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引蛇出洞
郑定独自一人在宫殿中,喃喃自语道:“北面暂时顾不上我,是时候收网了。”
说完,他面色坚毅,立刻命令黄三宝去召开朝会。
南北两京的大臣们接到这突如其来的朝会通知,都有些好奇。
毕竟此时正值大中午,这不合常理的时间点让他们心中充满疑惑,但皇命难违,他们还是很快就赶来。
宫殿内,大臣们分立两侧,气氛凝重。郑定站在高处,环视众人,然后大声宣布:“诸位爱卿,由于北方沦陷,炎国和李成功贼寇,正打得不可开交。此乃天赐良机,朕决定誓师北伐,收复失地,重振我大郑雄风!”
大臣们听了,一阵骚动。张世英目光闪烁,心中暗自盘算,然后问道:“陛下,不知您决定派谁北伐?”
郑定神情严肃,有条不紊地说道:“朕决定派三路大军北上。东路由黄澄率南京水师沿海岸线北上,先行出发,设法吸引敌军的注意力。黄澄所率水师,装备精良,训练有素,定能打乱敌军部署。”
听到这里,张士英心中一紧。
郑定接着说道:“西路军由江夏总兵桓宣率领,自荆州北上,设法攻占中州河东。桓宣将军勇猛善战,经验丰富,必能为北伐打开局面。”
张士英听完,心中大惊。黄澄和桓宣可都是他们这一派系的人,两人这一出击,无论战况输赢,南方的军事力量必然大减,届时南方就成了郑定的天下。
想到此处,张士英连忙站出来反对道:“陛下,万万不可啊!此时敌人兵锋正盛,我军贸然出击,太过危险,还请陛下三思。”
郑定心中冷笑,表面却不动声色,只是向韦孝忠丢了个眼色。
韦孝忠会意,立刻站出来说道:“张大人,您此言差矣。如今北方战乱,正是我军北伐的大好时机。若此时犹豫不决,错失良机,待炎国或李成功一方坐大,届时我大郑将再无翻身之日。陛下高瞻远瞩,此决策乃是为了国家社稷,为了收复失地,重振国威。吾等身为臣子,当全力支持陛下的英明决策,而不是畏首畏尾,瞻前顾后。”
南京吏部尚书阮仲康站出来,神色忧虑地说道:“陛下,可是我们这样贸然北上,风险极大。万一他们掉过头来一起攻打我们,岂不是引火烧身?届时,我们可能陷入腹背受敌的困境啊。”
叶名真听闻,立刻说道:“阮大人多虑了。据可靠消息,他们决战的地点远在北京南郊。我们现在出发北伐,时机恰到好处,刚好能赶上他们打得两败俱伤的时候。到时候鹬蚌相争,我们渔翁得利,岂不美哉?这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万不可错过。”
南京户部尚书侯德邦急忙反对道:“陛下,万万不可啊!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此乃兵家常识。如今各项准备工作都尚未做好,粮草、军备皆未齐备。总不能让大军饿着肚子出征,如此匆忙上阵,如何能保证战斗力?这无疑是将士兵们置于险地啊!”
韦孝忠却说道:“侯大人,您有所不知。北方现在均是敌占区,北伐大军正好可以以战养战,因粮于敌。从敌军手中夺取粮草物资,以补充军需,这不失为一个可行之策。”
南京礼部尚书夏书杰忧心忡忡地说道:“韦大人,话虽如此,可战场形势瞬息万变。万一北伐军抢不到粮草怎么办?士兵们若饿着肚子作战,士气必然低落,又如何能打胜仗?”
郑定听到众人争论不休,脸色愈发阴沉,终于忍不住一拍桌子,大声说道:“够了!朕意已决,不必再议!三路大军只带十日粮草,剩下的开打后自行解决。两日内即刻北伐,有谁不执行命令,那就视同叛逆,休怪朕无情!”
郑定的这一声怒喝,让朝堂瞬间安静下来。南京刑部尚书王自威还想出言反对,张世英目光阴翳地向他摇了摇头。
王自威心有不甘,但看到张世英的暗示,也只能悻悻退下。
此时的朝堂,气氛压抑到了极点。大臣们面面相觑,有的神色惶恐,有的则暗自叹气。
郑定目光威严地扫视众人,再次强调道:“此次北伐,关乎国家存亡,朕决心已定,任何人都不得再有异议。众爱卿当齐心协力,助朕收复失地,重振国威!”
说完,郑定甩袖离去,留下一众大臣在原地,心中五味杂陈,对即将到来的北伐充满了忧虑和不安。
翌日清晨,黄澄身着威武的战甲,英姿飒爽地立于船头,身后是一艘艘战船整齐排列,旌旗在江风中猎猎作响。
他率领着水师沿着长江东出,准备启程北伐,战船在江面上破浪前行,溅起层层白色的浪花。
郑定身着华丽的龙袍,率领着一众文武大臣来到码头送行。
大臣们身着朝服,神色各异。有的满怀期待,有的则忧心忡忡。
码头上人群熙熙攘攘,士兵们的呼喊声、民众的助威声交织在一起,热闹非凡。
张士英及其手下亲信却在此时找借口留在了城内。
张士英眼神闪烁,心中暗自盘算着阴谋。而韦孝忠也在这关键时刻不见了踪影,不知去向。
郑定站在码头高处,面对着整装待发的将士们,慷慨激昂地演讲道:“诸位英勇的将士们,今日你们肩负着国家的使命,踏上北伐的征程。北方的山河沦陷,百姓在敌寇的铁蹄下受苦受难。但我坚信,以你们的忠勇和无畏,必能战胜强敌,收复失地。黄澄将军,望你带领众将士旗开得胜,扬我国威!朕与百姓们在此翘首以待你们的凯旋!”郑定的声音洪亮而坚定,在江面上回荡。
黄澄抱拳高声回应:“陛下放心,末将定不辱使命!”
然而,就在黄澄的船队刚刚启航,渐行渐远之时,城内的张世英等人就行动起来
他们指挥党羽迅速关闭了身后的城门,一时间,沉重的城门发出沉闷的响声,南京城被牢牢控制在叛军手中。
街道上顿时陷入混乱,百姓们惊慌失措,四处奔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