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对夫妇刚离去,摊主老头就回来了,他手上拎着一个长条状的木箱子。

旁边几个摊主看见,纷纷凑了过来,他们都是老朋友了,知道老王轻易不会把这宝贝拿出来。

“刚刚帮你卖了一个手串,你二维码牌子没在,我就用我手机收了钱。”

王举正要说价格,那老头毫不在意摆了摆手,“你卖掉钱就给你了,来看我这东西吧。”

“奥,行。”

王举也没矫情,他租房子的钱都是网上借的钱,能赚五百,也不嫌收入多。

而且老头明显不缺钱,说白了就是在摆着玩,刚刚看的那两串流珠,随便一个都是二三十万打底。

箱子打开,东西最外面用一卷卷纸包裹着,下面有几包防潮的干石灰。

“是书画吗?”

王举心里有了猜测。

老头把纸取下,露出了里面包裹的卷轴。

老头把一端递给王举,从下面轻轻拉开。

“是一幅画呀。”

这幅画尺寸并不大,长五十公分左右,宽只有三十公分的样子,一尺多的条幅上,只有寥寥几只虾。

这几只虾线条简洁明快,但勾勒的十分传神,须、眼、壳、腿等细节之处,都刻画的入木三分,那画卷上的大虾让人感觉仿佛有灵性一般,在水中怡然自得。

“好画,这神韵简直了……”

王举不禁赞叹,他不懂画,但却能感知到画中所蕴含的“神意”。

右下角盖着一方红印,是“白石翁”三个小篆。

“白石翁,是齐白石老先生的画吗?”

陈雯雯出言询问。

“对。”

旁边好几个人凑过来,“这哪是画,这是秦城一套房啊。”

老头看众人围观吹捧,满脸得意,嘴角压都压不住。

“看看就得了,别给我搞坏了。”

老头说着就要把画收起来,同时扭头对王举道:“小伙子,你有眼力,来给大伙说说这是不是真迹。”

王举讪笑,“大爷,我不懂字画,看不准这。”

“不过,这画显然是老的,民国时期无疑。”

其实,王举在用技能鉴定后已经得出了答案。

画是好画,但却不是真迹,应该是齐白石成名后,和他同时代的某位大家仿的。

不过这话就没必要说了,说了万一给老头气出心脏病,事情就大了。

古董这东西,真真假假,老头玩的开心就好。

“不愧是高材生,断代倒是没问题。”

老头小心翼翼收好,合上了盖子。他心里这回踏实了很多,前阵子有个专家说他画有问题,给他气的茶饭不思。

“今天开眼了,您老忙着,我们再逛逛去。”

“嗯。”

和老头告别,王举在地摊上慢悠悠溜达,一上午过去,却是一无所获。

“这年头,想捡个漏,真不容易啊。”

王举感慨一声,他鉴宝捡漏的心思渐渐熄灭。

陈雯雯走的已经失去了兴致,小脸蔫巴巴的。

“哈哈,委屈宝宝了,不看了,咱回家吧。”

“没事的,我不累,还能陪你转。”

“嘿嘿,也该回去吃饭了。”

王举骑车带着陈雯雯回家,结果在路过旧货市场时,外面一个摩托三轮车引起了他注意。

这三轮车上拉着一堆旧货,架的高高的,后面用绳子固定着一套老桌椅。

王举直接骑了过去,“师傅,这桌椅是你收的吗?”

“对,刚收的。”

“我家里缺一套,这质量咋样,还能用吗?”

“能呀,这家具你别看他老,这都是实木,好木头,人家用几十年了,都没坏!”

“而且这老家具还是榫卯结构,现在这手艺都快失传了。”

“那可以,什么价格?”

“两张椅子,一张长桌,你给五百吧。”

王举强压着心里的激动:“这么贵,便宜点,我诚心要。”

“最低四百了。”

“四百的话,你得给我送过去,我家离这大概十几公里。”

“行,你等我几分钟,我把其它货卸掉,咱现在就走。”

那师傅也暗自窃喜,这套桌椅是他五十块钱在一个老太太家里收的,上面不少划痕,品相太差,估计都没人愿意买,原本是打算买来自用的,没想到还有人能看上,转手就赚三百五,简直不要太舒服。

“好。”

那师傅进去卸货,陈雯雯悄悄问道:“那桌椅是好东西?”

王举轻轻点头,“嗯,等会回去给你说。”

那师傅生怕王举反悔,三下五除二给一车货卸在地上,然后就骑车三轮车出来了。

“走吧,你在前面带路。”

“好。”

没多久,桌椅就成功送到了他家里,

“你这也没地方呀,放在哪?”

那师傅看着客厅的沙发有点疑惑,虽然那沙发也是旧的,但比这套桌椅好了太多。

“先放客厅吧,等会要收拾一下。”

“来,钱我扫给你。”

“行。”

收到钱,那师傅也不再多想,骑上三轮车离去。

关上门,王举不再掩盖面上喜色:“雯雯,捡大漏了!”

“这两张椅子是晚清的黄花梨圈椅,还有这张黄花梨长条桌,上有獬豸纹,是古代官宦人家留下来的。”

“黄花梨木?”

陈雯雯好奇凑近闻了闻,一种幽幽醇厚的降香味钻入鼻孔。她又用手摸了摸,一点也不刺手,同时还能感到油性。

“确实是,和我外公家桌椅的味道、手感很像。”

“黄花梨桌椅,要是这种老的,品相差怕也要值几十万,要是品相好,拍卖价几百万上千万都有,用这种桌椅,你家里做什么的?”

王举有些好奇。

以前陈雯雯不愿意谈及家里,现在主动说这个,一方面是接纳了自已,另外一方面也是在给自已打预防针。

女方家庭条件越好,通常对男性来说压力反而越大。

而且就是在现在,门当户对也是结婚绕不过的槛。

“我外公家都是经商的,包括我妈也是,我老爹在体制内。”

陈雯雯说完又补了句:“他们其实都挺开明的,而且很尊重我,你也不用有压力。”

“好。”

“既然你家里经商,要不你问问看有没有渠道,给这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