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是有心事还是激动,苏禾天不亮就醒来,今天算是她正经做生意的第一天。
刘婶子和狗蛋早早在门口等着,手里提着柴火。
纵使早就知道不是自己的错,狗蛋依旧每天送来一小担柴火,偶尔带来一把蘑菇或野菜。
“婶子,怎么不喊我?”苏禾边揉搓惺忪睡眼,边轻声说着。
刘婶子有些不好意思,问:“是不是吵到你了?”
以往和刘婶子相处,总是随性的。陡然换了角色,难怪她不习惯。
“没,今儿是我第一次做生意,有些紧张。”
刘婶子头一次见苏禾示弱的样子,一时有些缓不过来。心里道:“是自己老糊涂了,小禾比自家宝珠还小两岁,到底还是个孩子呢。”
搭上苏禾的手,怜爱道:“别怕,还有婶子呢。”
狗蛋蹦高,吵闹着:“还有我,还有我。”
屋里的路今安透过窗纸看到三个身影,他一眼就能认出中间的苏禾。说到也奇怪,他明知那不是真的苏禾,心下却下意识想回应:“还有我。”
再回到屋里,又是元气满满的苏禾。
“路今安,这是药和饭,水和恭桶还放在老地方。”
“苏禾······”
苏禾转身应声:“怎么了?”
“没事,帮我把案板和刀放在小桌子上······”
路今安话没说完,他知道苏禾这么聪明的人肯定能听懂。
苏禾不解地问:“你要干嘛?”
很好,她没听懂。
“剁肉。”
“昨日剁了四斤,你没剁够吗?”
苏禾似笑非笑地对上了路今安的眼睛,她就是故意的,生活枯燥总得找点趣味。
“你······不讲理。”
苏禾走到门口才听到路今安好不容易憋出来的话,心中雀跃不已。
“安哥哥,这是姐姐让我给你送来的,分开磨成粉。”狗蛋努力复述苏禾的话,完全没注意到路今安逐渐扭曲的脸。
苏禾!她一定是故意的,就知道她不会让自己闲着。
苏禾乐不可支,想想路今安咬牙切齿的样子就好笑。要不是怕逗弄狠了,她一定亲自送进去。
她的钱不养闲人,早说过的。
三人来到菜市,找到标记好的位置,开始摆摊。
沿路走来,不过一天时间,已经有人开始摆摊卖铁板豆腐。蘸料打眼一看是些盐和胡椒,好吃不到哪里去。
“小禾,这······都让人学去了。”刘婶子很是担忧,好不容易琢磨出来的买卖都有盗版了。
“婶子,别急,看我的。”
苏禾从竹筐里掏出一块布子,套在竹竿上。上面写了百味两个字,还画了些卡通吃食。
“小禾,你这是······”
苏禾回头,说:“这是我做的招牌。以后大家一看到便知道是我了。”
百味人生,人生百味。
烤肠和铁板豆腐的香气在逼仄的菜市香飘十里,惹来了许多围观的人。
“都围着干什么呢,去去去。”
“官爷,老妇人带着孩子们卖点吃食。”刘婶子躬身解释,毕恭毕敬的样子让苏禾心中有些酸涩。
刘婶子本就是个要强的人,为了保护苏禾的声誉,替她揽下了。
这个时代对女子的宽容,远没有到能抛头露面做生意的地步,是她想窄了。
苏禾快手煎好两根烤肠,两份豆腐递给官差。
那两位也不是不近人情的,吃人嘴短拿人手短,嘱咐二人别惹麻烦也就罢了。
几乎都是奔着烤肠来的,铁板豆腐只是顺带手。谁让买两根烤肠送一文钱的豆腐呢,本来买两根就便宜,这下还能免费尝尝狼牙土豆。
有不信的还上前问:“婶子,买两根真的送豆腐?”
刘婶子看向苏禾,示意她回答。
苏禾对刘婶子的为人处事很满意,笑着回答:“从今天开始,连着三天,都送,三天以后可就不送了。”
“那就好,我要四根。”
排在他身前的人一听,这还了得,当即表示:“不行,我也得要四根。”
这些人都是有些家底的,大多数都是尝尝味道买了两根。那豆腐塞不了几个就冒出竹筒,味道又好又顶饱。有些胃口大的,买两个烧饼就着比吃肉还美,更何况这烤肠本身就有肉。
一直到晌午人群没断过,连带着旁边卖烧饼摊子的大娘生意都比平日好上两成。大娘直接送给苏禾三人三个大烧饼。
苏禾也不吝啬,烤肠和铁板豆腐都送了一份。
“老板,还有那个什么烤肠吗?”
苏禾正擦手打算吃烧饼垫垫肚子,见到有人来问只能放下烧饼回道:“抱歉,卖光了,明日还有的。”
小厮打扮的人也没纠缠,反而掏出一钱银子,问:“能不能先预定?我明天会来取。”
苏禾笑着说:“行行行。您要多少?”
“二十根。”
“您这太多了,五十文就够了。您可以先给二十文定金,剩下的明天再给。”
接了一单大生意,苏禾心中畅快,想庆祝一番。
上次庙会五十根净赚了五十文,这次带了一百五十根,那就是一百五十文的净利润。
一切向好,苏禾对未来充满希望。
“英娘,英娘,我做出来了。”李叔一看到三人,激动地从村口跑过来抱住刘婶子。
狗蛋人小鬼大拉着苏禾捂住眼睛,一双溜溜圆的眼睛从指缝中偷看。
刘婶子有些不好意思,推搡着:“干什么,孩子们在呢。”
李叔回过神来,羞红了脸。
这下,苏禾总算知道狗蛋随谁了,真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
“小禾,谢谢你谢谢你。”
苏禾猜测一定是盐卤豆腐做出来了,否则李叔不会这样失态。
“恭喜,看来我又要发大财了。”
“娘,要是苏姐姐真是我姐姐就好了。”狗蛋童言无忌,恰好戳到刘婶子的死穴。
刘婶子一愣神,说:“莫要胡说,你姐姐在的话也会像苏姐姐一样对你这般好。”
狗蛋点点头,“嗯,狗蛋也会对姐姐好的。”
李叔沉默地走在两人后面,女儿被拐一直是李家不能提的伤疤。
当年忙着收粮食,嘱咐李秀秀在家照看李宝珠,她却为了林三桂跑去卖货郎那里买头花,两岁的宝珠就在自家门口被抱走了。宝珠可是他和英娘的第一个孩子,生下来就懂得心疼人,不哭不闹。现在日子渐渐有了盼头,若是宝珠也在就好了。
大柳树下,宋耀祖躲在后面盯着狗蛋手上的糖葫芦,跃跃欲试的样子让人胆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