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陆氏集团,在停车场坐了五分钟,叶怀瑜长呼一口气,推开车门搭电梯上楼。陆景琛正在办公室里,小林和王思诚在向他汇报工作,秘书敲门请她进去时,陆景琛有些诧异,她居然在上班时间来找他。
小林和王思诚同她打过招呼后离开,叶怀瑜上前抱住陆景琛,深呼吸后仰头看他,“陆景琛,抱歉,见我父母的事儿暂时不搁浅,我明天和同事去云城支援,归期未知……”
陆景琛神色一震,云城如今被隔离,形势严峻,这个时候去,无异于是以命相搏。
“可以不去吗?”陆景琛低声问道,语气中浓浓的担忧。
“我是医生,如果我们不去救他们,还有谁能去救他们呢?我会做好防护的,争取早日回来,和你结婚。”叶怀瑜用力抱住他,安慰道,她清楚的感知到陆景琛对于结婚生孩子的渴望,但是,她不能不去。
“我知道你有你的理想和必须要去做的事情,就是很担心……”
“知道,以前外公经常跟我说,若有战,召必回,这是军人的使命。而治病救人,则是我的职责。放心,好多国内顶尖的专家都在云城,一定会解决问题的。”叶怀瑜安抚的拍拍他宽阔的后背。
“好,我们赶紧回家收拾下行李,晚上好好睡一觉,明天奔赴属于你的战场,我们在家等你凯旋。”陆景琛明白她做了决定不会更改,只能尽可能的做好保障工作。
俩人去药店买了药品和维生素片,回家收拾了几件衣服,一个小行李箱装满。收拾完后陆景琛做了两大碗海鲜面,俩人吃的汗流浃背,酣畅淋漓,离别的伤感也被美食冲淡了一些。
饭后叶怀瑜打开电脑查找资料,翻出十几年前“SARS”的相关资料和论文仔细研读,又和当时一起在疫区工作过的无国界医生朋友联系,了解目前国外比较常用的针对呼吸系统传染病的治疗共识。分类汇总资料,一直忙活到十点,陆景琛在沙发上静静看着她十指翻飞在键盘上,她的神情专注,时而皱眉,时而苦恼。陆景琛觉得她此刻有种圣洁的美,那是她悲天悯人的情怀,和事在人为的魄力。他从来都清楚,叶怀瑜不是攀缘依附的凌霄花,她自己就是一个强者,她有她的铜枝铁干,像刀,像剑,也像戟。
所有工作结束后,叶怀瑜揉揉额角,必须要早睡,明天早上赶飞机,下机后就会直接开始工作,必须保证体力。俩人相拥而眠,陆景琛节奏缓慢的轻拍她后背,她枕着他的胳膊,听着他平稳有力的心跳,安然入睡。
早上五点,闹钟响起,叶怀瑜迅速起床洗漱,陆景琛已经煮好了饺子,饺子是上周陆母包好让司机送来的,有香菇肉馅,鲅鱼馅。北方人讲究“上车饺子下车面”,叶怀瑜一口气吃了十几个饺子,喝了一碗饺子汤,胃和心都暖暖的。
“为什么北方人出门要吃饺子?”换鞋时叶怀瑜好奇的问。
“因为,游必有方,早还乡。”陆景琛替她把外套穿上,认真说道。“盼你早日回来。”他的眼中有浓浓的不舍和担忧。
“会的,一定!”叶怀瑜抱住他,忍住泪意。
到机场后,医疗小队由齐副院长带队,医院领导给37个同事一人发了一个物资包,刘院长深深的朝他们鞠了一躬,“感谢你们为云城分忧,一定要注意防护,期盼你们早日凯旋!”
大家的眼中都有泪意,为云城担忧,为未知的未来担忧,但,只能向前,逆风而行。
陆景琛眼角湿润,他看着叶怀瑜推着行李箱,走在队伍里,纤细高挑却坚韧挺拔。冲着队伍挥挥手,江开元也来送行,本来他也报名了,但院里考虑到苏丹已经怀孕六个多月,否了他的申请。他一早赶来送行,“琛哥放心,他们一定会很快回来的。”语气哽咽。
“会的,你好好照顾苏丹。”陆景琛拍拍他的肩膀,“你问问看需要什么物资,备一些去云城,尽一点心意。”
“好,现在那边紧缺防护服和口罩,琛哥你有这方面资源可以联系下工厂,捐赠一些去云城。”
“好,你把物料列个清单发给我,我联系下。”
陆景琛去分司开始联系卫材厂,上午有两个会议,下午要去工地看现场,让自己忙起来,才能不那么时刻的想她。
叶怀瑜一行人下飞机后,有大巴车接他们去往第二人民医院,大巴车上消毒水的味道很浓,司机穿着防护服,戴着面罩和口罩。他们在下飞机前已经全部换上防护服,每个人后背用黑色记号笔写上名字以便区分。曾经人流如织的街道上空荡荡,没有车辆和行人,空寂的不切实际。
到了第二医院,院长分派他们到各个科室负责相应的床单位,楼道里躺满了咳嗽的患者,监护仪的响声此起彼伏,恐惧和悲伤笼罩在每一个人周边……
院里给从全国各地来云城支援的医集中做了三天的培训,结束后分成若干小组,正式投入到工作中。
叶怀瑜和呼吸科王主任分到四病区,叶怀瑜熟悉了下呼吸科的器材和流程,拿出纸笔详细记录。
“6床心跳骤停,请医生速来抢救。”广播里传来急促的呼叫,叶怀瑜和王主任迅速跑到6床,检查后两个人分工协作,叶怀瑜胸外按压,王主任准备气管插管,下口头医嘱护士配药,病人是个三十来岁的男性,发病3天,CT显示肺部大面积感染。
“恢复心跳。”护士看着心电监护仪对他们说道。
叶怀瑜停下手上的动作,防护服不透气,出了一身的汗,粘在身上很难受。她靠在墙边喘了口气,检查了下患者的生命体征。“情况不乐观,血氧一直上不去。”王主任摇摇头,情绪低落。
“ECMO使用有进展吗?”来到医院后,院长跟他们讲了下大概情况,人工肺在呼吸衰竭的患者治疗中初见成效。
“现在不能普及使用,只能优先重症患者使用。”
“希望能尽快有转机。”
“会的,病例已经有近万了,一些去世的患者也做了解剖,很快就能有标准化的治疗路径。”
“倾全国之力支援云城,一定能逢凶化吉。”
不管身处何种境地,全力以赴的同时满怀希望,是中国人刻进骨子里的坚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