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侍郎不能惹,不然要杀头的.”

“论国事,都莫要议论大奸臣沈不归,会抓去坐牢!”

“作恶多端,皇上不但不罚,还重重有赏.”

流言四起。

自从聚宝斋惨案发生后,牧京气氛变得诡异紧张。

有一股暗潮在涌动,好像沈不归是洪水猛兽。

可民愤之火,也越烧越旺,好像等待引爆的火山!此时,朝堂之上也在为此事吵得不可开交。

“皇上,徭役之事,民间已怨声载道。

如今沈侍郎在天子脚下,公然行凶杀人,做出此等恶事,不惩治凶手,民愤愈演愈烈啊,不能再如此纵容下去了!”

矮胖身材的朱大人,跪趴在地上,难得当一次露头鸟。

谢大人说,事成之后,举荐他去做户部侍郎。

“皇上,臣也有奏,国库紧张之际。

沈侍郎监守自盗,奢靡成性,用库银,给家里宠物大举修建了宅子。

一只猫居然有二十几个人伺候,待遇堪比他国质子,不合礼法.”

那只猫引起了周大人注意,背后一查,吓了一跳。

比人家修一个宅子花钱还多,真是拿着鸡毛当令箭,也不能拿着贡品说事儿吧。

沈不归垂着眼帘,听这些人说话,这天骂他都是这一套,耳朵都出茧子了。

要不是心疼灵力来之不易,他都想用读心术今天总算是有新鲜事儿了。

沈不归眼眸一转,随即一抖袖子站出来,上奏,“皇上臣附议!”

“周大人言之有理,一只进贡的猫而已,善待就是,犯不大肆铺张浪费钱财!”

沈不归单膝跪地,眼底藏着戏谑之意,表面却诚意满满。

瑞玄帝暗暗瞪他一眼,不嫌事儿大。

众人不由看向他,不明白沈不归这是啥意思,难道是怕了,要领罪吗。

纷纷把目光从沈不归身上转向高高在上的瑞玄帝。

瑞玄帝身穿明黄色五抓龙袍。

头戴紫色玉冠,一串串微微晃动的旒珠下,面容透着冷峻威压气势。

他看看朝堂上跪倒的几位臣子,扫一眼,谢大人,“谢大人,怎么看待此事!”

“皇上,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民意不可违啊!沈大人这两日做事确实太过嚣张。

既然沈大人能及时反省自己,愿意领罪,皇上开恩,成全他就是!”

谢大人说道。

“哦……”皇上意味不明地拉了一个长腔。

“就事论事,单就他养猫这个事儿,那朕定沈大人什么罪何时!”

“贪污库银满足私欲,应该罚没家产!”

周大人指着沈不归跳脚喊道。

“臣以为,沈大人养一只宠物而已,此事可大可小,犯不着动用国法吧!”

一直没说话的李侍郎说道。

“李侍郎此话差异,户部掌管全国土地、疆域、赋税、俸银和一切财政事宜。

你身为户部侍郎,难不成,不知道这个位置重要性。

我们决不能姑息养奸,如果都像沈不归这样,那大庸不日将倾矣!”

谢大人这话说得相当严重,已经上升到了社稷稳固了。

“皇上,臣以为,谢大人言之有理,管中窥豹。

一只猫的费用,能养多少黎民百姓!确实奢靡,”沈不归一本正经地看着皇上说道。

“斥巨资,去供养一只猫,而且有献媚之嫌,按律当斩,作为祸之根源的猫,也当处死!”

沈不归神色狠厉坚定,心里默默喊着,饭团,你老爸不是真心的,权宜之计。

清流一派这下彻底糊涂了,沈不归说的是哪儿的话,是不是中邪了。

但他们嘴上还是毫不犹豫地附议,“处死沈不归!给百姓一个交代!”

“臣附议!”

“臣附议.”

“还有哪位大臣发言吗?”

瑞玄帝眯眸,扫视这些口口声声为国为民的人、“啪!”

“周大人,谢大人,你等该当何罪!”

突然,瑞玄帝拍案而起,指着谢大人等人,来回踱步。

“臣等不知!”

瑞玄帝勃然大怒,指着清流一派几个人道,“难道你们忘记了,这只猫来历。

作为摩海国宝,是什么情况下进贡过来的?是在摩海扰我臣民,杀我大庸守卫兵丁,要求割地赔罪情况下。

摩海一再挑衅与我大庸。

当初以死相逼主和的是你们清流一派。

动不动就要求割地息战的,也是你们清流一派!沈侍郎派人杀摩海将军,烧了摩海皇宫。

屯兵数十万,自备粮草,要和摩海开战。

摩海国这才低头,国王亲自送国宝进贡到我大庸,以示和平之意。

人家当初说,这猫能活一千年。

你们这些清流又是怎么讨好摩海国王。

让那只猫宾至如归,活在和摩海一样的环境中,是你们当众许诺给人家的吧?请问你们谁办到了!”

瑞玄帝说着走下金銮,“朕再问你们,你们一直主张以和为重,谁管过这个和平使者,谁又能保证,养在他家里,这只猫不出意外.”

“如今摩海休养生息,两国已经是心照不宣。

这个时候,你们给朕拿一只猫说事儿。

我堂堂大庸养不好一只畜生,容不下一只猫!”

“沈侍郎甘冒风险,为我大庸分忧,我拨款给侍郎府,不过分吧。

二十几个人我派去的怎么。

他为了此猫发疯,恰恰体现了他的忧国忧民。

你们说沈大人按律,当斩!那在斩他之前,是不是你们这些始作俑者,也得洗净脖子。

国库银子是朕批的,又该论何罪!”

瑞玄帝天子威仪,声音和缓,不怒自威,声声质问,无人敢应。

龙纹熊皮金靴来回走动。

清流一派众人伏在地上瑟瑟发抖,有的大汗涔涔,谁也不敢吭声。

当初随口说说的话,他们哪里还记得,想不到瑞玄帝记得如此清楚。

整个朝堂,风雨欲来,一时间陷入极度恐慌和压抑中。

“皇上息怒,臣觉沈侍郎护国有功。

当昭告天下,解除黎民百姓连日来对他的误会。

即便沈侍郎有不当之处。

但人无完人,功过相,应该给沈侍郎一个公平!”

这时,李侍郎站出来,义正词严地说道。

“臣不同意,李侍郎之言,简直是荒谬!”

一直没有发言的江统站了出来。

他们两个人很好地转移了,清流一派的压力。

“功是功,过就是过,如果不治他的杀人之罪。

那被杀的无辜者岂不是死得很冤枉.”

江统盯着沈不归,说道。

“聚宝斋一案不是尚无确凿证据吗?没有查明之前,不要轻易下结论!”

瑞玄帝此话,简直就是公开偏袒。

沈不归眼尾给了瑞玄帝一个好兄弟的眼神,一脸郑重地道,“皇上,如今整个大庸都对此事关注度颇高,各种流言蜚语不断,造成影响及其恶劣。

臣奏请公开审理聚宝斋血案,洗去臣的冤屈!”

“臣相信沈侍郎定能证明他清白,臣附议.”

李侍郎站出来,力挺沈不归。

众臣也都纷纷附议,达成空前一致意见。

瑞玄帝心里无奈,但也只能同意,公开审理聚宝斋血案。

皇上下旨,提刑司以公正严明著称的严大人审理此案。

清流一派和杜宰相众臣当堂听审。

责令,张公公去听审。

对这个结果,大家都很满意。

清流一派的谢大人和周大人等人,更是心中暗喜。

一下朝,就聚在一起,秘密召开集团会议,主题就是着手罗列沈不归罪行,贪赃无法这些。

争取一招惩处大奸臣沈不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