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天气还不是很热,鸡蛋放十天半个月还不会坏。

苏颜打开粮满仓的大门,用意念把鸡蛋从空间中取出来,整整塞满两间房子。

一会儿叫王大志他们来取,应该能吃一段时间。

粮食先不放了,那边仓库还有,也能坚持一段时间。

一个个灾民瘦骨嶙峋的,苏颜皱着眉头想想,一会儿还是送两头大猪去粥棚,肚子里有油水才有力气。

Duang、Duang、Duang的声音传来,“镇东粥棚招工,包一日三餐,男女老少都要,还有工钱拿,老乡们踊跃报名了,报名就有粥喝…”

苏颜打开粮满仓的大门一看,是铁憨子在赶驴车,车上坐着一个拿着钹的汉子,声音洪亮有力的一边打钹一边一遍遍喊招工词。

嘿,王大志这些人办事儿能力还是很强的嘛!

这边已经全镇宣传了,那边粥棚肯定都搭好了。

苏颜转身回仓里,直接在驴车上放了两头大猪。

现在苏颜的空间力在空间里能量已经很大,她直接拿石头打爆了猪头,现在驴车上的两头大肥猪都血淋淋的。

想了想苏颜又从空间里拿出来一麻袋盐放到了驴车上。

人可以不吃糖,但必须得吃盐!

赶车到镇东粥棚的时候,这里已经聚了不少人。

"什么?孩子都给工钱,还一日三餐管饱。"

“真的假的?”

……

围着粥棚的人议论纷纷。

难道天上真有掉馅饼的事儿!

五口大铁锅已经支了起来,锅里翻着水花,五谷杂粮不断地向上翻滚着,空气中传出阵阵粮食的清香。

围着的人们好多望着大锅吞咽着口水,要不是有王大志二十几个人看着,他们恨不得去抢了。

王大志看到苏颜的驴车,从粥棚里挤了出来。

“姑奶奶,咋样?”

苏颜四处看看,对伸了个大拇指。

王大志的表情立马像得到表扬的大狼狗,甩尾巴的那种。

“这有一袋盐,还有两头大肥猪,一会儿你们处理喽!”

“啊?还有肉啊!”

苏颜拍拍王大志的肩膀,“少不了你们兄弟的,把这两头猪都处理好,猪膘都熬了猪油收起来,以后煮粥的时候,加点进去,吃了有劲儿。可不是每天都有肉吃,今天就当咱们开工第一天庆祝了!”

“哎,您是姑奶奶,您说咋着就咋着。”

王大志又叫来俩兄弟过来抬猪,人群中有人知道是给他们吃的,都兴奋了起来。

只见王大志站到驴车上大声喊道,“看这里看这里”。

人群的目光暂时从粥锅里转移到王大志这。

王大志指着苏颜,“这是咱们东家,规矩都是东家定的,粮食和肉都是东家提供的。东家仁善,这都是救命的粮食!”

人群里附和,“东家仁善!”

可不是仁善,大锅旁的红纸上写着,“八岁以下孩童一日一文钱,妇女和少年一日三到五文钱,成年男丁一日六文到十文钱,三餐管饱。”

今日第一天,只要报名,就可以喝粥吃肉,明日在正式上工。

碗筷自己解决,肉汤每人限一碗,杂粮粥不限量,每人最少一碗,发完为止。

领粥领肉汤,必须排队,谁不遵守规矩,今日不发给他饭食。

有王大志他们维持秩序,面黄肌瘦的老弱病残们也不敢闹事。

苏颜在粥棚露了个脸就把活派给他们,她先忙别的事儿去了。

苏颜先去镇子上订了块牌匾,又去石匠铺子找老手艺人了。

“孙师傅,您现在可有空?”苏颜塞了两文钱问了铺子里的伙计,手艺最好,经验最丰富的就是孙师傅了。

孙师傅抬头看看苏颜,“手里还有几件活!”

“我这有个大买卖,您接不接?”

有手艺的老师傅都是有脾气的,“那您去问老板,我这只管干活。”

最近生意不景气,林老板听到有大买卖上门,对苏颜更热情了。

苏颜对林老板说,她可以给做出的每一件石器加价了,今天先借孙师傅一用。

林老板听到有大生意,还可以多赚银钱,当即吩咐孙师傅放下手里的活,跟着苏颜去看一下山石。

镇子东面,附近村子里的人,还有镇子上的人,都很少过去。

都知道那边的山是有主的,林老板的石铺采石,都是去镇子南面买的那座山上采。

苏颜赶着驴车,一刻钟就到了之前看中的那个山。

孙师傅先低头查看山石,满意的点头,这可比铺子里的石头要强得多。

孙师傅认真地爬山全山查看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