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芒在浅草文学社如鱼得水,她特别喜欢和珍惜每一次社团活动的机会。

这天傍晚,青芒正坐在家里唯一的桌子前,细心地整理着第二天将要参加的社团活动“我是小菜农”的卖菜记账本。她一边整理,一边偶尔抬头望向窗外,窗外的天空渐渐染上了晚霞的颜色,一切都显得那么宁静而美好。

就在这时,爸爸的身影出现在了门口,他的脸上带着一种罕见的严肃表情,步伐沉稳地走向青芒。他的声音低沉而坚定:“青芒,你过来,我有话跟你说。”这样的场景在青芒的记忆里并不多见,因为爸爸总是以一种温和、慈祥的态度对待家庭,就像是家中的守护者,用他那高大的身躯为他们遮风挡雨。

青芒的心中不由得升起了一丝疑惑,她知道,爸爸的这种严肃必定是有着重要的事情要说。在她的眼中,爸爸就像是家中的和平使者,与那如同老虎狮子般严厉的妈妈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每当妈妈发怒时,爸爸总是能够用他的智慧和耐心化解冲突,成为孩子们心灵的避风港。

但现在,看到爸爸这样一反常态的严肃,青芒不禁感到一丝不安。她的心跳加速,手中的笔也不自觉地停了下来。她放下手中的记账本,站起身,带着一丝好奇和忧虑,走向爸爸,准备聆听他要说的话。她心里默默地想,究竟是什么事情,会让平时温和的爸爸露出这样严肃的表情呢?

爸爸轻轻地指了指对面的板凳,用那种既温和又带着点严肃的语气,示意青芒走过去坐下。青芒的心跳不禁加速了几分,她迈着沉重的步伐,走到了板凳前,坐了下来。那一刻,她忽然有种错觉,仿佛自已又回到了班级里,因为犯了错而站在老师面前,那种感觉让她感到异常尴尬和不自在。她尽力保持镇定,但坐姿还是显得有些僵硬。

沉默持续了好一会儿,爸爸终于打破了这沉闷的氛围,他缓缓地开口说道:“昨天,我在下班回家的路上偶然遇到了你们的数学老师……”听到这里,青芒不由得松了口气,心里暗自想道,原来是关于数学的问题啊。她的数学成绩一直就像过山车一样,时好时坏,这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她甚至没有一丝惊讶,几乎可以肯定,数学老师一定是向爸爸抱怨了些什么。

果不其然,爸爸继续说道:“数学老师说你前段时间的学习有所进步,但是最近的学习状态似乎又有所回落,成绩起伏不定,不够稳定。她说你在一些知识点上的掌握还不够扎实……”青芒在心里默默地想着,数学老师会对爸爸说些什么,她几乎都能预料到,甚至连数学老师说话时的表情和手势,她都能在脑海中清晰地重现出来。

然而,爸爸接下来的话,却让青芒始料未及,“数学老师想利用周末时间给你补补课,把你掌握不扎实的地方都巩固巩固。我已经跟你们冷老师打好招呼了,明天开始每个周六上午去数学老师家补课,她只有周六上午有时间。你那个什么文学社就不用去了,你语文一直都很好,先把数学成绩提一提!”

青芒愣住了,她没想到数学会和文学社扯上关系,她语无伦次地分辩着:“爸爸,我的数学成绩这几天又在回升了!那个……浅草文学社不会影响数学……数学知识点我自已能弄明白!不用补课的……”爸爸摇了摇头:“唉,我都跟数学老师说好了,人家那么忙,愿意腾出休息时间给你免费补课,咱们得感恩人家。哪能不去呢?”“可是……”青芒还想争辩一下,爸爸却干脆地丢下一句“明天周六,上午就去补数学!”走出屋门去。

青芒呆呆地一个人坐在那里很久没有动,她喜欢的浅草文学社就这样不能去了吗?怎么能行?她在文学社里是那么重要的一个角色啊,冷老师怎么就答应爸爸让她不去了呢。

青芒心中充满了困惑和失落,她无法理解为什么冷老师会同意她的父亲让她不再参加浅草文学社的决定。她自认为自已在文学社中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她的存在对于整个社团来说都是不可或缺的。她的文章总是能够在第一时间入选班报,每一期班报都少不了她的文章,她的想法和见解总是能够激发出其他成员的灵感。

青芒久久地坐着,思绪纷乱,仿佛整个世界都变得一片混沌。她无法接受即将与浅草文学社告别的事实。这个社团不仅仅是一个爱好文学的同学的组织,更是她的精神家园,是她展示自已才华的舞台,是她与其他志同道合的同学交流思想的场所。在这里,她感受到了被理解和被接纳的温暖,她找到了自已的归属感。

然而,现在,她却要被迫离开这个她深爱的地方。她感到一种深深的无奈和悲伤,仿佛失去了生活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她不知道该如何面对这个突如其来的变故,她不知道该如何继续前行。

青芒闭上眼睛,试图平复自已的情绪。她知道,她不能就这样放弃,她不能让自已的梦想和热情被摧毁。她必须找到一种方法,一种能够让她继续留在浅草文学社的方法。

恰巧邓家文来她家问作业的问题。他走进屋内,却看到青芒坐在那里神情恍惚,似乎在深深地沉思着什么。邓家文感到有些好奇,便走上前去,轻声问道:“青芒,你怎么了?看起来很不开心的样子。”

这一问,仿佛触动了青芒心中的某根弦,她的眼眶立刻红润起来,泪水不由自主地沿着脸颊滑落。她哽咽着,边哭边向邓家文倾诉:“我的数学成绩确实不理想,但我一直在努力提升,每天都在刻苦学习。可是,为什么我要用参加文学社的时间来补习数学呢?我那么热爱文学社,我怎么能放弃它!”

邓家文听到青芒的烦恼,心中不由得松了一口气,他轻松地笑了笑,说:“哎呀,我还以为是什么大事呢!这有什么难的,你就跟父母沟通一下,看看能不能把数学补习班调到下午,这样上午你就不耽误参加文学社的活动了。这不是很简单吗?”

“可是,我爸爸说,数学老师只有上午有空。”青芒带着委屈的语气回应道。但听到邓家文提出的解决方案,她的心情已经好转了许多,毕竟这是一个切实可行的办法。

“唉呀,这有什么难的!走,我们一起去冷老师家,看看能不能调整一下补课时间。”邓家文说着,不等青芒有所反应,他已经伸手拉起了青芒,带着她向外走去。

冷寒正在家里读书,看见他们来了,有一点点吃惊,他看着青芒说:“我觉得你爸爸说的有道理,你可以先把数学补上来,再参加文学社,而且你只是不参加文学社的活动,但一样可以上交文章。”

青芒却固执地摇摇头说:“老师,我想参加文学社的活动。”“是啊,老师,青芒参加完活动,写出来的文章才更精彩啊!”邓家文适时补充道。青芒继续恳切地说:“老师,您帮我串一下时间吧!求您了!”

冷寒思索了一下,觉得他们二人说的有道理,便让他俩在自已家里等着,他骑车去了数学老师家商量。青芒和邓家文一人看着一本书,在冷寒的书房里等着,青芒心内焦急,那本书根本就看不进去。她不时把目光看向窗外,期待冷寒快点回来。

大约过了半小时,冷寒带着一丝寒意走进了屋内,他的脸上挂着灿烂的笑容,仿佛带着一股温暖的春风。他告诉了青芒一个好消息:他已经成功地为她调整了时间,安排在周日的下午。听到这个消息,青芒的心情如同被点燃的烟火,她的喜悦溢于言表,她感到无比的开心和激动。

青芒的眼睛里闪烁着感激的光芒,她不停地重复着“谢谢老师”,这简单的三个字似乎都无法完全表达出她此刻心中的澎湃情感。她的心跳加速,脸上的笑容几乎要绽放成一朵花。

对于青芒来说,能够重新融入文学社的活动,就像是重获了一份珍贵的宝藏。文学社对她而言,不仅仅是一个兴趣小组,更是一个充满灵感和创造力的乐园,是她心灵的归宿。在那里,她可以与志同道合的朋友们交流思想,分享创作,沉浸在文字的海洋中,感受文学的魅力。

现在,随着冷寒的帮助,青芒终于可以如愿以偿地继续参加文学社活动了。她期待着周末的到来,期待着能够再次踏入那个充满诗意的世界,与大家一起探讨文学作品,一起创作,一起参加实践活动。

周六的清晨,当第一缕阳光还未完全驱散夜幕的寒意时,青芒已经满怀期待地来到了浅草文学社事先约定好的集合地点。这个地方位于小镇郊外,是冷寒精心挑选并提前与一位农民伯伯协商好的一片肥沃的菜地。今天,青芒和浅草文学社的其他成员们将肩负起一项特别的社会责任——他们将要协助这位辛勤的农民伯伯,将菜地里成熟的蔬菜收割下来,并且负责将这些新鲜的蔬菜运输到当地的集市上进行销售。

青芒对于这样的农活并不陌生。她的童年时光有一大部分是在外公的菜园里度过的,那里充满了泥土的芬芳和收获的喜悦。她记得,每当夏日的阳光洒满菜园,她就会跟随着外公的脚步,学习如何弯腰、如何挑选成熟的蔬菜,以及如何用最合适的力度将它们从土壤中轻轻拔出。这些宝贵的记忆,让她在今天的活动中显得游刃有余。

在菜地里,青芒迅速地投入到了劳作之中。她熟练地挑选着那些长势喜人的蔬菜,小心翼翼地将它们从土里拔出,然后轻轻地放入篮子中。她的动作不仅迅速,而且充满了一种自然的节奏,仿佛她与这片土地之间有着不解的默契。她的表现很快就引起了冷寒的注意,他走过来,看着青芒那熟练而又不失温柔的动作,不禁赞赏地点了点头。

“青芒,你做得很好,”冷寒微笑着说,“看来你以前干过不少这样的活。”

青芒抬起头,脸上露出了自豪的笑容:“是的,我小学时候经常帮外公在菜园里忙活,那时候学的东西现在都还用得上。”

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他成员也在青芒的带领下,逐渐掌握了收菜的技巧。整个菜地很快就被有条不紊地收割完毕,每位成员的篮子里都装满了新鲜的蔬菜,准备运往集市。

运菜的工作青芒和杨逸搭档,她们两个虽然小学时是好朋友,但进入初中已经渐行渐远了。农民伯伯在前面拉车,她和杨逸在后面一左一右扶着车上装满青菜的麻袋。由于路不平,板车一会儿往左倾斜,一会儿往右倾斜,俩人毫无默契可言,一路磕磕绊绊,好不容易才到了菜市场,青芒早已累得筋疲力竭了。这才发现配合默契的另外两组同学早就到达了,都已开始吆喝卖菜了。

青芒和杨逸从未有过卖菜的经历。青芒性格内向,腼腆羞涩,她发现自已无论如何也张不开嘴去吆喝,吸引顾客的注意。而杨逸,虽然性格外向,却也没有这样的经历,她同样感到尴尬,不知如何是好。

她们与另外两组同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那两组同学更加自信和主动,他们的声音响亮,动作自如,很快就吸引了过往的顾客,而青芒和杨逸只能站在一旁,眼睁睁地看着潜在的买家被其他人招揽过去。尽管她们站在那里,手里拿着新鲜的蔬菜,但半天过去了,她们连半颗菜都没能卖出去。

在一旁的农民伯伯,看着两个女孩的窘境,心中不忍。他决定给予她们一些指导。他用他那富有经验的声音教她们:“你们要大声吆喝,让顾客知道你们在卖什么好东西。跟我一起喊:‘大头菜!卖新鲜的大头菜啦!’”

青芒鼓起勇气,尝试着按照农民伯伯的方式喊了两声,但她的声音微弱,几乎无法穿透市场的喧嚣。杨逸也尽力模仿,但她的声音同样细小,没有引起任何人的注意。

农民伯伯看到这种情况,感到有些无奈。他摇摇头,带着一丝失望和理解,回到了自已的田地里,继续他的农活去了。

青芒和杨逸站在摊位旁,彼此交换了一个无助的眼神。她们知道,如果想要改变现状,就必须克服内心的羞涩,学会大声地吆喝,但这对她们来说,显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另外两组同学大声吆喝着,很快就吸引了好多顾客,看着他们忙忙活活的样子,青芒羡慕极了,可就是不知道如何去张口。

青芒正在沮丧之际,远处走过来一个人,径直到了青芒和杨逸的摊位前,抓起一颗大头菜用手掂了掂,问:“大头菜怎么卖?”青芒既紧张又兴奋,一时不知道如何回答,倒是杨逸更淡定一些,热情地迎上去说:“一毛五一斤,您要几颗?”

那人又掂了掂手中那颗大头菜,说:“就这颗吧,炒一顿吃够了!”说着,把大头菜放到了秤上,称秤这活杨逸不会干,青芒之前和农民伯伯认真学了学,她按捺住紧张激动的心情,稳稳地抓起秤杆,挂好秤砣,小心翼翼地举起秤,生怕自已称不准,反复看了几遍,这才清脆地报给那位顾客,“一斤三两,一毛九!您拿好!”

一旁的杨逸在顾客走后,笑着冲青芒竖了一下大拇指,轻声赞道:“厉害呀!数学不错嘛,算账这么快!”青芒也笑了,摇摇头说:“好什么好呀,我就只会加减乘除罢了!”卖出了第一颗菜,青芒和杨逸都变得自信起来。

不远处,冷寒从刚才那位顾客手里接过那颗大头菜,把一毛九分钱递给他,拍了拍他的肩膀,跟他道了谢,把大头菜装进自已的包里,放进车筐里,继续来到菜市场远远观察孩子们的表现。

开张以后,青芒和任雪两个人的生意没有那么难了,她们慢慢也学会了大声吆喝和招揽顾客,越来越多的顾客陆陆续续出现在她俩的摊床前。

送走了一位顾客,青芒正低头数着钱,走过来一位牵着小孩的阿姨,她用手指了指摆放整齐的大头菜中的一颗,操着大嗓门说:“给我称一下这颗!多少钱一斤啊?可得称准一点哦!”青芒把刚才没数完的钱收好,立刻笑脸相迎,捧起那颗大头菜,问:“阿姨,您是要这颗吗?一毛五一斤。您稍等,马上给你称好!”

阿姨却一把抓住青芒的秤杆,大声说:“小姑娘,我是认识秤的!你可要给我称准哦!”面对阿姨的不信任,青芒有些不耐烦,但她脸上还是带着笑容,说:“放心吧,阿姨!保证给您称得准准的!”边说边拿起秤,称了起来。她刚把秤杆举起来,阿姨就把脸凑了过来,仔细看着秤杆上的刻度。

一旁的杨逸有些不耐烦,她抓过秤杆送到阿姨眼前,气冲冲地说:“阿姨,您看仔细点!难道我们能骗你不成?!”阿姨被杨逸的举动激怒了,她原本就高的声音又高了八度:“哎呦!小姑娘,怎么能这么没礼貌呢?你这是什么态度啊?我跟你讲啊,现在缺斤少两的卖家多着哩!我谨慎一点有错吗?”

阿姨的大嗓门成功地吸引了四周很多人的目光,青芒有些不好意思,她悄悄拉了拉杨逸的衣袖,提醒她注意态度,笑着对阿姨说:“阿姨,您说得对,买东西就得谨慎一点。你看好,我给您称的准不准?”

阿姨瞪了杨逸一眼,把脸凑过来看青芒的秤,边看边说:“你这个小姑娘还蛮好,我就相信你了。喏,给你钱!”说着从钱包里掏出钱递给青芒,一只手抓过那颗大头菜,又瞪了杨逸一眼,拉着小孩扬长而去。

杨逸气得对着她的背影直跺脚。旁边摊位上卖大葱的爷爷乐呵呵地安慰她:“孩子,别生气了,生意做久了你就会知道了,什么样的顾客你都会遇到。如果个个都像你这样生气,那你早就变成气球了!”

杨逸听爷爷这样说,忍不住噗呲一声笑了。她抱住青芒的胳膊说:“青芒,看来我得跟你学习,多一点耐心。”青芒摇摇头说:“说实话,我也快忍不住了啊,咱俩互相提醒吧!咱们态度好点,多卖一点,争取超过那两个组!”两人达成共识,积极热情地对待每一个顾客,很快就把摊位上的大头菜卖光了,第一个完成了团队任务。

在那一期的班级日报上,青芒和杨逸联袂撰写的文章《在劳动中重新认识自已》引起了全班同学的关注。文章阐述了通过劳动实践,同学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已,发掘自已的潜能,同时也能够培养出更加坚韧不拔的意志。这篇文章不仅赢得了同学们的一致好评,更是得到了冷寒老师的大力赞扬。冷寒老师对她们的洞察力和表达能力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她们是班级中的榜样。

青芒在这次活动中获得了宝贵的成长经历。她发现,自已在社团中的成长轨迹与在学校课堂上的学习是截然不同的。她喜欢这种在实践中学习和提升自已的方式,这种体验让她感到充实和快乐。尽管学业繁重,尤其是数学科目需要她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补习,但她并没有因此而放弃对文学的热爱,没有放弃她在浅草文学社的活动。青芒内心深感庆幸,因为她能够在忙碌的学习之余,依然坚持自已的兴趣和梦想,这对她来说是一种无价的精神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