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这大济京城,有三大酒楼最为出名,名曰:三里酒楼、七宝酒楼、相隆酒楼。

每逢饭点,这三大酒楼无一不是高朋满座,人多得是挤也挤不进去。

但是奇怪的是,这三家酒楼都有个规矩:先来后到。

也不知这三家酒楼是何等的背景,不论文臣武将,还是王亲贵族,一概不给面子,难以逾越这规矩。

三家酒楼之中,尤其是这三里酒楼,最为热闹。

这三里酒楼取名:“距皇城城门三里”之意,是进城之人遇见的第一间大酒楼,也是进京必吃的一个酒楼,名气极大。

当然,这酒楼也并非纯靠地理位置和皇城这招牌,其菜肴美味、环境舒适,也是赢得了皇城之中诸多有钱有势之人的青睐。这些人有事相谈,有事宴请,若不来这三里酒楼,总觉得不上档次,不够尊重对方,亏待了客人。

故而,这三里酒楼门前向来是车水马龙,一到饭点,那更是排起长长的队伍,堪称一桌难求。

更有甚者,将能在这三里酒楼吃一顿饭,当做显摆炫耀的资本,当做身份和权力的象征。

如此日复一日,渐渐的有人发现了其中的商机,那便是有无事之人早早地去酒楼,将这座位给占了,等到了饭点,再将这座位让与他人,换些报酬。

可这些人不点东西,就干占着座位老半天,也不是办法。

久了,三里酒楼也就出了个主意,定了个最小的消费标准。

奈何有钱有权之人丝毫不介意,甚至将这占座的最小消费标准,也给一并算在报酬里付了,故而三里酒楼火爆依旧,也就造成了人员鱼龙混杂的景象。

因此,这天傍晚,还未入夜之时,魏迁担心将这柳含霜饿着了,马车在路上又拥挤难行,便找了个最近的酒楼停了,还真就碰巧撞上了这三里酒楼还未人满为患之时,将这酒楼今日份最后一个座位占下。

魏迁感慨着,这京城当真好生热闹,简直跟那中营县是两个世界。

这三里酒楼,门面宏伟壮观,朱红的大门两侧挂有精美的灯笼,门楣上雕刻着繁复的龙凤图案,金漆斑驳,彰显着皇家气派。

他护着柳含霜母女挤进人群,抢得最后一桌坐下。

女人怀中的丘羡此刻乖巧得很,正睁大水灵灵的眼睛,好奇地审视着周围新奇的一切。

酒楼内宽敞明亮,天花板高挑,上面绘有彩绘。灯笼高悬,散发出柔和的光线,为整个空间增添了几分温馨。

二人抱着丘羡刚刚坐下,当即有店里小二凑上来。这些店小二还身着统一的服饰,举止颇为优雅,一点没有冒失劲。

这小二见着柳含霜眼生的很,不似自已认识的哪家京中的夫人,但是此女又貌若天仙,面如凝脂,气质不凡,肯定是哪户封疆大户的人家,第一次来这京中。

小二站在柳含霜的左侧桌角,面带恰到好处的笑容,半弓着腰,递给柳含霜一个小册子,对着柳含霜热情说:“客官,您今儿想吃点什么?”

娓娓道来:“我们酒楼每天的招牌菜都轮换,今天是:【龙凤呈祥至尊煲】、【翡翠瑶池羹】、【凤凰涅槃翅】、【锦绣大济百花酿】。”

“这几道菜都是经过无数客人认可的顶级招牌,相信一定不会让您失望。”

魏迁听了这小二报的菜名,一脸黑线:“什么花里胡哨的,你搁这搞文化创意是吧......”

魏迁敢肯定,最起码这个凤凰涅槃翅,绝对就是鸡翅、鸭翅二选一,居然能扯得上凤凰涅槃。

小二并没有如何正眼瞧魏迁,因这这柳含霜穿着打扮是个富贵人家,但魏迁穿得还是那黄途村的衣服,且瞎眼残废,一看就知道是这柳含霜的仆人。

虽说一般而言,仆人是不会上桌的,但也有一些主仆关系好的例外,不足为奇。

柳含霜接过菜单,翻看了一遍,微微皱眉,这小册子上菜品繁多,只是这价格......

她自然明白魏迁手中银两不多,当日中营县购置马车花了大半,这一路朝皇城而来,又花费了一些吃食,刚刚还在城门口被敲诈勒索一番,应该是所剩不多。

但是无奈,这小册子末尾又写着每桌的最低消费限额,于是只点了两三道清淡的菜,将够这限额。

小二听着这柳含霜点了三道清淡的菜便停了,好奇的问道:“客官就点这些吗?没有别的了?”

柳含霜轻轻点头,落落大方的样子。

小二一脸懵逼,不敢置信的样子,嘴里轻声嘟囔着走开了:“嚯,怎么这么好看的姑娘,也来干这占座位的勾当......”

魏迁自然看出了小二的异样,也看出了柳含霜的体贴,不过眼下确实是该去赚些银子回来,不然晚上下榻的客栈可就没有着落了。

当然还有一个更关键的问题,看隔壁桌都是大鱼大肉,魏迁自已也馋啊!

他原知道修仙之人是不会饿的,可他没想到修仙之人也会馋。

至于这赚银子的去处,他早就在来之前,便打算好了。

魏迁将身上的银子掏出来,递给柳含霜:

“菜上了,你先吃着,我出去寻一处晚上落脚的地方。我要是回来晚了,你和羡儿就先结了账,回马车上休息。”

柳含霜微微点头,接过魏迁手中的银子,眼中闪过一丝犹豫和疑惑,但是一转而逝。

这没有逃过魏迁的感知,他大概猜到柳含霜心中所虑,是怕魏迁就此跑了,留她孤儿寡母,在这无亲无故的大济皇城,如何过活。

魏迁俯身摸了摸她怀中抱着的丘羡:“放心,我很快就回来。”

然后他起身,从逐渐拥挤的人群中挤了出去。

吐槽着:这皇城的吃货也太多了。

魏迁挤出了三里酒楼,酒楼附近,有几个守门官兵正在巡逻。

不得不说,这皇城的守卫严密程度就是不一样。

但是对魏迁来说,这都不是什么问题。

他在路上随便找了个摊贩,轻松问到了武亲王府的位置,以魏迁的速度,在这皇城内来去,是一件方便又快速之事。

不过片刻,他就抵达了武亲王府门前。

武亲王府坐落在京城的东隅,一片绿树掩映之中,它不仅是权力与荣耀的象征,也是建筑艺术的杰作,当年大济皇帝为了奖赏武亲王的赫赫战功,特地为其修缮了这座府邸。

这武亲王府府上的白事布置还未撤去,府前依旧悬挂着白色的丧幡,在微风中轻轻飘动,显得有些凄凉和哀伤。

整个府邸笼罩在一片肃穆的氛围之中,仿佛时间都凝固了一般。

门前的石狮子也似乎失去了往日的威严,默默地守护着这座曾经辉煌的府邸。

武亲王与大世子,不幸惨死于中营县。民间传闻,二人的尸首都没留下,更有胆大的,说这父子俩的脑袋都被叛军剁了去,拿去祭旗。

大济皇帝悲痛万分,当即辟谣,禁止民间讨论不利于大济团结的话语,更是追封二人,并大加赏赐宝物,以示慰藉,还将这武亲王的爵位封给了还在襁褓中的小世子。

武亲王王府毕竟家大业大,王爷和世子生前都纳了不少妾室,府内还有许多未亡人。

但王府毕竟失去了最大的依靠,只留了个空泛的名头,权势不复当初。

那世子妃本是某大臣之女,事发后竟逃回娘家,不肯守着活寡。

如今看,武亲王府已门庭冷落,鲜有人来往,传闻如今王府的主人:武亲王王妃,带着那尚且年幼的小世子,终日郁郁寡欢,闭门不出。

站在王府门前,魏迁轻笑一声,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这里就是今天赚银子的去处了。

魏迁身形一闪,宛如灵猫一般轻松地越过围墙,悄然无息地进入了武亲王府。

他动作敏捷而熟练,一落地,他迅速环顾四周,确定没有被发现后,便开始寻找可能存放银两和贵重物品的地方。

来前,魏迁大致选定了几个可能存放银两和贵重物品的地点:

首先是书房,搞不得有什么机关暗门之类的东西;

其次是仓库,这里很可能堆积着大量的财物和珍稀物品;

最后是卧室,也许会有一些武亲王私藏的珍宝。

魏迁心中暗自琢磨道:“选哪个呢?

小孩子才做选择题!我当然是全都要!

于是,他决定先从书房开始搜索。

这书房位于王府的中心,却环境幽静,且与卧室相邻,省得浪费时间。

尽管武亲王府面积极大,但对于魏迁来说,都是须臾而知。

他如同一只轻盈的燕子,在屋顶上飞驰而过,不消片刻便抵达了书房所在的院子。

书房外是一片精心打理的花园,种植着各种奇花异草,一条蜿蜒的小径连接着书房与府内的其他建筑,两旁点缀着形态各异的盆景,增添了几分雅趣。该说不说,有那么点前世苏州园林的调调。

书房背后连着卧室。卧室里,只听见两个轻微的呼吸声,魏迁猜测,应该就是武亲王王妃和还在襁褓之中的小世子,两人并没有什么动静,应该是早早地睡下了。

他轻轻地推开书房的门,踏入屋内,小心翼翼地避免发出任何声音。

一股淡淡的墨香迎面扑来,这是书籍与纸张特有的气息。

室内虽没有人,但依旧有几盏古朴的油灯照明,光线柔和。

书架沿墙而立,从地面一直延伸至天花板,约莫有三米高,上面摆满了奇珍异宝、古玩字画等珍贵物品,几乎让人眼花缭乱。

可恶啊,这么多民脂民膏!放在这里简直是暴殄天物!

然而,这些宝贝对于魏迁来说,体积稍微有点大,不好轻易携带。无奈之下,他只能先挑选一些小巧轻便的物件。

书架旁,一张大书桌置于窗前,旁边摆放着一把红木太师椅,坐垫上覆盖着柔软的丝绒,显然是供人长时间阅读时使用,书桌一侧,一个小型的茶几上放着一套精致的茶具,旁边还有一把小巧的香炉。

魏迁在开始在整个书房翻找合适趁手的宝物,一边留意着周围的动静。

很快,他发现了书桌底下的抽屉里,发现一叠厚厚的银票,眼中闪过一丝喜悦。

还是这玩意方便!

他迅速将银票收入怀中,本来还要那几件小宝物,但转头一想,银票后面用完了,再回来来取不就得了。

正当他揣起银票,准备离开书房之时,却听见吱呀一声,门开了!

他定睛一看,书房的门分明纹丝不动,不是书房的门?

他感知四周,原来是那隔壁卧室的门有了动静:

一个男子居然推开隔壁卧室的门,走了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