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大千岁和太子爷(已补)
自从索额图和明珠都被打发出去干活之后,太子和大阿哥的兄弟关系就越处越好,连读书也放到了一块,其实按康熙最初的想法那是势必要将哥俩分开的。
康熙这个偏心眼儿偏到胳肢窝的汗阿玛,所有的儿子对他来说分两类,太子和其他儿子。
在其他儿子当中大阿哥作为第一个养住的儿子,地位是有点不同,但比起他的宝贝儿子那还是差的太远了。
可惜有了贾攸的神来一笔之后,康熙莫名的竟然将给太子单独设立南书房的事给搁置了,太子和大阿哥也就顺理成章的一起读书了,当然作为太子还是有单独开小灶的。
课业到底还是有所加强,对此一生放荡不羁爱武艺的大阿哥就只想跑的越远越好,这种偏爱还是让老二自已一个人享受吧!
哥俩一起读书,这相处的时间自然也就多了起来,互相之间的了解也是越来越多,太子爷生来丧母羡慕老大有母妃疼爱,即使这份疼爱多是以老大被惠妃提着鸡毛掸子撵的满地抱头鼠窜为结局。
到底太子还是羡慕的。
他身边最多的是伺候的小太监和嬷嬷,都是下人,谁也不敢逾矩,至于后宫里的嫔妃,论身份只是庶母,也没资格管教太子爷。
大阿哥对太子也是嫉妒的,毕竟这娃得到了康熙全部的父爱,大阿哥最初和太子闹别扭,纯纯就是想在康熙那夺一份注意力。
可惜他的汗阿玛眼里只有他的宝贝儿子!
最后大阿哥还是和解了,太子的地位他不能比,而且他有母妃,若是这份疼爱要用母妃去换,那他还是不愿意的。
作太子如果得像老二这样每天就差埋书堆里,课业一沓接一沓,那还是算了,他梦想还是带兵打仗,舞文弄墨那些的不适合他这个未来巴图鲁!
今日的上书房气氛有些焦灼,年纪不小的太傅手拿着书站在上面脸气的通红,他的唯二的两个学生,在下面睡的很是香甜。
若说只有大阿哥在课堂上出现问题,那太傅是有心理准备的,但是!我的太子爷!您今日十个包什么情况!!!
都是大阿哥带的好头!今日课后老朽定要去万岁爷那好生告上一状!
就在太傅想着怎么把这两个学生弄醒的时候,他们俩就好似做了同一场噩梦,一个急促个呼吸,猛然惊醒,脸上还带着惊恐的神色打量着四周的环境。
然后突然放松,然后脸色又几经变化,最后看到了上面脸色已经极为难看的太傅,最后按捺住了多余的想法,还是先上课吧。
过去了这么多年,突然梦回少时的上书房,很难评曾经的大千岁和经历的二立二废的太子爷如今是什么滋味。
两人不约而同的一心二用,好在多年朝堂生活,到底修炼到家,直到下课也没让太傅发现端倪,让他们课后被告的状又增添一个罪名。
兄弟俩整理了自已如今的记忆,康熙二十一年,还真是久违了,他们的糟心弟弟们还没凑齐,但是他们俩的关系当年有这么好吗?
太子爷难得的在自已上辈子的记忆里艰难的搜寻着,他什么时候和老大是一块读书了?他不是一直在南书房单独授课的吗?
这也是为何太子爷一直和兄弟们有隔阂的一大原因,少了读书时的相处,越到后面的弟弟就越生疏,年龄差的太多,加上也并非一母同胞,真的很难有什么多余的兄弟情。
尤其在这群倒霉弟弟接连大婚进入朝堂之后,这蛋糕就这么多,他自已本来就没多少,还得被迫分出去给这群糟心弟弟,说实话这让被康熙“娇惯”的太子爷很不爽。
好不容易熬到太傅下课,都换了芯子的哥俩一个对视就发觉了对方,果然是那个不讨喜的哥哥\/弟弟!
大阿哥和太子爷闹到最后双双喜提圈禁大礼包,在被关的那么多年,早就和对方和解了,说到底他们俩最后闹成那副僵局何尝不是被他们身后的人一步步推出来的。
最初或许他们俩都只是为了争夺汗阿玛的注意力,到后来开始争权,大阿哥最想的还是出去征战,而不是在京城朝堂上搅风搅雨。
他不耐烦和那群老狐狸勾心斗角,但是从征战噶尔丹之后他就再没了上战场的机会。
他想,但是现实不允许。
他身后渐渐有了以明珠为首的大千岁党,这些人也不会放他出去,汗阿玛也不允许,因为要靠他和太子打擂台,没了他朝堂上岂不是就只剩太子爷一家了?
再后来,他们已经“杀”红了眼,只想把对方彻底拉下马去,这也是为何他说出要诛杀老二的话,可他们本是兄弟,哪里就真的有那么大的仇恨?
从他的发妻伊尔根觉罗氏去世之后,他就已经后悔了,他和发妻的感情很好,若不是他一直在和老二争皇长孙的名头,伊尔根觉罗氏也不会不顾身体接连怀孕。
连生四女,让她的身体早就不堪重负,可是他的期盼,额娘的压力,都压在了妻子的身上,是他的一意孤行想要嫡子,这才一直不愿去后院妾室房里。
即便去了也都赏了避子汤。
但是这一切在额娘眼里却成了伊尔根觉罗氏的不是,不曾开府的时候,住在宫里,额娘便常常给妻子立规矩,出了宫也会传妻子进宫。
每次伊尔根觉罗氏从宫里回来都是一副疲惫的模样,偏他粗心大意忽视了去,若是他态度强硬一点,或许额娘也不会一而再再而三的变本加厉。
从妻子去世之后他颓废了很长一段时间,若不是想着女儿和儿子,他当时就很想撂挑子不干了。
但是不行,他的女儿的前程还要靠他,若是他不够强大,女儿扶蒙之后如何在蒙古苦寒之地活下去?他有四个女儿,若是他没有功绩,只怕一个女儿都不能留在京城。
对于继福晋张氏,他没什么多的感情,汗阿玛指婚他也不可能拒了,府里需要人照料。
被圈禁的时候他第一个想法竟然是终于解脱了,然后就是对额娘和儿女们的愧疚,终究是他拖累了他们,好在最后上位的是老四,他还是有几分良心。
若是老八上位,只怕他死都闭不上眼了!
去世之后他也曾在皇城上方飘荡了许久,然后就投生去了种花家的一户普通人家,新的生活他很满意,按部就班的上学,考取了军校。
在新的一生中他终于可以自由的享受军旅生活,他立的功勋足以让国家替他照顾好父母的余生,即便他终生未婚,他也在他有限的生命里创造了极限的辉煌。
回来之后他想的第一件事就是:冷兵器到底落后了些,火铳该怎么改进?他想带兵去隔壁岛上干一场大的。
太子爷的前半生可谓是呼风唤雨要什么有什么,后半生跌落尘埃,也让他头一次知道了原来不被皇父关注的皇子生活的竟然可以不如宫里的脸的太监宫女。
内务府,当真是好样的!
曾经他是太子爷的时候,他的奶公凌普是内务府的总管,有皇父的“骄纵”,让他的一切都享受的是最好的,东西也是他选过之后才给皇父。
是的,皇帝用的都是他这个太子爷选过之后的次一等,这就是他的皇父亲手给他的“权利”。
享受了这样的偏爱,后面失去的时候他如何会不惶恐?
他和别的糟心弟弟不一样,他是皇父一手养大的,哪一个皇子都不如他得到皇父独一不二的偏宠,皇父亲自打压皇子,只为树立太子的威严。
太子,储君,他唯有做到毫无瑕疵才行,稍有差错于他而言都是大错。
他的课业是所有兄弟里面最多的,别人在玩乐的时候他在看书,别人在母妃那撒娇的时候他在学帝王之道,别人休息的时候他在跟着皇父学着处理政事。
从他进学开始,没有一日他是轻松的。
或许是他这个太子做的实在太好,让皇父产生了危机感,又或者是皇父年纪太大,看着正值壮年的儿子们,心生疑虑。
总之,太子爷看明白了,皇父这是嫌他这个储君太碍眼了。
所以在一废太子之后,他变本加厉的去行事,他清楚的知道他已经被他的皇父亲手放弃了,他不会再有机会登上皇位了。
他最后能做的事情,不过就是替他的皇父为后面的继承人铺路。
可是,这是他的皇父啊,一手养大他的皇父啊,他就这样被他放弃了……
在郑家庄的年岁里,他看着这处皇父亲自为他选定的圈禁之地,心里五味杂陈,这里的程设具是按照他的喜好所建,一应用度也全是他惯用的。
这次的他没有像上一次那样体会到被克扣用度,但是终其一生他也出不了皇父给他选的好地方了。
皇父去的时候,他坐在阶前坐了整整一夜,眼泪滴落的时候他才发觉原来他还是会伤心的啊……
再后来他的四弟登基,他死在了四弟登基的第二年,那一年的冬天真冷啊,不过,好在他终于解脱了,可惜,没能见到皇父的最后一面,也不曾去皇父陵前祭拜。
想来,皇父应该也不想见他吧?
不见也好。
胤礽在京城上也飘荡了不少时日,老四这个皇帝当的确实合格,皇父应该会很欣慰吧?
就是这个弘历是怎么回事?谁跟他说的皇父选老四是因为他?他要脸吗?老四怎么就生了这么个混账子孙?
弘皙会造反其实胤礽心里早有猜测,毕竟他没有嫡子,弘皙在皇父那一直极为得宠,在一众皇孙里可谓是一骑绝尘,直到他被废,老四家的弘历入了皇父的眼。
弘皙心有不甘他看在眼里,本以为拘着弘皙在郑家庄,能让他醒醒脑子,没想到,最后还是在肖想他这个当阿玛的都放弃了东西。
皇位真的有那么好吗?
如果可以,他还是不想要这个皇位,只要皇父和从前一样的待他就好了。
看到清朝覆灭的时候胤礽很难说自已是什么样的感受,痛恨有,遗憾有,更多的想的却是若是皇父看到了会不会很难受?
【不接受反驳,我坚定不移的认为本文的胤礽就是个爸宝男!!!当年磕邪教CP上头,什么康太、康四、二四、四八什么的……本文不涉及这些放心食用,仅限于蠢作者当年上头磕过】
【虽然一度有点想写但怕被封,想想算了保命要紧】
转生但忘了喝孟婆汤一事让胤礽有过一种割裂感,他很难将情感带入到新生的父母身上,好在新的父母很开明,他有生以来头一次感受到了母爱。
让对着皇额娘画像假象了很多年的胤礽终于填补了这一份情感的空白。
新的父亲和他的相处就好似兄弟,让胤礽没有最初的那种别扭,他终于敞开了心胸去感受自已新一次生命。
他头一次感受到了科技的力量,但是他不擅长工科,也不想再去政治场上摸爬滚打,最后让人意外的是胤礽选择了去研究历史。
研究的正是他祖宗,清朝历史,就问还能有谁比他更熟悉?
以不同的角度再去看待曾经,胤礽觉得他好似更能明白皇父当年的无奈,都是第一次成为父子,他就大人有大量的原谅皇父了。
胤礽的研究生活过得如鱼得水,得益于他对清朝的了如指掌,在研究上起到了格外重要的作用,就是在面对泡了水的景陵的时候胤礽险些裂开了。
虽说他早知道清朝的皇室墓地是被盗的很厉害,后面那些个被盗他也不在乎,但是他皇父的墓成这样他真的有点绷不住。
这群盗墓贼属实太过猖獗,你盗墓就盗墓,怎么还抛尸啊?!!!
他皇父和皇额娘们的陪葬品你盗就盗了,盗完你好歹给人放回去啊!直接就抛尸在地宫积水里,硬生生泡了这么多年???
胤礽一口老血好悬没喷出来!
他皇父的景陵在清朝所有皇帝陵中遭受的灾难都是最多的,除了天灾还有人祸,那叫一个多灾多难!
在这一系列的灾难破坏后,景陵早已是断壁残垣,即便后来再如何修缮也无法恢复,这叫胤礽看在眼里痛在心里,若是能回到从前,他一定要劝皇父换个地方建陵寝!
景陵这地方不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