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回忆杀1
1997年,一月,在一个乡村里,钱花花呱呱落地。
虽然处于乡下,但钱花花的家住在乡村的街道上,有私人开的超市,街道旁每隔一天的流动式的菜市场,东西也是应有尽有,没有太落后。
在那个年代,饥荒过去了,没有了粮票,家家户户都依靠种田维持生活。
那还是个一分钱都能买到东西的时代。
在钱花花家,年龄最大的是她的奶奶,信奉“主”,是个很自私的人,不喜欢任何人。
在奶奶嫁给爷爷之前,曾有过两任丈夫,分别生了两个儿子。其中,老大跟随奶奶一起来到爷爷家,并改了姓氏,老二则跟随他的爸爸,但与家里一直都有联系。
奶奶嫁给爷爷之后,又陆续生了三伯,爸爸和小姑。
在这五个孩子中,奶奶记不得任何一个人的出生日期。
爸爸他们,从来,没有过过生日。
大伯是最早结婚的一个,生了三个女儿,大女儿留在了身边,女婿入赘过来,他们的房子在钱花花家的旁边。
大伯的其他两个女儿,都远嫁他方,逢年过节会回来一趟。
其次,结婚的是二伯,他生了一儿一女。在另一个村生活着,与钱花花他们也是逢年过节的时候走动一下。
接着是小姑,她背着家里人,偷偷的跟一个男人跑了,而对方是个偷鸡摸狗的惯犯。
三伯是最后一个结婚的,还是在很久以后。
在三伯长身体的时候,没吸收到应有的营养,导致他在所有兄弟姐妹中,个头最小,身体也是最差的一个。
以至于最后娶了个残疾的女人,年龄比他小二十岁,只比钱花花大八岁。
爸爸比妈妈大四岁,在妈妈还没有嫁给爸爸之前,就听说爸爸是个老实本分,不抽烟,不喝酒,关键还是个会做饭的好男人。
最主要的是爷爷也是个出了名的大好人,为人大方,处事公正,媒人说只要妈妈嫁过去,肯定不会受委屈。
可那时候没人会想到,在妈妈嫁过去没几年,爷爷就去世了,留下的是那个自私的恶婆婆。
十岁之前发生过什么?
钱花花只是偶尔记得,妈妈在外打工,一年就回家一次,每次回家都会带很多好吃的东西,从一开始的豌豆薯片,五彩缤纷的软糖,到最后稀奇古怪的巧克力。
那时候的一家人,欢聚一堂。
爸爸很疼爱妈妈,在家里,家务活基本上都是爸爸在干。
原本可以一直幸福下去的家庭,在那个重男轻女的年代,家里还是受到了很多外来的伤害。
十岁的时候,妈妈把爸爸带到了外地打工,姐姐和钱花花交给了奶奶照顾。
那个时候她们家,在整个村算是比较富裕的家庭。
上学的时候,钱花花身上总会装上几毛钱,只要一下课,她就会跑到小卖部里去买辣条和小鱼点。
只是好景不长,在不久后,奶奶发现钱花花身上有钱时,便将钱全部收走。
那些钱都是爸爸在走之前,偷偷留给她的,就连姐姐都不知道。
结果被一扫而空。
不,是抢,道德绑架般的抢。
那时候的钱花花觉得钱没了,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可让她完全没有想到的是接下来的日子会比没钱更恐怖。
爸爸在家的时候,钱花花从来不吃葱和蒜,虽然不爱吃肉,但每天的菜系最起码有肉。在爸爸的呵护下,长得也算是白白胖胖,可自从跟奶奶在一起后,姐妹俩是日渐消瘦。
没办法,奶奶做什么,她们就吃什么,一开始她们尝试反抗,可反抗的结果是饿着。
久而久之,她们不再挑食,甚至连坏了的菜都吃。
钱花花记得很清楚,有好几次吃到过馊掉的菜,当时的她就说过,不想吃。
但奶奶却说:“不能糟蹋粮食。”
信主的人是不是都是这样,又坏又自私,每天嘴里念叨的都是:“不能浪费粮食,不能说脏话,不能对长辈不敬。”
姐妹俩饿着肚子没东西吃,奶奶却有,但是奶奶从来不让她们吃上一口。
在奶奶的锁着的橱柜里,藏的都是各种口味的生姜片、香蕉片、麻花。
另外家里除了做饭是奶奶干以外,其他的全是她们姐妹二人一起干。
那时候的姐姐14岁,刚上六年级,钱花花每天跟着姐姐的后面帮着洗衣服,倒马桶,打井水。
姐妹俩从一开始的家务活小白,变成最后的干活小能手,可钱花花当时的年龄太小,很多话不会干,又干不动,导致干活比较多的姐姐很不高兴,有太多时候,姐妹俩会因为干活而吵架。
有时候吵架的理由很简单,钱花花想出去玩,可姐姐总是把她绑在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