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回忆杀6
在妈妈的认知里,仿佛只要孩子在自已身边,她们就不会犯错。
仿佛一切都在她的掌控之中。
可惜她大错特错,现实往往会给自信的人当头一棒。
在妈妈身边上学,钱花花每天都过着两点一线的生活,除了学校就是出租屋。
一开始妈妈在家照顾姐妹俩,等钱花的差不多的时候,妈妈就会出去工作一段时间,过一段时间再回来。
在妈妈走的那段时间里,钱花花要像上初中时那样,洗衣、做饭,姐姐只要学习就行。
用妈妈的一句话说的就是,姐姐学习压力太大,不能让干活影响学习。
是啊,在这个家里面,只有姐姐在学习。
明明姐姐比钱花花大四岁,如今她都上高一了,姐姐应当上大学才对,可姐姐还停留在高三。
这都来源于妈妈的主见,她让姐姐在初中时留了两级。
第一次留级,是要换到县里的初中上学,怕成绩跟不上。
第二次留级,是九年级成绩不理想,又复读了一年。
从爸爸离开开始,家里的生活条件就变的很困难,街坊邻居都劝妈妈,赶紧找个人嫁了,两个女孩子,留一个学习就行,另外一个外出打工,补贴家用。
妈妈不信,她很要强,认为自已一个人可以将两个女儿抚养长大,不需要靠任何人。
认为孩子在该读书的年纪,就应该读书。
爸爸去世那年,妈妈38岁。
还是未来会有很多可能的年纪。
可是妈妈的姐妹俩没有一个争气的啊。
那时的妈妈可能也不知道,过程会那么难吧。
钱花花一直都不喜欢姐姐,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小时候被单方面吊打,另一部分原因是觉得妈妈偏心。
在钱花花的认知里,妈妈总是舍不得让姐姐干活,只要姐姐哪里不舒服,妈妈就特别担心,并且会第一时间带她去医院看。
可对待钱花花就不一样,家里的很多活都让她干。
明明钱花花不会做饭烧菜,可偏偏她要学着做,要为了照顾姐姐而做饭,以备妈妈不在家时,姐妹俩能吃上饭。
明明有一次钱花花因为姨妈痛,难受的差点昏过去,妈妈却不当回事,反而冷嘲热讽的说都是因为她乱吃。
钱花花属于不容易生病的体质,但一身病就很难康复。
而每一次生病,妈妈都会在最严重的情况下才去医院,另外,还不忘挖苦钱花花。
不是责怪她乱吃东西,就是骂她衣服穿少了。
跟妈妈在一起,没有跟爸爸在一起幸福。
每个家都有一种定律,就像钱花花家。
妈妈永远都站在姐姐那一边。
姐姐高考没考上,选择了复读,那一年钱花花已经高二了,她的性格在班里不怎么受欢迎,平时能聊得来的只有身边坐着的几位同学。
一直以来,钱花花女生缘很差,但是男性朋友却很多。
以前她觉得跟男生走太近不好,到了高中后她就放开了自已,只要是能成为朋友,她都不想放弃,即使对方都是有目的性的与她相处。
在整个高中时期,追她的人有很多,偶尔无聊的时候会答应一两个,大部分的结果都是没谈多久就分开。
其中的过程都一样,对方连手都没碰过。
妈妈怕钱花花成绩太差考不上大学,便给她在学校报了艺考,那时候的艺考才刚刚起步,是以学传媒的形式对学校展开招生政策。
高三那年钱花花被迫参加了。
俗话说,学艺术的,基本上家里都是有钱的,她不知道妈妈从哪弄来的钱给她报名参加,她只能硬着头皮去上课。
学传媒的都是本校的高三学生,一共就三十六个,在那里,钱花花交了第一个名正言顺的男朋友。
在他的带领下,打破了钱花花对恋爱方面的认知,以至于最后走向不可挽留的地步。
从小到大,家里人都说钱花花长得好,又聪明,将来肯定有大作为。
可人只会捡那些好听的话说,具体的情况,未来的发展,没人能预料到。
钱花花虽然长得不错,但她一点也不聪明,不然她怎么连最基本的喜欢都弄不明白。
初中三年,钱花花一直认为自已喜欢的是蒋宴,等上了高中才后知后觉,原来她喜欢的是洪顾。
那是青春时最懵懂的喜欢,迷茫的,无知的,不求回报的。
在看清楚自已喜欢的是谁的时候,她开始尝试着去联系洪顾,可是对方却跟她说:“我要是你,就删了我。”
从那以后,再也没有联系,他在她的世界里彻底消失了。
后来的喜欢,仅仅只是喜欢。
喜欢身边有人陪伴,喜欢有人关心。
喜欢成为话题的谈论者。
高三的时候,有一个叫马龙的男生一直在追钱花花。
他是文科班的学生,长得文绉绉的,个子不高,但人很细心,天天变着法的送钱花花东西。
一来二去,钱花花便答应跟他在一起。
是因为缺爱吧,不然怎么会在别人的示好下就轻信对方不是别有用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