逛街是女人的天性,苏颜和珍珠的手里塞满了各种小物件。
累的实在走不动了,就随便找了一家饭馆就餐。
走进大厅,苏颜把手里的东西都放在靠墙的桌子上。
把珍珠手里的也接了过来放下,赶紧歇歇手。
买的时候很开心,拎着是真累啊!
大庭广众之下,苏颜也不好把东西收空间里。
这时候店小二过来询问,“小姐们吃点什么餐食?”
“来两份小炒两份热面吧!”
“客官,稍等。”小二转身去后厨叫餐。
“姐姐,两份面咱们吃的完吗?”
“一会面上来了你就知道了!”
果然,好大一个碗,汤占多半,现在粮食精贵,卖太贵了生意做不成,只能在量上做文章了。
不一会儿两个小炒也上来了,一份炒木耳,一份炒干笋。
往常年还有萝卜白菜,今年,农户存菜的也舍不得卖了,都拿来当粮食吃了。
菜里没有荤腥,连鸡蛋都没有,味道更是差强人意。
要不是太累了不想走,真不如回家或者去粥棚去吃了。
镇东粥棚,王大志苏旺已经到位,他们从昨日报名的工人中挑选了十个妇人来煮粥。
苏旺一大早从粮满仓里拉来了鸡蛋,小姐说了不管男女老少,每人一个。
昨日小姐定下章程,一日上工四个时辰,雨雪天除外。
做饭的妇人同男子一样领工钱,不偷懒无大差错,每人一天十文钱。
今日苏旺就带石铺的石匠开始采石,这些工人留一部分收拾道路杂草杂石,为铺石板做好准备。
昨日苏旺抽空在铁匠那定了一些工具,幸亏昨日小姐拿了一千两的银票给他,要不然真不够啊。
今天苏旺带了三元,五元过来,要不然还真忙不过来呢。
昨日观望的人们,今天都过来报名了,捞不上昨日吃肉,能赶上今天的鸡蛋,还有浓稠喷香的杂粮粥也是好的啊。
不到一个时辰,报名的人数就超过昨日一天的名额。
还有持续增长的趋势,看这种情况,王大志又派俩小弟回仓库拉粮食。
姑奶奶说了,一定要让每个人都吃上饭。
苏颜把珍珠送回苏园给妙兰姑姑带,并嘱咐她收拾东西,一起回韩家村。
“姐姐马上回来,忘了买一些东西。”
说着苏颜赶着大壮就出了苏园,她得找个位置装一些货回韩家村。
答应二狗子的糖葫芦拿出来几串,猪肉拿出几十斤,瓜果蔬菜一些,粮食要拿一些的,怕累着大壮,用干货代替,反正在袋子里,又看不出来什么!
弄好这些,苏颜就回苏园接了珍珠和妙兰姑姑。
走到镇子口的时候,粥棚里的妇人又在淘米下锅准备晚饭了。
有认识苏颜的赶紧过来给苏颜打招呼。
“小姐好……”
“你们好”,苏颜和颜悦色的一个个应着,没有一丝不耐烦。
从镇上到采石山那,十几里地都是工人。
看到苏颜赶着驴车过来,一个个都面露感激之色,在这里上工真好,能吃饱能拿工钱,这里的工头还不随意打骂人。
以为日子没法过了,没想到遇到这等好事儿。
只要有手,只要不懒,在苏小姐这里总能找到活路。
人们的目光里除了感激还有一道道对未来充满希望的期盼。
人活精气神,普通老百姓有了盼头,就有了希望。
苏颜赶着驴车装满了货,镇上最大的地痞头子现在是她的人,她可不怕别人再抢她了。
再一个她的空间力可不是吃素的。
不仅在空间里让苏颜为所欲为,在现实中也能用空间力保护自己,一般人苏颜还真不放在眼里。
“姐姐,快到了吗?”
珍珠毕竟年纪小,过了刚开始好奇的那一会儿,窝在妙兰姑姑的怀里一遍一遍地开始问到了吗?
也有路太难走的缘故。
妙兰算是知道小姐为啥要修路了,真的是五脏六腑都要被颠出来了。
不过,小姐也真是大手笔,几十里的路全铺上青石板,这得需要多少人力物力。
得花多少钱!
妙兰姑姑倒抽一口凉气,她可不是什么都不懂的小姑娘,父亲在世时,家里的生意都是妙兰在帮着打理的。
妙兰哪里知道,苏颜就是要干得久久的,这样才能让这些人都有饭吃有活干。
苏颜想好了,杨奶奶不是说了吗,韩家村本来是为了保护村民,才坚决不修路。
那她也不能为了修路,就把安全性给破了。
她要在路上修几道关卡,给足韩家村村民安全感。
也不枉村人对她的收留之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