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幕之上,关于霍去病的后续,继续播放。

『元狩六年,匈奴伊稚斜单于拒绝汉朝的橄榄枝,拒绝对大汉臣服,汉武帝再一次筹备战争。』

『霍去病在准备战争的过程中,却因病早逝,年仅二十四岁。』

『天才陨落。』

『汉武帝有心继续对匈奴作战,但是主帅身死,只能无奈的放弃。』

『至此,汉匈之战告一段落,匈奴受到了严重损伤,无法进行有效统治,并且逐步筹划,向西部转移。』

『大汉获得了稳固的北方。』

『然而,午夜梦回,那位翩翩少年郎,一闪而过的流星,留下惊世传奇的霍去病,却永远离开了人间。』

…………

始皇帝嬴政长长的吐出一口气。

如此英才,居然因为生病离世。

太令人惋惜了!

这样的英雄,没有死在战场上,又何尝不是一种遗憾。

仔细回想,这位年轻的霍去病,一辈子都没有打过败仗。

赢!

还是赢!

怎么打都能赢!

霍去病不是在赢,就是在赢的路上,却没有一点夸张的成分。

……

汉高祖刘邦站起身来,在未央宫的大殿里来回走了几步。

这样的大汉英雄,居然才二十四岁就死了。

二十四岁的年纪,几乎是一个人政治生命的开始,是一位将军大规模作战的开端。

然而,霍去病匆匆的降临到大汉,把匈奴打得丢盔弃甲,壮大了汉军的威势,随后就离开了,留下无尽的传说。

韩信看着天空,没有说话。

樊哙无奈的摇头,多么希望,自已也有机会,与这样的少年英豪见上一面。

……

汉武帝刘彻,拂袖而起,却是不甘心,名动天下的冠军侯,以这样的结局收场。

别人没有办法改变,他不一样。

他是皇帝,是武帝,拥有最高的权柄。

二十四岁,是一个关键节点。

刘彻通过光幕,获得了未来的信息,完全可以从这些信息出发,来改变未来的事。

遗憾?

悲剧?

确有此事。

但并不意味着,刘彻只需要看着发生,而什么都不做。

“诸位大臣都看到了吗?这是在提醒寡人,在冠军侯二十四岁的那一年,不要给他指派任务。”

说到这里,刘彻大笑一声。

一旁的丞相晁错说道:“得到上天助力,我大汉天子,无往不利,区区匈奴,早晚有一天,会彻底覆灭!”

他说的好听,文臣武将纷纷应和。

各有各的说法,但总体上都是恭喜刘彻的。

没过多久,年仅十七岁的霍去病,来到了皇宫内的书房前。

霍去病第一次看到这么多官员,但是一点也不怯场。

他自小就跟着卫青,见过许多高官,后来,他年纪大一点,便经常在军营中操练,见过很多大场面。

像今天这样的场面,大事大了些,但不至于让霍去病有什么心理负担。

“参见陛下!”霍去病面向刘彻所在的方向行了一礼。

刘彻说道:“天上闪动的内容,你刚才看到了吗?”

“看到了。”

“跟寡人说一说,你心里是怎么想的?”

霍去病笑道:“我这还没有上过战场,好像就成了举世闻名的大英雄,这样对其他人太不公平,不过接下来,我会尽可能的把仗打好,早日名副其实。”

他并不怀疑自已的能力。

这个十七岁的少年,是认为自已可以做到的。

刘彻笑道:“有这样的气势就对了,从明天开始,你就跟着卫青,朕给你三千骑兵,由你带领。”

“谢陛下恩赐!我一定竭尽所能,告诉世人,陛下你没有看错人,这光幕也没有说错!”

在场的一些文臣武将,对于霍去病的表现,也都是极为欣赏的。

年轻就得气盛。

尤其是上阵杀敌。

若是畏畏缩缩,担惊受怕,行事瞻前顾后,怎么可能创造出战争史上的奇迹。

也只有这种有锐气,敢杀敢拼,敢放话的年轻人,才能做到这一点!

儒家大佬董仲舒先拜了一下光幕,随后又拜了一下刘彻。

“我大汉朝顺应天时地利,我大汉天子应运而生,如今上天降下武曲星,我大汉必然昌盛!”

董仲舒最近这段时间,一直在向汉武帝宣扬他的儒家新学说。

天人感应。

这一套学说,基本上可以做到自圆其说,其目的是为了巩固统治。

汉武帝最近这段时间,也多少听说了一些‘天人感言’学说的内容,颇为感兴趣。

霍去病面向光幕,沉声道:

“我霍去病,必然会改变自已的命运,为大汉朝,为华夏子民,解决外患,争取更多生存空间!”

…………

三国,魏蜀吴。

曹操正在宣扬曹魏的正统性,削弱汉室的合法性。

却见到霍去病发放的弹幕。

『我霍去病,必然会改变自已的命运,为大汉朝,为华夏子民,解决外患,争取更多生存空间!』

曹操见此,笑着说道:“期待会有那么一天。”

江东,孙权沉默不语,没有说什么。

周瑜说道:“很想知道,提前就知道了自已命运的冠军侯,又会创造出什么样的军事奇迹?”

刘备:『期待你的表现,冠军侯,勇冠三军,当为天下先!』

诸葛亮:『能在自已的人生之中,实现自已的目标,该是多么幸运的一件事啊!』

张飞:『霍去病,你能打吗?俺很想跟你交手一番。』

关羽:『骑兵作战,很有章法,对了,我记得,武帝时期,尚且没有双马镫、马鞍、马槊、马铠这套东西的存在吧。』

李世民:『霍去病,朕倒是懂一些骑兵作战的技巧,分享与你。』

唐玄宗李隆基,对安禄山说道:“你跟朕说一说,骑兵作战,有什么心得吗?”

宋徽宗赵佶尴尬的笑了笑,然后无奈的看向蔡京。

他们能提供什么骑兵作战的方略?

北宋本就没有太多骑兵,多是步兵,由于领土面积太小,导致没有大型的养马场。

朱元璋:『霍去病,咱倒是知道一些,火器的运用,将火器与骑兵结合,能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慈禧:『骑兵,论骑兵,谁也比不过我爱新觉罗家族,我们是马背上取得的天下。』

鸿宇:『慈禧,你个老妖婆,你所在的时代,人家都是坚船利炮了,你怎么还是马背上那一套啊!』

慈禧见到鸿宇发的弹幕,顿时怒了。

坚船利炮?

她慈禧不想有吗?

只是如今的大清,举步维艰,若是那些汉人臣子获得了坚船利炮,只怕会反过来先把清廷给轰了。

慈禧在心中叹道:“这帮家奴,真是难伺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