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烨准备再对“文森特·威廉·梵高”写几句话。

【梵高先生,于我而言,你的那些作品,每一幅画,价值都远远超出一万荷兰盾,所以这些钱,你收到后不要怀有丝毫愧疚感。】

随后。

陈烨使用电脑软件将信的内容全部翻译成古英文。

再次检查一遍。

发现并没有任何大碍,便将信封折叠,放入邮筒里,贴上邮票。

然后在网上查了下资料。

收件人:文森特·威廉·梵高

地址:法国奥维尔小镇

送达时间:1889年3月12日

这个时间点,是梵高最穷困潦倒的一年,是去世前一年,也是他患上精神疾病的一年。

时至今日。

历史上对于他具体的死亡原因一概而论。

只能笼统地解释抑郁自杀。

晚年的梵高落寞孤独,遭人嫌弃。

知道自已的画被陈烨以一万荷兰盾的天价购买。

应该会很激动地配合信里的内容吧。

哐——

做完一切后。

陈烨将时空邮筒放在抽屉里。

期待美好的明天。

......

第二天早上。

陈烨被一阵急促的闹铃声吵醒,迷迷糊糊一看时间才六点半。

本来这个时间点。

他都会联系一些黑心中介做日结工,但现在没必要。

现在卡里七百万,他都没想好该怎么花。

至于东海大学那边。

自已只是在庄教授名下挂个名,不想去教室的话,跟他打个招呼就没啥大问题。

时间上来讲还是挺自由的。

环顾四周。

还是熟悉的公寓。

老实说,第二天醒来出现在莫名其妙的地方,自已还是挺害怕。

通常人都对未知的东西感到恐惧。

陈烨拿出手机。

打开浏览器百度梵高。

昨天他给梵高写了一封信,其中有句话提醒他十一幅《向日葵》画像,至今只有六幅尚存人间。

如果他真的可以收到信。

那么一定会有所防范,历史会发生小幅度的改变。

陈烨翻着网页,开始仔细查看:

“嗯?”

“怎么还是只画了十一幅《向日葵》?”

“还是只有六幅《向日葵》尚存人间?”

“梵高你咋回事,莫非对我的话充耳未闻?”

陈烨又换了几个浏览器搜索,百度、搜狐、QQ.....

无一例外。

内容和没写信前,一模一样!

历史没有发生任何改变!

对此。

陈烨不禁皱起眉头,内心升腾起不少疑问。

“难道....”

“是自已异想天开?”

“时空邮筒真的不能跟过去的历史人物写信?”

“还是说,中途出了意外,梵高没有收到我的信?”

陈烨起床,穿好衣服开始刷牙思考。

他觉得,想要搞清楚其中的缘由,不能这么草率下决定。

之所以历史没有改变,有三种可能。

1、梵高丢失的那五幅《向日葵》,在升值那段期间,被人偷走。

所以,即便他的亲戚朋友帮他小心保管,还是避免不了心怀叵测的人。

2、收到来信后,梵高跟当初的自已一样,把这封信当作恶作剧。

3、梵高确实按照信里的内容,将画藏在某处地方,等着自已去寻找。

......

“他会藏在什么地方呢?”

第三条的可能性比较大。

梵高离世前,最后几年都待在法国奥维尔小镇,自已该不会飞到哪里去找吧?

陈烨心思琢磨着。

拿起摆放在书桌上的时空邮筒摇了摇。

没有发出丝毫声响。

放在里面的一万荷兰盾也跟着信一起寄过去了。

只是....

陈烨不想先前所做的一切努力就这样白白浪费。

那可是一百万现金啊!

要是真打水漂了。

他还是会心疼的。

叮铃!

陈烨的手机响了。

打开一看,是庄芯妍发来的微信消息:

“下午校庆有场画展,你要不要去看看?”

陈烨没有丝毫犹豫,直接答应下来!

他是个喜欢安静的人。

一般都喜欢独处。

不太喜欢凑热闹。

但据说画展里有不少知名画家的真迹,说不定能从里面找点线索。

.....

午饭过后。

陈烨随着庄芯妍一起进入东海大学。

一路上庄芯妍都挺热情的,几乎无话不谈。

陈烨都是有一搭没一搭的回应。

态度看似有点冷淡。

满脑子想的都是关于梵高到底有没有按照他信内所说的去做。

画展举办在学校图书馆附近。

这是一场全球范围的轮展,基本上每一周都会换一所知名大学举办。

这次能轮到东海大学。

属于机会难得。

要是换以前的专科学校。

陈烨心想怕是这辈子都见不到有这种活动。

由于俩人来的时间比较早。

那些工作人员甚至还没将支撑画像的支架弄好。

现场也是寥寥几人。

于庄芯妍来讲,她本就是文艺少女。

对于绘画这方面,还是挺懂行的。

工作人员每搬出一幅画,她都会不停地给陈烨讲解每幅画的历史、作者、以及背景故事.....

陈烨身为一个外行人,倒也听得津津有味!

唯一让他觉得可惜的是。

画展里没有梵高的画。

“陈烨学长,你看这幅油画,画的是谁吗?”

庄芯妍指着一幅黑白框,询问道。

“上过学的都知道吧.....数学王子高斯。”

眼前这幅油画。

画的是一位满头卷毛白发,戴着帽子,用斜眼看着你的老人。

他用一个下午的时间玩出来的高中数学公式。

你硬是学了三年都没学明白。

——数学王子·高斯!

“不过....这幅画,为什么神态看着有点落寞?”

陈烨有些不解。

庄芯妍指着画框里下面的说明纸张,跟陈烨娓娓道来:

“这都归根于高斯晚年家庭并不和睦。”

“你能想象?”

“这么伟大的数学家却不让自已的大儿子学数学?”

“究极原因。”

“如果他的后代从事数学研究,无法超越他的成就,那么将会对家族的荣誉造成伤害!”

“同时!”

“也拉低了他的逼格!”

“这种思想放到现在这个社会,确实太极端了。”

.....

或许是为了让参观者更能理解这幅画。

主办方还贴心地画框支架下放了一本《高斯人物传记》。

陈烨边听着庄芯妍在旁边解释,边拿出来翻阅。

里面夹着书签。

打开一看,内容正好是在后面的章节,描写的正是描绘肖像画时作者的心路历程。

“主办方用心了啊...”

要是每个画展都能这么用心地准备,哪还愁大家看不懂啊!

书签夹的这一页。

正好是作者写的一篇番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