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魏国,许都。

翻修的王宫之中,曹操感慨万千。

此刻,许多文臣武将,都已经赶到此间。

武将行列,夏侯惇、典韦、许褚、于禁、夏侯渊、曹仁……

谋臣行列,荀彧、司马懿、贾诩、荀攸……

曹操面向众人,说道:“你们可都看到了,那光幕所言,本王这一辈子都是汉臣!”

也是奇妙。

以往,曹操再怎么跟其他人说,他是要做汉臣,本不希望走上奸臣之路。

众人听了,没有一个相信的。

现在好了,人们都看到了,光幕,那个超自然的,能预示未来的神秘存在,昭告天下。

他曹操生是汉臣,到死的那一刻,也是汉朝的魏王!

因为这事,给曹操的风评,带来了很大的提升。

众多文臣和武将,都注意到了,在未来,后人是会建立曹魏,取代了汉室。

光幕,犹如天意。

很多民间传闻,说曹魏才是天命所归。

『建安十三年,曹操与孙刘联军,于赤壁展开决战,败退收场。』

『建安二十五年,曹操病死于洛阳,后曹魏建立,尊其为魏国太祖武皇帝。』

光幕之上所言,勾起了曹操内心最大的遗憾,却也给了曹操极大的助力。

皇位。

受命于天。

既寿永昌。

以往人们都认为,皇帝之位应当是刘邦的后人继承,毕竟四百多年来,一直都是这样。

现在,人们受到光幕影响,产生了别的想法。

曹操说道:“你们看到了吗?我曹魏,天命所归,跟着我曹孟德,自有你们的荣华富贵。”

荀攸随即说道:“魏王天命所归,曹魏天命所归!”

其他文臣和武将,也都齐声呼喊:“魏王天命所归,曹魏天命所归!”

他们都是高兴的。

未来的命运,在他们看来,本是难以预料的。

谁也不知道,曹操走了以后,天下会成为什么样子。

如今,大家知道了。

即使曹操死了,曹魏也会建立。

夏侯惇、典韦、许褚、荀彧、贾诩……这些人,早就与曹操深度绑定了。

一旦曹家出了事,汉室重新兴起,则曹操的心腹也必将遭受清算。

曹操摆了摆手:“诸位,我曹魏天命所归,在朝廷之中,也该进一步掌握权柄了。”

众人闻言,皆是大喜。

汉献帝虽然是一个吉祥物,一个象征,但其影响力,却是极为巨大的。

最近这些年,汉献帝长在深宫之中,但也有很多大臣,暗中投靠献帝,希望有一天,能帮助献帝夺权。

曹操投鼠忌器,始终留一线。

光幕所言,昭告了天命所在,也就是说,他曹操可以更名正言顺的接管朝堂。

贾诩上前一步,问道:“魏王,不知你有没有想法,剿灭倭寇。”

“本王当然希望能做成这件事。”

“微臣有个想法,只是……不知当讲不当讲。”

贾诩欲言又止。

曹操却笑道:“必然又是什么坏点子,你且说来,本王听听。”

“魏王,光幕所言,世上存在一种毒烟,是否可以,把毒烟送到倭岛,然后让倭岛上的人自生自灭?”

贾诩被称为三国第一毒士。

这外号,却也十分贴切。

他给曹操提出来的计策,也是极为的毒辣。

不过,思考一番,倭寇们对华夏大地上的人们,所展开的无尽残害。

贾诩的毒,也就变成了一种根绝祸患的方略。

…………

三国时期,吴国,江东。

孙权看到光幕上的内容,只是沉默了很久,并没有说什么。

在选择方面,是不一样的。

孙权进取之心,已经丧失的差不多了,剩下的就是称帝,以及守住江东的祖业。

周瑜倒是感慨颇深,他饶有深意的看了一眼孙权,不再说什么。

没这个必要。

该劝说的,周瑜隐秘的劝说过了。

再多说的话,就会使得君臣之间留有嫌隙。

…………

三国时期,蜀国,都城。

丞相府邸。

刘备集团的感慨,才是最为深刻的。

这一个小团体,是刘备一手积攒出来的,诸葛孔明的行政能力点满了,关羽和张飞领兵作战的能力也拉满了。

大家聚在一起,为的是匡扶汉室,为的是建功立业。

蜀汉有了。

但蜀汉所占有的面积,不到天下的三成,地处西南,想要北上,打败曹魏,实在太难了。

现如今,孙刘联盟,两家连在一起,才能和北方的曹魏抗衡。

一旦联盟破裂,孤木难支,只会被曹操逐个击破。

想要做成事,想要挽救汉室败亡的局面。

在这一方面,刘备和诸葛孔明这一类人,与林则徐拥有相同的心境。

虽万千人,吾往矣!

哪怕失败了,哪怕功亏一篑,哪怕身死道消,身败名裂,都一定要去做!

诸葛亮说道:“这林则徐真是英豪啊!真是可惜,这种英豪人物,却生在了清廷,为清廷效力。”

“是可惜了,如此有信心有毅力的人,若是与我生在同时代,我必然想办法招募。”刘备若有所思,扼腕叹气。

关羽站起身来,在房间里走了几步:“君臣本就是相互成就,林则徐做得很好,可问题是,清朝太过于脆弱,领头的人太过无能!”

张飞啥都没说。

因为他发现,自已想说的话,都被丞相他们给说了。

这就使得,他张开嘴巴,沉默片刻,最终一个字都没说出来。

…………

大唐王朝,贞观年间。

长安城,皇城。

李世民看到光幕上的内容,直接笑出了声。

开什么玩笑。

败给外敌,反而和外敌串通一气,反过来对有功之臣进行贬谪。

太荒唐了。

贻笑大方。

李世民参加过多场战争,打败过多位敌人,不乏有特别强大的草原霸主。

其中有突厥的霸主,被人称之为颉利可汗。

大唐最危险的一次,就在于颉利可汗派兵逼近长安城。

那时候,新生的大唐王朝,面临着覆灭的可能。

李世民有弥天大勇,唱了一出空城计,假装自已城内有倚仗,亲自和颉利可汗谈判。

最后双方杀白马盟誓,签订和平条约,历史称之为渭水之盟。

在很多人看来,渭水之盟是和平条约,双方在明里暗里都没有受到太大损伤。

然而,李世民却认为,渭水之盟是他这一辈子的污点。所谓的和平条约是对他的侮辱,是对大唐王朝的侮辱!

从那以后,李世民励精图治,用了不到五年时间,大唐厉兵秣马,派出精锐骑兵,冲入草原之中,展开了非常血腥的战争。

昔日不可一世颉利可汗,沦为了阶下囚,被押送到长安,送到了李世民面前。

什么叫铁血铮铮的汉子?

李世民这样的,才是真正有雄才大略之人,为了家国社稷,敢唱空城计,连自已的脑袋都敢拿到谈判桌上赌!

也正因此,当李世民看到清廷的所作所为时,才会大声的嘲笑。

“这是什么王朝?留着金钱鼠尾辫,怎么跟草原那些人一样?”

说到这里,唐太宗李世民突然警觉。

不对。

很不对劲!

难不成在未来的某个时期,真的有草原上的霸主,打进了中原王朝?

若真是如此,是哪一个朝代,败给了草原上的人?

李世民眉头紧锁,声音变得低沉:

“难不成是突厥的后人?”

“看样子,朕不能留下那些突厥人作为后患,为了开万世太平,朕得早做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