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得今日康熙得了空,折子早早便批完了,正琢磨着在东暖阁做些什么消磨时间,忽然就想到了他如今硕果仅存的几根独苗苗们。

早年间他接二连三的丧子丧女,失去的多了便真的害怕孩子在宫里养不大,迄今在宫里长大的孩子也只有太子胤礽,另外两个独苗苗都是出了月便送去了大臣大臣家里。

从太子到了年纪开始启蒙进学,惠嫔就开始着急了起来,她的保清可比太子还大一岁,到现在还养在大臣家里,叫她这个生母连见都不曾见过。

总不能这太子都开蒙了,大阿哥还不叫回来的?

惠嫔便动了心思,期期艾艾的往乾清宫送了点心,求见了康熙,如此这般年满五岁的康熙如今实实在在的长子胤禔这才终于回到了皇城中。

眼看着大阿哥回了宫,荣嫔也动了心思,她也曾得了康熙不少时日的偏爱,否则也不会接二连三的生子,可惜她生一个留不住一个,在生下三阿哥之后便失了宠。

哪怕知道希望不大,毕竟三阿哥才被送到宫外没多久,荣嫔还是去求见了康熙,理所当然的被拒绝了,但是康熙还是留了余地,待三阿哥养到三岁便可回宫。

倒也不是不想同意,只是荣嫔实在是不怎么会养孩子,宫里孩子金贵,哪里经得住这生一个养不大一个?再能生他也不敢叫她再生了。

太子生而丧母,康熙是又当爹又当妈,含辛茹苦的拉扯大,又是高调封了太子,这心里的地位自然不必说,但是胤禔这个他头一个养大了的皇子在康熙心里也是不一样的。

三阿哥对比前面这两个哥哥就只能自求多福,他是真的不如这两个兄长被他的汗阿玛待见。

如今大阿哥回宫也有四年,宫里唯二开始进学的阿哥,康熙对他们的学业自然是格外的关心,时不时便会去检查他们的功课,更是亲自定下了那叫人直呼“变态”的一百二十遍读书法。

康熙对他一手养大的嫡子胤礽是格外的满意,学业也从不叫他操心,自个儿就格外的勤勉不说,连教太子读书的师傅也对小太子连连夸赞。

有对比就能看得出差距,即使胤禔比胤礽还要大上一岁,但是在读书上胤禔属实是没什么天分,尤其是叫他坐在凳子上读书一百二十遍更是宛如凳子上长了刺,根本坐不住。

皇子满六岁便要搬去东三所独居,惠嫔从胤禔回宫后便对这仅剩的儿子寄予了极大的期盼,碍于规矩,满了六岁惠嫔还是老老实实给胤禔收拾了东西亲自送他去了东三所。

好在康熙也不是那么的不近人情,胤禔每日还是可以去惠嫔宫里请安用饭,只是留宿不得频繁罢了。

惠嫔从生下胤禔之后就已经恩宠渐薄,自知往后只会有胤禔这一个孩子,当然是希望胤禔在学业上能够有所长进,至少不至于让师傅告状都传到她耳朵里!

可惜胤禔一门心思只想成为巴图鲁,让他在演武场上待上一整日他都不会嫌累,从开始学骑射之后那进步的速度犹如神助,对比起惨不忍睹的课业,骑射师傅是要将胤禔夸出花了。

康熙自已是个文武全才,又格外的好学,即便是如今他也依旧保持着每日让人给他讲学的习惯,对于新的知识从来不吝啬自已的好奇心,甚至在外语和数术上康熙也有着不小的进步。

【据记载康熙帝精通满语、汉语、蒙语、藏语,还通晓拉丁语、希腊语、俄语等多种语言,他并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外语训练,对外语掌握了一定的单词,不过应该达不到可以阅读或理解文献的程度。】

【另外康熙在数学上面的学习就非常广泛而深入了,不仅学习了欧几里得几何学,还涉及了代数、三角学等领域,他对数学的学习非常认真,还亲自参与了数学著作的编写和翻译,比如他曾口述《积求勾股法》和《御制三角形推算法论》等作品】

于是康熙对他的儿子们的要求自然只会更高,胤禔这样的偏科当然是入不了他的眼的,于是渴望得到汗阿玛重视的胤禔遭遇了他的汗阿玛的责骂。

对比他的弟弟胤礽,得到了不仅有汗阿玛的全心疼爱更是得到了他渴望的夸奖,兄弟俩爆发了几次小冲突,不过这等小冲突康熙暂时还不曾放在眼里。

但是若真是闹大了胤禔自然是落不得好,即便胤礽是他的弟弟,可毕竟这是大清朝的太子,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太子爷,胤禔虽顶着皇长子的名头,如今说到底也不过是个光头阿哥。

康熙也不会允许有人能轻视太子的威仪!

前面才得到了康熙的一通责骂,给母妃请安又被惠嫔拎着耳朵教训了一遍,胤禔心里对他这个弟弟的不满也在累积,都怪倒霉弟弟他才挨了两顿骂,丝毫没有反省一下挨骂难道不是他自已学习出了问题吗?

今日康熙得了空便问了李德全一嘴大儿子的情况,得到的却是大阿哥今日课业又没完成,将惠嫔气的不轻,一大早便被惠嫔拿着鸡毛掸子在延禧宫撵的上蹿下跳,这会子才刚回东三所。

据说大阿哥回来之后便找了贴身的小太监取了膏药,看样子惠嫔下手不轻。

惠嫔满洲正黄旗包衣,是个典型的满人家的姑奶奶,曾经一手鞭子挥的那叫一个虎虎生威,也是入了宫守着宫规这才收敛了脾气,变得温婉起来,如今被大阿哥气的倒是又有了几分从前的模样。

康熙叹了口气:“保清在课业上还是不够用心,叫惠嫔多教教也不是坏事,听说前两日保成和保清又起了冲突?”

李德全腰弯的更低了些,道:“回万岁爷,是的。”

康熙灵光一闪,道:“到底是兄弟,年岁又近,既然总是起冲突,那朕今日就带他们一起出宫长长见识,身为皇子总是要知晓民间疾苦才是!”

正巧他上次还不曾好生参观一下锦安的庄子,今日带保清和保成一起,正是好时候!

说走就要走,康熙发出了命令,这底下的人自然也就跟着转,两拨人分别去了太子爷的毓庆宫和东三所,还给太子爷和大阿哥带上了方便出行的服饰。

很快康熙的马车上就等来了他的两个儿子,大阿哥胤禔看着就比太子胤礽要壮硕不少,看起来不像大一岁倒像是大了两三岁,两人恭敬的朝康熙问了安之后便被迎上了马车。

马车哒哒哒的出了宫门,两个年岁都不大的男孩本就是活泼的年纪,胤禔远就不是坐的住的性子,顺着马车窗边的帘子就好奇的朝外看着,眼里满是好奇之色。

太子还有几分矜持,看着大哥对外看的满脸兴奋,自然也想跟着去看,又碍于康熙坐在身边有些拿捏不定这么做是好是坏。

康熙含笑的看着儿子们,微微颔首:“想看就看吧,带你们出来本就是为了叫你们长长见识。”

胤礽得了皇父的首肯也跟着挤到了胤禔的身边,胤禔也不是小气的就往边上让了让,给太子让出了些位置,俩人头挨着头,满眼新奇的看着街上的景色。

京城里皇城脚下,治安自然不必说,尤其这里还是内城,百姓的生活自然也是较好的,街上一派的岁月静好,叫卖声往来不断,格外的热闹。

随着马车出了内城,外城就不如内城精致,这里多是京城周边的乡镇村子里人在这里集会,也有些住不起内城的官员会选择住在外城。

相比较内城,外城的生活气息就更浓郁一些,其中还刚好有外来的商队到京城,其中叫卖的货物自然也就更为新奇,外城的物价也比内城要低上许多。

出了外城之后景色变化就更加的不同,胤禔和胤礽满心的好奇今日出宫,完全没想过他们的汗阿玛会将他们带去何处,也没想过今日他们出来要做些什么。

康熙也坏心眼的什么都不提,只等着到了庄子上再叫这两个傻小子吃上个哑巴亏!

甚至为了叫两人更辛苦些,这次在山脚下康熙就带二人下了车,一路顺着崎岖的小路走到的庄子门前,并不像上次那般直接坐马车到的门口。

康熙精神奕奕,大步向前,步伐走的那叫一个稳健,姿态那叫一个悠闲,而兄弟俩就惨了,他们人小精力本就比不上正值壮年的康熙。

他们俩长这么大吃过最大的苦就是生病时太医给开的苦药汁子,受过最大的累也只不过是平常在演武场师傅教他们拉弓射箭的累。

顶天了手臂酸软,这爬山的苦还真的头一次,兄弟俩在上山前还曾互相不服气,要比一个高低,如今路程才过半就已经气喘吁吁,满身大汗的走不动了。

康熙还示意随从们不许帮他们,只叫他们自已走,兄弟俩互相看看对方狼狈的模样,最后俩人一咬牙互相拉着手,你牵我一段,我拉你一程,这才磕磕绊绊的跟上了康熙特意放慢的步子。

等走到山腰处庄子门前的时候小哥俩已经喘气如牛,话都说不出了。

康熙这才像是良心发现一样叫侍卫将兄弟俩抱起来,大跨步进了庄子,满意的看着庄子里比之前长的更好的梯田,看着田地里劳作的佃农心里的不住的点头。

这次他观察的比之前更加仔细,很快他便发现了庄子里田地和别处的不同,看来锦安将庄子里渠道也做了不同的安排啊!

只是若是做了这样的安排,难不成这上面还有别的水源?

贾攸从庄头那得了信便赶忙一路小跑着来到了康熙面前,见了康熙便先行个礼,然后就看到了在侍卫手上扑腾着要下来的兄弟俩,看着这就是太子和大阿哥了。

在贾攸同兄弟二人见礼之后,便听到了两人装大人叫起的声音,心里悄悄偷笑了两声。

康熙向贾攸问了进来时梯田里那和旁的地方不同的水渠走向,贾攸在脑子中转了转,想着还是领人直接去看更为直观,便带着康熙去了那水塔处。

看到这七八米高的砖塔,康熙跟着贾攸仔仔细细的上下转了一圈,然后又体验了一把如何用这压水井打水,康熙是博学的,很快就从脑海中找到了曾经看过的杂记中记载过了压水井。

这东西自宋代之后便几近失传,没想到锦安还有这法子将它复刻了出来,然后便细细的向贾攸问了这压水井的情况。

贾攸明白康熙大约是想推广这井,倒也不瞒着:“回万岁爷,这压水井工艺比寻常水井要复杂的多不,造价也比寻常水井要高出数倍,但它的出水量却比不上寻常的水井。”

“若是想在村子里打这样一口压水井,只为了供庄子里那百口人日常用,还不如寻常的水井,村子里合力出打寻常水井的钱就已是不易,若是打这样一口不如寻常水井便捷出水量还小的压力井,其实是不划算的。”

康熙似是明白的点了点头,压力井的好坏他已经明白,但是既然不如寻常水井好用那锦安还要费力做它是为甚?

贾攸指着水塔道:“万岁爷,奴才这里的压力井主要为的是这水塔,奴才改建了庄子上的水道,在庄子上建了一个可以处处用水的渠道,奴才叫它自来水。”

“从压力井里将池子里的水打到水塔中,然后水塔中的水再顺着管道便可流向各个院子,若是遇到旱季还能再额外接上竹筒连到地里,直接用于灌溉。”

听到此言康熙明了了贾攸的意思,对贾攸所说的自来水却是起了兴趣,宫里用水也得太监从井里打水然后再送到各个宫里的水缸里,倒是不知这自来水是何模样。

贾攸领着康熙直接去了离得最近的院子里,这处院子是空置的客院,并不曾住人,推开院门就能看到在院子里一个建的像水池模样的台子。

台子上有细竹筒联通的管道,转弯处似是用陶瓷烧制的,水池上方是用竹子做成的开关,贾攸示范的将开关向右边一移,原本还什么都没有的竹筒便“汩汩”的流出了清亮的水。

惹的太子和大阿哥都惊呼的起来:“汗阿玛,出水了!”

康熙也亲自上手实验了几回,又绕着院子里的竹筒走向细细的观察了许久,然后直起身赞叹道:“锦安如此妙思,当真是出神入化。”

另一边在康熙去观察的时候,太子和胤禔也兴奋的在水池那玩起了开关,一开一合水流也随之开关,当真神奇!

PS:

今天去上了游泳课,已经会在水里飘起来啦!

在水里的感觉真的好舒服!明天就可以学动作啦!好期待!

今年又可以学会一项新技能——游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