿途征调民马。
武川众将齐聚贺拔家。
“一千士兵,够了吧?”贺拔胜问。
“丑奴十多万叛军、贼盗横行,有点困难哦”,贺拔岳叹了口气。
“这有何难?天载难逢机会也!”众人一看,原来是坐在角落的宇文泰。
宇文泰站了起来,“关中,形胜之地,强秦、强汉均在此起家,民众富饶,民心思定。今日我们进入关中,有两大理由可去:一是以顺诛逆,二是以定安乱,三秦族老正盼我们救他们于水火。我们也有两大强点,一是有数百身经百战将士,无不可以一敌百,二是重甲将士多,对付无甲兵之盗贼、乱军,战无不胜。也有两大挑战,一是需要沿途征兵征马征粮,二是军纪切莫学盗贼、乱军。”
宇文泰一说,贺拔胜顿时鼓掌称好。随后众人细议西征事宜。
关中,大敌是万俟丑奴的十数万叛军。
到了潼关之后,就以兵少不敢前进了。
贺拔胜却胸有成竹,对他说:“丑奴现在离我们还数百里,现在前面是一股土匪,我们堂堂官军,还怕土匪不成?土匪都怕,以后碰到叛军怎么打?”
尔朱天光借驴下坡,把指挥权让给贺拔岳干,殊不知贺拔岳就等这句话。
至于尔朱天光,被尔朱荣知道如此草包之后,派刘贵来打了他一百军杖,另外,还增配了两千士兵给西征队伍。
关中,被贺拔岳、贺拔胜两兄弟慢慢收拾。
济州。
侯景离开晋阳上任前,他去拜访尔朱荣、元天穆。
“切莫有妇人之仁”,元天穆沉吟一会,抬头对着侯景说。
“济州,山东、河南地,数百年来征伐不断,民众多聚居坞堡、城镇,也正因为征伐不断,民风彪悍,且轻去就。你看,同一个地方,早上属魏,晚上属梁,改天又颠倒过来。天柱兄,你看呢?”元天穆看着尔朱荣。
“对这些蝼蚁,没必要手软。”尔朱荣说。
“乱世重典,河南地轻去就,是因为造反有好处、没坏处,侯景,你到济州后必须用实际行动让这种民风改掉,对帝国不忠不义的蝼蚁,杀!”尔朱荣说最后一个字杀时候,侯景被吓了一跳。
没曾想到济州后,侯景又吃了一个苍蝇。
济州刺史是元大庆,皇族远亲。
侯景上任后去拜访元大庆。元大庆倒也直爽:“侯景,你虽为大魏立下大功,但是,我查了阀阅,你爷爷父亲是白丁,你以奴为妻,是我士族大忌。当然,两代后你可成世族。但是帝国的规矩,你不能不执行……”
看着这个喋喋不休的皇族远亲,侯景有一种想马上砍下他脑袋的冲动。这些士族肩不能扛背不能驼,却牢牢霸占着国家资源,肆意挥霍,毫无廉耻。
出了元大庆府邸后,于标忿忿地说:“士族士族,难道士族就永远能当官?”
侯景笑笑,拍了拍于标肩膀,回府去了。
到济州上任,他就带了几个都督,还有玲玲,挑选了两百士兵跟随。
高官的家属循例是要安置在洛阳的,但是鉴于尔朱荣在晋阳,破例让他也安置家属在晋阳,但不管怎么说,是要质押家属给上层领导。行济州事,在洛阳没给兵权之前,就一闲职,侯景倒也落得个自在。
济州城比晋阳稍小。初夏的济州,就像天上的太阳,暖烘烘的,满城的树木都已经变绿,到处生机勃勃。
城里到处都是人。济州汉人比例较高,一些鲜卑外族一眼可以看出来,不是军士就是官吏。侯景穿着便服到处逛。
“话说我们华夏大地,去哪里安身立命最好?英雄,有英雄的选择!”茶馆里一个洪亮声音传出来,侯景一听有意思,便走进茶馆点了一壶茶几样小吃,听说书先生说书。
“大家知道围棋吧?围棋有个说法,就是金边银角草肚皮,那在英雄争霸天下时候,咱们华夏也正是如此。金边,北是幽燕,西是关中,西南有蜀地,东有江东。这些地方,莫不是山高皇帝远,易守难攻,土地肥沃,英雄拥有这些地方,退可以休养生息,进可以争霸天下。”
“比如前朝秦汉,都是以关中为基础,争霸天下。函谷关、潼关一闭,万夫莫开,待兵强马壮之时,再东出争霸天下。”
“银角,就是咱齐鲁大地、荆襄、汉中、三晋,远的不说,你看咱们得天柱大将军,二出肆并救民于水火,银角比金边差在哪?就是地方没金边大,一般会两边受敌。”
“草肚皮,就是咱们中原大地了。英雄必定逐鹿中原,但是中原却无遮拦,又少大江大河阻隔,易攻难守,只有真正的大英雄,大豪杰,才能立足中原。诸位该知道,魏武曹操,何尝不是在草肚皮上争霸天下?”
侯景听得津津有味,搞了半天,自已这群大老粗,还没一个说书先生看得通透,看来汉人还是很多人才的。于是乎,他把训练交给于标,有空就跑去听书。
不久,传来了尔朱天光平定关中的消息,朝廷为之大赦。
侯景大为可惜,自已没有机会进驻关中,要不也有金边一地可用。
这天,他喝茶听书,听到一个人问说书先生:“我朝平定关中,是否这是万世太平之开端?”
说书先生哈哈大笑:“外患平,内忧起,不是啥好事啊!”
“这是怎么说?”
“你想想,以前大家为了应对外患,大家精诚团结,现在没有共同目标了,所以内斗开始喽!”
“近年皇纲不振,割据叛乱此起彼伏,非大英雄大豪杰不能治此乱世。我等升斗小米,还是听听书、喝喝茶,把日子过好就行了。”
侯景一听有意思,干脆去把说书先生请入府。
说书先生自称高升,字南山,幽州人,士族,家族后被葛荣乱兵杀死,熟习历史,逃难到济州,以说书糊口。当得知面前之人是侯景,马上下跪叩头,感谢侯景为他报仇。
“大都督气势不凡,你到茶馆听书,有一段时间了吧?大都督阵擒葛荣,和伪梁战神陈庆之打成平手,当今大魏之战神,大都督可以称之无愧。”高升说。
“我等生于军镇,十数年都是四处征战,这段时间听你说书,很符合道理。现在请你到府里,就给我说说历史典故、对天下大势、大事看法,钱银不用担心。”
高升连忙应允。
“我出身良家子,士族对我来说犹如大山,我用什么办法可以跨过这座大山?”侯景问。
“一是婚配,大都督可以找鲜卑皇族或十勋贵女人结婚;二是,可学南朝宋刘,刘裕,建当世之大功勋,一举成为皇族,自然就是士族了。”高升说。
“哦,刘裕,我听说过,他曾平复关中,你说说?”
“刘裕,小名寄奴,本是南迁客籍人士,年少时加入北府军,作战勇猛有谋略,累计战功后成为晋朝柱梁,后尽得民心,禅代司马氏。”高升聊聊几句就说完了。
“勇猛,我自信不输刘裕,但是北府军,不受士族调遣?”
“北府军,是南迁汉人组成的军队,士族?斯土斯民,离开了原有的土地就不是士族了。正因为北府军是无根无据,不依附任何士族,所以寄奴才能迅速翻身。”
“哦哦,北府军”,侯景若有所思地说。
数十万六镇军民散落河北三晋,如何把他们变为侯景的“北府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