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雨见茂才态度真诚,心中也有几分好奇,于是轻声对云熙说道:“我们倒不妨去看看,也许能得知些什么。”
云熙点了点头,转向茂才说道:“既然如此,那便叨扰了。”
茂才见他们答应,脸上露出一丝笑意,恭敬地做了个请的手势:“两位请随我来。”
岑雨和云熙跟随茂才穿过几条街巷,来到一座颇为气派的府邸前。府邸门前挂着“赵府”两个金字大匾,门前站立的护卫个个精神抖擞,显然是训练有素。
茂才引领二人进了府门,穿过前院,来到一处雅致的花园。花园中亭台楼阁,流水潺潺,显得格外清幽。茂才将他们带到一间精致的厅堂前,恭敬地说道:“两位稍候片刻,我家公子马上就到。”
不一会儿,赵公子便从后堂缓步走出,他换了一身更加华丽的衣衫,腰间的玉佩在阳光下闪闪发光。他脸上带着温和的笑容,朝岑雨和云熙拱手行礼:“两位公子大驾光临,蓬荜生辉,实在是我赵某的荣幸。”
岑雨回礼道:“赵公子客气了,今日偶遇,实属缘分。”
赵公子请他们入座,吩咐仆人上茶,接着说道:“今日在布庄匆匆一见,便觉得两位公子气度非凡,不知两位公子尊姓大名,来自何处?”
云熙略微迟疑了一下,微笑着回答道:“在下姓云,名熙,这位是我的朋友,姓岑,名雨。我们只是路过此地,暂住几日。”
赵公子点了点头,眼中闪过一丝了然:“原来是云公子和岑公子。既然有缘相识,赵某愿尽地主之谊,不知二位可有兴趣共赏一场茶会?今日正好有几位朋友在府中做客,定能让二位流连忘返。”
岑雨和云熙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出了一丝好奇和探究的意味。岑雨微笑道:“既然如此,我们便叨扰了。”
赵公子大喜,亲自引领二人前往后花园,那里已经布置了一场雅致的茶会。几位衣着华丽的公子小姐正在品茗谈笑,见到赵公子带着岑雨和云熙过来,都纷纷起身相迎。
赵公子为他们一一介绍:“这位是李公子,这位是张小姐,这位是……”
在一番客套寒暄之后,岑雨和云熙被安排在上座,茶会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岑雨不动声色地观察着周围的人,心中却在暗自思索:赵公子如此殷勤,究竟意欲何为?
茶会进行了一段时间,赵公子忽然开口问道:“不知两位公子此番路过,有何打算?可有需要赵某帮忙之处?”
云熙微微一笑,答道:“多谢赵公子好意,我们只是游历四方,暂时没有具体的打算。”
赵公子点了点头,眼神中闪过一丝思索:“若是有什么需要,尽管告知赵某,定当尽力相助。”
岑雨和云熙心中都明白,赵公子如此热情,绝非仅仅出于好客之心。他们也不想轻易暴露自已的目的,只能暂时顺水推舟,应对眼前的局面。茶会结束时,赵公子依依不舍地送他们离开,并再三邀请他们有空常来府中做客。
离开赵府后,岑雨和云熙并肩走在街上,云熙低声问道:“你怎么看?”
岑雨沉思片刻,答道:“赵公子对我们有所图,但他掩饰得很好,我们暂时还看不透他的真正意图。不过,我们可以利用这个机会,多了解一些情况。”
云熙点了点头:“你说得对,我们继续观察,静观其变。”
两人心中各自怀着警惕和好奇,决定暂时留下来,看看赵公子究竟有什么打算。而这段不期而遇的交往,也许将引领他们进入一个更为复杂的局面。
岑雨和云熙走出布庄后,茂才强留未果的情景让他们心中疑虑重重。两人决定不急着离开,而是先在镇上打探一下赵公子的来历,以便对这个热情的邀请有所了解。
他们走到街上,找了一个正在摆摊卖水果的老者,岑雨微笑着问道:“老人家,请问一下,这赵府的赵公子是何许人也?我们初来乍到,见他气度不凡,颇感好奇。”
老者抬头看了看岑雨和云熙,见他们衣着不凡,便放下手中的活计,乐呵呵地说道:“赵公子啊,他可是我们榆关的大人物。他的父亲赵刺史是这里的
云熙点了点头,接着问道:“原来如此,难怪赵公子如此气派。那赵公子本人如何?听闻他也颇受人敬仰。”
岑雨听后,心中对赵公子的印象有所改观,但仍旧保持警惕:“老人家,赵公子可有特别的爱好或者习惯?我们想多了解一些。”
老者想了想,说道:“赵公子最喜欢的就是古玩字画,经常有人送来奇珍异宝,他总是乐此不疲地研究。此外,他对茶道也颇有研究,时常举办茶会,邀请四方好友品茗论道。”
岑雨和云熙听了这些话,心中对赵公子有了更全面的了解。岑雨谢过老者,二人继续在镇上走动,向其他几位路人打听,所得到的消息大致相同。
当他们走到一座茶馆前时,云熙忽然说道:“我们不如进去坐坐,顺便再打听一些消息。”
岑雨点头同意,两人走进茶馆,找了个靠窗的位置坐下。伙计热情地迎上来,递上茶单,岑雨随意点了几样茶点,便向伙计打听道:“听闻赵府的赵公子很有名气,你可知道他的情况?”
伙计一听,脸上露出敬佩的神情:“赵公子可是我们榆关的一大才子,他不仅才华横溢,而且非常慷慨,常常救济贫困百姓。很多人都对他赞不绝口。”
云熙接着问道:“听说他对古玩字画特别感兴趣,可有此事?”
伙计笑着点头:“正是,赵公子收藏了不少珍贵的古玩字画,经常有人前来请教。他的眼光独到,很多人都愿意向他请教。”
岑雨和云熙对视一眼,心中已有了计较。看来赵公子确实是个有才有德之人,邀请他们赴宴可能真是出于好意。不过,他们也知道,凡事不可轻信,仍需保持警惕。
正当他们准备继续交谈时,坐在旁边的一位中年男子凑了过来,似乎对他们的对话颇感兴趣。他友好地说道:“两位也是外地来的吧?看样子是在打听赵公子的事?”
岑雨微笑道:“正是,不知这位大哥对赵府了解多少?”
中年男子爽朗一笑,说道:“赵刺史在我们榆关可谓是德高望重。他上任以来,整顿治安,改善民生,许多以前的难题都被他解决了。百姓们都说他是个清官,为人正直,处事公道。”
云熙点头称赞:“如此看来,赵刺史确实是个好官。”
中年男子继续说道:“赵刺史不仅自已清廉,还教导子女要行善积德。赵公子继承了父亲的风范,为人处世十分谦逊有礼。听说他经常亲自巡视,了解民情,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岑雨心中对赵公子的印象愈发好了几分,但她依旧谨慎:“多谢大哥告知,看来赵府果然是名门望族。”
男子摆了摆手,笑道:“哪里的话,只是实话实说而已。你们若有机会,倒真可以去赵府拜访一番,相信会有收获。”
茶点上来后,岑雨和云熙边吃边聊,讨论着接下来的计划。岑雨低声说道:“虽然赵公子和赵刺史声誉不错,但我们还是要谨慎行事。先观察几天,看看是否真的如大家所说。”
云熙点头同意:“好,接下来我们多留意赵府的动静,若无异常,再考虑是否与他接触。”
两人就这样定下了计划,决定暂时观察赵公子的行动,以便在确认安全无虞后再做进一步的打算。他们心中明白,眼前的这条路充满未知,必须步步为营,才能确保顺利完成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