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尊,我不明白,为何要直接点破?不怕她发现什么吗?】系统19163不解地问。

砚蓉道:【她总会知道的,就算她自已不曾注意到,也一定会有旁的人看到的,到头来她还是会知道。与其让不明不白的话从别人口中传出,倒不如一开始就让她意识到自已的不同。】

【可是为什么要这样?您忘了话本里的事了吗?她就是在知道自已是您的替身后才动了歪心思的,这件事本来发生在一个月后的新生试炼里,现在提前点出,就不怕提前进入话本的故事线吗?】

19163还是有些担心,话本里几个重要事件它记得清楚,一心想要破解,没曾想宿主一言不合就来了个大的,直接点破了最重要的一个点。

关于二人相貌相似这一点,话本里曾多次提到,所以其实也不是没有人注意到 ,只是芙辞仙尊身份尊贵,没人敢往那方向想。

直到一个月后的试炼上,当二人站在一起时,众人再看曲嘉莲,那种似曾相识却又不尽相同的感觉就很难再掩盖了。

话本里的小师妹就是从那之后开始了当仙尊替身的日子,又在一系列事件中逐渐取代了芙辞仙尊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

“容貌相似”这个点是契机,所以19163真的有些担心。

砚蓉却道:【不对,容貌相似不是契机,可以替代才是。】

两个人可能身形相像,可能容貌相似,但气质、见识、习惯等等却很难也相同,所以在人们眼中,这应该是完全独立的两个人才对。

可如果有人高看了其中一个人,低看了另一个人,那情况就不同了。

被高看的遥不可及,被低看的触手可得,但他们又有些像,那偶尔,被低看的那个是不是可以暂时代替那个被高看的人呢?天上的月亮可望而不可亵渎,那水里的那个倒影呢?

这样就像是被心中的遥不可及触碰了一样,不也很好嘛?

再接着,他们发现这样还不错,那偶尔为何不能变作时常呢?为何只能止步于时常,不能是永远呢?

【人们会这样想,作为替代品,但本该是个有自我的那个人也会这样想,只要——有利可图。】

所以,容貌相似是可以利用的点,但不是契机,白月光可以被取代才是契机,是真正让小师妹开始算计的缘由。

系统19163一点就通,【也就是说,在那场试炼中,是有人做了什么事,给了小师妹“可以取代芙辞仙尊”的信号,才促使她做出改变,想法设法地将仙尊拉下神坛,自已将她取而代之?】

【正是如此。】

砚蓉细查了话本,发现最初的小师妹和后来的小师妹很不一样,其实按照她本人的看法,原先的小师妹反倒有几分像她少年时的模样,后来的那个到成了完完全全的另一个人。

初入宗门的小姑娘,因为天赋异禀,表现优异被收作宗主的小徒弟,年纪轻轻就集天赋、修为、地位与容貌于一身,难免有些心高气傲,也显得有些难以靠近。

旁的不说,就这个清冷感与不好接近就与年轻时的砚蓉有异曲同工之妙。

但是在仅仅过去一个月,那个有些清高的少女就摇身一变,完全成了另一副模样。

她变得活泼外向,乖巧可人;她会主动向弟子们问好,对所有弟子一视同仁;她会……

她顶着那张与芙辞仙尊有几分相似的脸,对着谁都是笑容满面的样子。

似乎连芙辞仙尊本人都显得平易近人了许多。

任谁见了都会有所动容的。

这个“谁”里,或许也包括席召他们。

【您这么一说,我倒是想起来了。】19163也想起来些事,【话本里的小师妹刚开始可是个颇为孤傲的小孩,对谁都爱搭不理的,可不会对宗门弟子笑脸相迎,只是后来性情大变,才成了话本里最后的样子。】

话本是怎么描述那位小师妹的?与芙辞仙尊容貌相似,但比她平易近人,比她温柔,比她好相处,让人觉得亲近。

放在初入凌云宗的那一个月里,根本没法想象到,这些描述会被放在那位宗门小师妹身上。

【性情大变?】砚蓉将这几个字来回读了几遍,【你是这样形容她身上的变化的?】

【对啊,可不就是性情大变了,跟变了一个人一样,偏偏周围人都没觉得她有问题众人本身就是个大问题。】

【你说的在理,但比起这些,我更想问你一个问题,】砚蓉道,【你不觉得,你方才说的那些话有点儿耳熟吗?】

【耳熟?】

【对,可有一种似曾相识之感?】

19163更懵了,却又听砚蓉反复捻着那几个字——

【性情大变!章孔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