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回忆杀7
这一次,钱花花开始学会牵手、接吻。
慢慢的她以为这个就是以后能在一起的人的,可最后的结果,再一次惨不忍睹。
好似只要有开始,就不会有好的结局。
是不配么?
还是没有得到他人的祝福?
因为那段恋情,钱花花在整个高中时期,没有交到一个好朋友,并且,还和程诺闹掰。
最后高考没考好,班级毕业典礼也没参加。
事后妈妈让钱花花上大专,填志愿的时候叫她选离家近的学校,学费也要选最低的。
这一次,钱花花很听话的照做了,她开始尝试的去听妈妈的话,虽然她很想远离妈妈,远离这个残缺的家。
那个时候,妈妈找了一个新的对象,平时就跟对方在一起。
姐姐在另一座城市上大学,学的是妈妈选的护士专业。
一切仿佛又在妈妈的掌握中。
大学里的学生都来自五湖四海,在这里谁也不认识谁,对于彼此以前发生的事,大家都不知道。
这一点给钱花花带来很大的好处,她开始结交新的朋友。
在与前男友分手后,千狐蛤把重心放在兼职上,她要挣钱,仅有的生活费跟其他同学相比,天差地别。
在别人可以肆无忌惮吃喝玩乐的时候,钱花花只能躲在寝室里睡觉,放假了也从不回家,只有过节的时候才回老家。
去的还是吴琼的家。
开学没多久,星期天一有空,钱花花就发传单,晚上通常在烤肉店里当服务员。
寝室一共六个人,其中有一个跟钱花花家庭一样,不富裕的人。
她们俩结伴一起努力兼职,努力挣钱。
在大二那年,钱花花又交了一个新的男朋友,是初中同学,跟洪顾认识。
他们之前一直通过QQ联系,在微信完全取代QQ的时候,他们俩在一起了。
通过他,钱花花再次了解了很多有关洪顾的事情,当然,对方完全不知道钱花花喜欢洪顾的事情。
在此期间,钱花花借用室友的手机给洪顾打过一次电话,接电话的是袁园,对方在“喂”的那一刻,钱花花就明白。
得不到的只有埋藏起来的时候才会让人心痒难耐,一旦见光,就会立刻消散。
与其心心念念,不如彻底释怀。
不能因一棵树放弃整片森林。
钱花花与男友分别在两个城市,距离不远,坐高铁二十多分钟就能到,很多时候,钱花花在学校没课的时候就出去兼职,星期天放假的时候就跟他见面。
这一次钱花花不想走以前的老路,她不愿意花男方的钱,基本上她都是抢着买单。
久而久之,这种情况给对方养成了一个坏习惯。
一段好的恋情,需要的不仅仅是那可笑的爱,更需要钱。
大三实习的时候钱花花选择了男朋友的城市,在她一边努力赚钱的时候,她的对象还在读书。
记得那时候,钱花花跟三个室友在银行机构里当话务员,每天看着固定脚本,说着同样的话:“喂。您好。打扰一下。您有几万块钱的贷款可以贷,这边需要帮您申请一下么?”
工资一个月三千多,天天口干舌燥的说话,嗓子三天两头的哑。
有一次钱花花想让男友过来看她,在对方坐了很久的公交车后,嫌弃距离太远又回去了。
那时候真的想不明白,同样的距离,钱花花为了去见他,跑了无数次,才一次,对方就嫌远。
明明已经到了啊,只要再多走几步路,就到银行门口了啊。
可能钱花花不适合谈恋爱,她不仅没脑子,还特别的能容忍。
那个男友,钱花花跟他分分合合很多次,每一次都是她下定决心要分开时,对方死皮赖脸的挽留。
兜兜转转,在她回老家当老师的时候,他们还在一起,不过没过多久,钱花花终于在王雪糖的劝说下彻底与对方分了手。
现在想来,钱花花不爱任何一个男朋友,要说喜欢的话,她很喜欢第一任男友的阔气和长相,喜欢第二任男友的身材与个子。
她就是不喜欢他们那个人。
钱花花从未跟他们说过喜欢,很多时候说的都是习惯。
习惯了与他们相处的模式。
习惯了能有人提供稳定的情绪价值。
能在一起的原因很简单,分开的原因更简单。
钱花花可以因为想在一起而在一起,想谈恋爱就谈恋爱,想分手就不顾一切的分手,但她绝对不会因为喜欢才在一起,也绝对不会因分手而感到难过。
她可以很快的从上一段恋情走出来,再无缝衔接的进行下一段恋爱。
只要她想。
毕竟不管与谁在一起,那个人都不是他,所以一切都可以变得无所谓。
无所谓与谁在一起,无所谓喜不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