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木兰秋狝
康熙的计划很好,可惜计划赶不上变化,等他真正挪出空带着人马出行的时候已经是三年之后,而康熙一直头痛的三藩也在这几年间终于落幕。
比起历史上整整持续了八年的三藩之乱,这次要快了许多,贾攸也在这几年的不断试探中摸索着康熙的底线。
毕竟深受清宫剧和清穿小说荼毒的贾攸,对传说中那块后宫不得干政的牌子印象实在深刻,虽然她不属于后宫的一员。
从接受贾代善的教导以来贾攸对女子在清朝生活所受到拘束就感触越深,即便贾代善传授她武艺,带着她学习兵法,教她如何掌握属于贾代善的势力。
但是正因为她是女子,她不能做官,即使有贾代善这个上一任主子的带领,贾攸依旧受到了歧视和不理解,在这些人的眼里身为女子就应该在后院相夫教子。
这些事情就不应该是女子该接触的,贾攸这才感受到了贾代善将这一切避开了她的两个兄长交给她这意味着什么。
和这些人接触的越多,贾攸就越想知道作为权利顶端的康熙如何看待女子,是和大多数人一样视为传宗接代的工具,还是抱着可以利用的态度去压榨,又或者是别的。
贾攸感受过自由,对现在这样的种种束缚格外的不适应,她想通过试探看她能在康熙这里做到哪一步,而她又如何通过这些为自已谋取到更大的自由。
还好康熙并不像贾攸做的最坏的打算那样,他对有能力的人相当的宽宥,当然这其中肯定也有贾攸是女子威胁不到他的统治的缘故,贾攸心知肚明但可以装傻。
康熙是太皇太后一手养大的,太皇太后历经三朝,能一路从皇太极的侧福晋到如今的大清朝的太皇太后,可想而知她的手腕有多强。
她培养、辅佐顺治康熙两代皇帝,虽然并不曾垂帘听政,但是在顺治登基后辅佐幼帝,追论多尔衮,后来康熙登基后又辅助擒拿鳌拜、巩固皇权,在这次的三藩之乱之中也能看到她的手笔。
前几年的察哈尔布尔尼叛乱,太皇太后也出了手,说实话贾攸对这位在历史上留下浓重笔墨的老人家是仰慕的,正因如此贾攸也更想弄明白康熙的看法。
康熙见识过皇玛嬷的政治手腕,他幼年即位并不曾从他的汗阿玛身上得到什么帝王教导,他所学的帝王之道很大一部分来源于他的皇玛嬷。
他很清楚女子从来不比男子差什么,但是在如今这样的世道下像皇玛嬷一样的女子犹如凤毛麟角,能为他效力的女子他当然不拘一格降人才。
贾攸和康熙都对自已试探的结果很满意,贾攸觉得这样的合作可以继续,康熙也认为自已彻底收拢了一员大将,锦安简直是个金娃娃!
就这几年他那空的见底的国库快速的填充,他的私库也在不断的增加,难得的让他这个皇帝头一次有了金钱不过是纸上的数字这样的错觉。
战事结束和国库的富裕后康熙的脑筋就开始活络了起来,他终于有钱修宫殿了!太皇太后和太后的慈宁宫和宁寿宫都需要修缮,他的乾清宫也等着修,还有他早就准备好了地皮只等着开工的温泉行宫。
康熙的朱笔一挥,丝毫不顾看着这巨大的几笔支出后国库又空了不少的户部尚书的黑脸,可是户部尚书并没有很好的理由拒绝皇帝。
首先因为宁寿宫一直没修,导致慈宁宫一宫住着两宫太后,皇帝打着孝心的名义,户部尚书捏着鼻子认了。
乾清宫被火烧过,因为穷只是草草修补了一下,这毕竟是国君主所,总不能一直这么凑合,得,也得修!
最后的温泉行宫,户部尚书想拒绝,但是康熙预判了他的预判,这部分钱他的私库出一部分,不全从国库走,朝堂上吵了三天,最后还是没能拗过康熙,温泉行宫到底还是动工了。
解决了心头大事的贾攸终于有心思去关心一下出嫁的贾敏了。
她给贾敏的坐胎药果然很管用,之前给贾敏身体调理的很好,婚后一个月就查出了身孕,是贾攸送给贾敏的嬷嬷查出来的。
吴嬷嬷出身中医世家,打小学医,后来家道中落被贾攸碰巧救了,这才留在了贾攸身边,后来贾敏出嫁贾攸便问了吴嬷嬷,吴嬷嬷寻思着也不是不行,就跟着贾敏去了林家。
考虑到贾敏嫁人身边若都是云英未嫁的女孩子,即便医术再好总是缺一些经验,于是贾攸除了精通医术的婢女外还额外加了吴嬷嬷。
贾史氏对贾敏这个女儿自是重视的,但是她到底更重视贾家,想的还是贾敏出嫁之后能帮扶家里,给贾敏灌输的还是家里如何的富贵,女子到底还是要靠娘家云云。
对于贾史氏准备的那几个花枝招展的陪嫁丫鬟贾敏打心眼里就不乐意看到,回门之后就找了几回给送去了陪嫁的庄子上。
贾敏陪嫁的人里果然不出贾攸所料,贾王氏还真动了手脚,也不知她哪来的通天手段,竟然能背过贾史氏收买了贾敏的陪房,让人给林家吃用的水里下避孕的东西。
这是打量着让林家的主子都坏了身子一起绝后啊?
这桩事却是不好叫林家知道,否则这就不是结亲是结仇了,难保敏姐姐也会被迁怒,所以贾攸只是在查到之后告诉了贾敏便将人悄悄带走了,交到了贾代善的手里。
贾敏有孕之后林家一家都喜出望外,林父原本就吊着一口气的身子肉眼可见的精神了不少,说什么也要看到林家下一代的出生。
林母本就对贾敏欢喜的不行,如今更是对贾敏犹如亲女,至于林如海,原本他就与妻子琴瑟和谐,知晓贾敏有孕后更是爱重。
贾王氏在贾敏传信给贾史氏说自已有孕后当时就摔了杯子,心底咒骂着贾敏如何的好命,另一边却在计划着如何想法子弄掉了贾敏的孩子。
她如今已经快魔怔了,见不得贾敏的一点好消息,倒不是不想对付贾攸,实在是半点机会都没有,便一门心思都冲向了贾敏。
贾代善在收到贾攸的消息的时候当时就想让贾政给贾王氏一封休书,最后如何拉扯不知,贾政最后还是没有休妻,只是给贾王氏在院子里修了一个小佛堂。
贾王氏也是好运气,她再度有孕了,否则这封休书她怕是跑不掉。
贾敏顾忌着贾王氏整个孕期都不曾回府,按理来说临产的时候贾史氏应当来林府不说陪产至少生产当日也该探望一下,但是不知为何贾史氏竟然在洗三的时候才露了面。
这事惹得贾敏心里有了疙瘩,后面不知母女之间又发生了什么,直到后来林如海外放去了江南,贾敏多年除了年节礼物竟一次也不曾回府看过。
贾敏一举得男在林府站住了跟脚,林父原本就是强撑的身子在林瑾六个月的时候还是撒手人寰,林如海便上书丁忧,待折子批下之后林如海便带着一家老小扶灵回了姑苏。
林母在回到姑苏后身子也在每况愈下,终于在第二年也随之而去,林如海的第二封丁忧折子也随之而来,父丧加母丧足足六年。
面对这样的情况林如海也不禁有些感慨,不知六年之后他还能否顺利得到启用,也心疼妻子和儿子要陪他在父母墓前结庐守孝六年。
【这里是守孝规矩是私设,实际上清朝的官员丁忧规定不是这样的,尤其林家还是满臣,还是京官,这里就不要考究了。】
康熙二十年木兰秋狝终于浩浩荡荡的拉开了帷幕。
贾代善已经在这次出行前上了折子乞骸骨,康熙考虑到他的年纪,再三推诿之后终于还是同意了,同时贾政得到恩庇入朝为官,是为工部从五品侍郎。
这样的职位连上朝听政的门槛都达不到,更别提什么实职,但是说出去好听,高低是个从五品的官。
贾政在收到旨意为官的时候心里有过欢喜,同时又对老爷不信任他能靠自已科举做官有些埋怨。
为了照顾老臣,这次出行康熙也点了贾代善随驾,于是在康熙这边浩浩荡荡出行的时候,贾府门前也早早备了几辆车,贾代善作为武官自然是骑马跟随。
贾攸就只得在心里心疼了三秒老爷的辛苦,然后头也不回的钻进了被她已经修改的马车上,得亏康熙的木兰秋狝推迟了几年,她的改良马车也是才做出来没多久。
正好赶上了这次出行,让不用长途经历马车颠簸的贾攸感动的眼泪都快掉下来,天知道若是马车改良不出来,她宁可陪着贾代善在外面骑马也不要长时间在马车里颠簸。
这次要在路上足足走上一两个月,她若是一直颠簸,只怕还没到木兰围场她这条命就该没了。
木兰秋狝 (xian第三声)并不仅仅是为了狩猎娱乐,这项活动更多的其实是重大的政治和军事意义,每年的木兰围场时间恰好是平定漠北蒙古的时间。
三藩战乱的时候八旗的颓废让康熙想从根本上解决掉这个问题,否则长此以往大清的立国根本就要废了,木兰围场的活动可以让八旗官兵在保持骑射功夫的基础上吃些劳苦。
以此保持八旗官兵骁勇善战的传统和淳朴刻苦的本色,抵御骄奢颓废等恶习的侵蚀,居安思危、常备不懈。
在每年木兰行围康熙也正好借机接见蒙古各部的王公贵族,进一步的巩固发展满蒙两族的关系,若是没有贾攸的羊毛工厂,只怕等再过些年这项活动还要加上考察“女婿”。
如今有了羊毛工厂,康熙则是要通过接见这些个蒙古王公看看在蒙古何处建立工厂,再派何人来掌握,最好这人能和蒙古这边也能挂上关系,和大清也密不可分。
如今这一路通往木兰围场稍显荒凉,即便是行宫也并不多,后世赫赫有名的承德避暑山庄是在康熙四十二年才开始修建,直到乾隆五十五年才彻底建成。
这会子的木兰秋狝条件就要艰苦的多,不过好在此处的温度到底是要比京城里要舒适,在此处也算的上避暑了。
马车是叫贾攸改良的很舒服了,但是贾攸忘了这出了京城之后的路可就不如意了,即便是官道它也一样的颠簸,马车顶天了是将这颠簸降低了些。
但是该难受的一点没少,贾攸在吐了三场之后,趁着中间的休息,坚定不移的下了马车,后面除非必要她一定要在马背上锁死!
前面的康熙在贾攸上马后不久就收到了消息,略微一想就明白了贾攸为何出了马车,不禁觉得好笑,难为这丫头改良了马车还是受不得颠簸。
只是这骑马可也不见得能舒服到哪去。
事实证明康熙预料的不错,贾攸当晚休息的时候大腿两侧就被磨的通红一片,好在康熙命人送来了进贡的紫金玉容膏,贾攸也不心疼的厚厚的给腿上敷上了。
第二日这效果立竿见影,不愧是贡品,当真是好用,就是不太耐用。
贾攸吸取前一日的教训给大腿绑上了耐磨的绑带,减少和马鞍之间的摩擦,这样一来倒是确实好受了点,晚上只需要稍稍的抹上一层缓解一下便好,不至于像第一日伤的那么重。
就在贾攸感觉自已骑马的技术得到了充分的锻炼的时候,仪仗终于停下了,到地方了,开始驻扎。
贾攸因着身上有了康熙的封赏,加上康熙有意照顾,将她的帐篷扎在了宗亲女眷的附近,附近有侍卫巡逻,倒是比官员驻扎地要安全的多。
休整之后便是正式的围猎,这里是皇家猎场,皇家打猎自然也不同寻常。
首先是布猎,由管围的大臣统领围甲兵、虎枪手、向导和八旗军队等,自远而近将猎场布成一个面积达到数十平方公里的包围圈。
然后是观围,皇帝观围,由护从大臣和侍卫簇拥,康熙亲临指挥,检阅队伍。康熙是个喜欢打猎的,这时候定然是要亲自驰马引弓下场。
之后便是行围,皇帝检阅下场之后,王公贵族和八旗子弟这时候便可以大规模骑射。
最后便是罢围,打猎结束,皇帝要举行盛大的庆功告别宴会,歌舞饮酒,还会有摔跤比武等。
贾攸这次虽身负重任,但是这项活动是预备在罢围之后进行的,围猎的时候她可没忘康熙要检查她的骑射功夫,只盼着她别出了什么岔子才好。
好在宗室和八旗女眷中擅长骑射的并不在少数,还有不少蒙古贵女也会下场,倒是不会让贾攸一个人过分扎眼。
PS:
有点卡文,我在写些什么鬼东西?令人头秃
明天出门放风做指甲让我找找感觉,今晚生理期整个人难受的一批,完全不在状态,在此先道个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