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月的新兵训练就要到期了,朱天宇这几天一直在思考下一步的军队建设,兵种怎么设置,训练怎么搞,武器从哪里来,这些都要想到前头。

对于武器,朱天宇在穿越前曾做过研究,在现在这个历史阶段,明朝军队还在普遍使用大刀长矛弓箭一类的冷兵器,但欧洲列强基本都换成了火绳枪。

明朝嘉靖元年,明军在广东新会西草湾之战中,从缴获的2艘葡萄牙舰船中得到西洋火绳枪,1548年,又在缉捕侵扰我国沿海双屿的倭寇时,缴获了日本的火绳枪。

明王朝的兵仗局,很重视仿制火绳枪,制成了鸟铳。

火绳枪的操作非常繁复,第一步:清理引火孔和引药锅,火药残渣阻塞引火孔,这是火枪常出现的毛病。

第二步:将引药倒入引药锅,并合上引药锅盖。

第三步:拧开装火药的小瓶,将火药从枪口倒入(近距离观察他的一身行头);

第四步:将预先含在嘴中的弹丸(当时火枪兵普遍习惯)从枪口装入;

第五步:从枪管下抽出通条,捣实弹丸和火药;

第六步:点燃火绳:火绳燃烧速度较快,加上点燃后容易暴露,所以,不到射击前一般不点燃火绳;

第七步:把火绳固定在火绳夹(也就是后来枪的击锤)上。由于此时引药锅盖是关上的,所以不用担心火绳的火星引燃引药造成走火。

第八步:扣动扳机,火绳落下的同时,引药锅盖打开,引药点燃火药,弹丸发射。

为了避免火药灼伤眼睛以及火光耀眼,在射击最后关头,枪手是闭眼的。

火绳枪的弊端也非常明显,由于引发火绳枪需要一段火绳,所以当时的每个火枪手都要在自已身上携带长达几米的火绳。

在临战之前,他们必须先点燃火绳,因为在天气潮湿的时候,火绳极难点燃,而且有经验的战士会将火绳的两端都点燃以便随时开第2枪,这样,一根火绳是烧不了多长时间的。

火绳点燃时也很危险,稍不小心,火星就会点燃身上背着的弹带,引起爆炸伤及火枪手自已,而且点燃的火绳在夜间很容易暴露自已,这样欲在夜间偷袭敌军简直不可能。

雨天还不能使用,因雨天会进水而不能发火。

其实不光是雨天不能使用,就连风大时也不能使用,因为风会把火门上的传火药吹走,而且由于当时使用的是有烟火药,所以射击时简直像烟雾弹一样会严重迷盲已方军队的视线。

火绳虽然弊端多,精度差,射程近,但现在是荷兰东印度公司的制式武器,“没有枪没有炮,敌人给我们造”,火绳枪是可以从敌人手里抢的,上次打中转站就缴获了几十杆。

不过这种枪有时候还不如弓箭好使,遇上下雨就只能被动挨打,比如在萨尔浒之战时,明军西路军在萨尔浒山上见努尔哈赤的八旗军来攻,即令各队结营列队以待。

当后金军进至山下时,即刻下令开炮轰击,战幕方拉开,雨雪忽止,天降大雾,弥漫山谷,视线不清,咫尺之外,难分敌我,明军个个恐惧,人人心慌,便点燃松枝当火炬。

这恰好把自已完全暴露在金军面前,金军利用其火光,使用弓箭,箭无虚发,每发必中,明军虽有火光易于点燃火枪,但因在明处,难寻目标,非但未能伤敌,自已反吃大亏。

加之黑色火药惧潮湿,雨雪中使用不便,萨尔浒之战正好在雨后初晴,湿度最大时,不用火烤干,便无法射击,所以八旗军愈战愈勇,步步逼近,攻入明营,一举夺取了萨尔浒营寨。

朱天宇把李卫国、吴英雄、杰克和夏晓波叫到帅帐,给他们讲了武器的问题,问他们有什么好主意,大家都是几百年后过来的,商量起这件事情来,更有共同话题。

“现在这个时代西方列强的主流武器应该是火绳枪吧,我看我们就和他们一样,全军装备火绳枪。”李卫国说道。

“我研究过火绳枪,它的弊端太大了,雨雪天不能用,天气潮了也不能用,而且射速太慢,被骑兵一冲就会全线崩溃,只能作为辅助武器用。”吴英雄说道。

“那你觉得用什么武器好?”朱天宇说道。

“我记得在这个时代有一种枪叫转轮打火枪,不用点火,用钟表上那带锯齿的旋转钢轮与能够产生火花的燧石相结合设计出来的,不如我们就装备这种枪吧。”吴英雄说道。

朱天宇点点头,“你说的这种枪我知道,是一个德国钟表师约翰·基弗斯发明的,不过这种枪虽然不用点火,但结构复杂,造价昂贵,使用也麻烦,而且在钢轮上有污染时还不能可靠地发火,早就被弃之不用了,你看现在荷兰军队,哪有人用那种枪。”

“也是哦,那看来还得用火绳枪。”杰克说道。

“不,其实我今天找你们来,是要和你们说说燧发枪。”朱天宇说道。

“燧发枪?这倒是个思路,我记得这种枪在1547年由法国钟表匠马汉发明的,都快一百年了。”吴英雄说道。

“那怎么没见那些西欧国家的军队使用?”夏晓波问道。

“这是有原因的。”吴英雄说道。

16世纪中叶出生在枪炮工匠、锁匠和钟表匠家庭的法国人马汉,一心要改变转轮火枪的弊端,后来他取掉了那个源于钟表的带发条钢轮,转而在击锤的钳口上夹了一块燧石,

他还在传火孔边设有一击砧,如果需要射击时,就扣引扳机,在弹簧的作用下,将燧石重重地打在火门边上,冒出火星,引燃火药,这种击发机构称之为撞击式燧发机,装有撞击式燧发机构的枪械称为撞击式燧发枪。

燧发枪大大简化了射击过程,提高了发火率和射击精度,使用方便,而且成本较低,便于大量生产,第一支燧发枪制作出来后,马汉的名声迅速传遍欧洲大陆,并赢得了法王亨利四世的支持。

1610年5月14日,亨利四世乘坐马车去探望大臣苏利的路上,被人举刀刺杀,随着亨利四世的去世,燧发枪装备部队的进程停滞了,许多法国将领反对装备燧发枪,理由是:“燧石冒出的火星不足以点燃黑火药。”

“原来如此,可是现在已没人生产燧发枪,大王的意思是要什么做?”李卫国问道。

“我要你们去法国把马汉找到,把他及知道燧发枪制作工艺的人全部弄到我们这里来,兵工厂不能让夏晓波一个人干呀,还有,当时那一船的专家,也要尽量的找来,一来,有了他们,我们就能走在科技的前沿;二来,他们一但落入到别人手中,亦或是他们自已拉起队伍,就会成为我们的劲敌。”朱天宇说道。

“老大说得是,这些人绝不能落入别人手中,更不能让他们自立为王,否则后患无穷。”杰克说道。

“我这就出发去找那个马汉。”李卫国说道。

“不,让杰克去找欧洲找马汉,我让肯尼迪和你一起去,卫国你和张保去大明。”

“去大明干什么?”李卫国问。

“因为懂得燧发枪工艺的不光是法国人,还有一个明朝人,他叫毕懋康,我没记错的话他刚刚把燧发枪制作出来,我不管你们用什么方法,一定要把这些宝贝人才给我请到这里来。”朱天宇下了命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