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的脚步越来越近,到处充满了浓浓的年味。

除夕这一天,陈泰云早早地起了床,和父母一起忙碌起来。

母亲在厨房里准备着年夜饭的食材,她系着围裙,一边熟练地切着菜,一边嘴里还念叨着:“这年夜饭啊,可得丰盛些。”

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眼神中满是对家人的关爱。

父亲则在客厅里挂起了红灯笼,贴上了精美的窗花。他站在椅子上,仔细地摆弄着灯笼的位置,时不时低头看看,确保挂得端正,脸上透着认真和专注。

蔡书雅也走进厨房,挽起袖子,对陈泰云的母亲说:“阿姨,我来给您打下手。”

说着,她眨眨眼睛,眼神中充满了热情和期待。

母亲刘小花笑着点点头,婆媳俩一边聊天一边忙碌着,厨房里不时传出欢声笑语。

蔡书雅认真地帮忙洗菜、切菜,额头上渗出了细密的汗珠,她轻轻用手背擦去,脸上始终挂着甜甜的笑容。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年夜饭也准备好了。

餐桌上摆满了丰盛的菜肴,有红烧鱼,寓意着年年有余;有红烧排骨,象征着红红火火。

一家人围坐在餐桌旁,父亲陈国兴首先端起酒杯,他的眼睛里闪烁着喜悦的光芒,说道:“新的一年,愿咱们一家人平平安安,顺顺利利!”

大家纷纷举杯,共同迎接新的一年。

陈泰云夹起一块排骨,放到母亲的碗里,说:“妈,您辛苦了,多吃点。”

母亲脸上绽放出欣慰的笑容,她轻轻拍了拍陈泰云的手,说道:“大家都吃,都吃。”

蔡书雅也举起酒杯,微微歪着头,娇俏地说道:“叔叔阿姨,感谢你们这些天的照顾。”

她眨眨眼睛,嘴角上扬,露出两个可爱的酒窝,陈泰云的父母听了,心里乐开了花。

大家一边品尝着美味的年夜饭,一边分享着这一年的点点滴滴。

回忆着过去的欢笑与泪水,展望着未来的美好与憧憬。

蔡书雅时而认真倾听,时而点头附和,眼睛里闪烁着光芒,听到有趣的地方,还会忍不住捂嘴轻笑。

母亲刘小花满脸慈爱地看着孩子们,不时给大家夹菜,父亲则靠在椅背上,脸上带着满足的神情,听着大家的交谈,偶尔插上几句。

窗外,烟花绽放,五彩斑斓的光芒照亮了夜空。屋内,一家人其乐融融,温馨的气息弥漫在每一个角落。

这顿年夜饭,不仅是美食的盛宴,更是亲情的凝聚,是一家人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待和向往。

春节过后,就是无聊的走亲戚,由于外公外婆早已过世,陈泰云去舅舅家吃个午饭就回来了,初四时,姐姐一家与大姑一家一起来串门,也是吃个午饭就回去了。

这个年也过的差不多了,陈泰云对打麻将赌钱不感兴趣,从不参加这些,只是和女朋友蔡书雅去龙川有名的景点走走。

春节的余韵还在空气中弥漫,陈泰云一家的屋子里却弥漫着另一种氛围——关于未来父母居住地的讨论。

“爸,妈,我想让你们跟我一起去鹏城居住。”陈泰云率先说道。

母亲皱了皱眉,说道:“泰云啊,我们在这生活惯了,去鹏城能适应吗?”

父亲也附和道:“是啊,云儿,你妈说得对,我们在老家这住几十年了,随时随地能跟熟悉的亲戚朋友一起唠唠嗑,去了鹏城,我们连个说话聊天的人都没有。”

陈泰云笑了笑,耐心地说:“妈,您听我说。我在鹏城的房子有 386 平呢,宽敞得很,绝对住的比老家舒服,而且楼下就是莲花山公园,您不是喜欢早上散步吗?每天早上您都能去公园里呼吸新鲜空气,走一走,多好啊。”

母亲看了一眼父亲,说道:“那倒是不错,鹏城那边人说话咱能听懂吗?交流起来会不会不方便?”

就在这时,陈泰云的女朋友蔡书雅也开口了:“叔叔阿姨,鹏城是个很包容的城市,来自各地的人都有,粤语,客家话,都有人说,大家交流最普遍的是普通话,不会存在听不懂的情况。而且现在网络这么发达,您要是想和这边的老朋友联系,视频通话也很方便的。”

父亲轻咳了一声,说:“我这把老骨头,去了人生地不熟的,连个下棋的伴儿都没有。再说了,我们在这逢年过节还有各种传统的习俗和活动,去了鹏城,这些怕是都没了。”

蔡书雅赶忙说道:“叔叔,莲花山公园可热闹了,每天都有很多人在那休闲娱乐,下棋的人也不少,您去了肯定能找到志同道合的棋友。而且鹏城也很注重传统文化,逢年过节该有的习俗活动一样不少。”

陈泰云站起身来,走到父母面前蹲下,说:“妈,我知道您舍不得。但是鹏城的医疗条件好啊,万一有个头疼脑热的,能及时得到最好的治疗。”

陈泰云继续劝说:“姐姐她们一家也在莲花山公园旁边,咱们经常能见到姐姐一家,多亲多热闹。”

母亲眼中闪过一丝动容,说:“能经常见到你姐姐一家倒是挺好的。”

陈泰云见母亲态度有些松动,接着说:“妈,我最喜欢吃您做的饭。您跟我去鹏城,天天给我做饭,好不好?”

母亲笑了,轻轻拍了一下陈泰云的头,说:“你这孩子,就知道拿这个哄我。”

陈泰云撒娇道:“妈,我说的是真心话。您做的饭,那是世界上最好吃的。”

父亲沉默了一会儿,说:“云儿啊,我们去了会不会给你添麻烦?我们年纪大了,生活习惯和你们年轻人不一样。”

蔡书雅拉着母亲的手说:“叔叔阿姨,怎么会添麻烦呢。泰云一直都很孝顺,能和你们生活在一起他开心还来不及。”

母亲犹豫着说:“那我们去了,邻里关系能处好吗?我们在这邻里之间相互照应,去了那边谁认识我们啊。”

蔡书雅说:“阿姨,您这么和善,肯定能很快和新邻居熟悉起来的。”

蔡书雅接着劝道:“叔叔阿姨,您二位就泰云这一个儿子,跟儿子住在一起那是天经地义的。而且您看,您俩都快 60 岁了,留在老家泰云怎么能放心得下呀。到了鹏城,一家人相互有个照应,多好。”

母亲看了看父亲,说:“老头子,要不咱们就去试试?”

父亲想了想,终于点了点头,说:“好吧,那就听泰云的。”

陈泰云高兴地跳了起来,说:“太好了!爸,妈,咱们一家人在鹏城一定会过上幸福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