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清晨。

秦恕吃饱喝足,将脑中诸多杂念平复,盘膝于地。

再将两枚下品灵石取出,置于身前,便开始了真正的修行。

道门修行,无外乎对天地灵气的掌控和驭使。而要掌控则需得感知到灵气的存在。

秦恕按着经诀中法门,慢慢的凝息静念,平心缓气。

剔除一切五感带来的冗杂信息,只将心念沉入一种平缓的流动中。

“夫炼气者,冥心定息,元寂绵绵,神室内守,六根定安,物我两忘......”

神定而心清,意展而体舒。

如清风拂过松涛,如薄雾流过山峦。

秦恕沉浸在这种奇妙的宁定状态中,只觉平生从未有这般轻盈、自在。

无思无想,无虑无忧。

心念中一切浓重的情绪似是变得平淡。

前世遗留的一切苦痛,孤独,生存的执念,生死的恐惧...都在一点点的从心湖中沉淀下去。

过往所遭受的所有苦难,哀伤,被亲人抛弃的凄苦,无人在乎的失落...

还有那些一个人在街头无路可去的夜晚......

一切的哀与悲,都在此刻沉落。

如一杯浑水,在长时间的静置中,清浊两分,心湖重归澄澈,杂质沉于底层。

他突然感到一种此生从未有过的轻松。

更有一阵莫名的喜悦。

像是从浊世中摘出身来。

脱离烦忧,唯有清净,自在。

他沉醉在这种自在中。

倏忽间半日过去。

他从静坐中醒来。

不觉已泪沾衣襟。

但仍是许久没有动作。

这就是修仙吗?

出离尘世,解脱痛苦,得享无暇自在。

他忽然觉得,这才是真正的仙道。

比什么神通法力要重要得多。

他笑了起来。

不带有过去经历所致的半点忧惧,不带有人世凡身加予的半点规训。

过去的世界再也影响不了他。

心念纯粹,如同刚出生的婴儿一般。

他看到了真实的自己。

一个人坚强活下来的自己。

像豺狼野狗,像茅坑里最硬的石头。

也像天上飞的最高的鸟。

······

而后。

他又开始了下一次的修行。

主动去感知灵石中所谓的灵气。

两日后。

秦恕已经能够熟练的进入到那种‘心宁神定,不沾凡念’的状态中。

只是炼气一层的境界,他仍未达到。

甚至连灵气他都没感知到。

这就是二品下等灵根!

结束打坐,他沉默用过干粮。

搬开石门,取出长剑,往洞口而去。

今天是他值守的日子。

洞里边很安静,所有人都在默默的修行。

秦恕无声接过裴兴文的位置,心中仍在思索功法之事。

他感觉到自己已经进入到修行应有的状态,只是眼前仍挡着一层薄纱,需要想法子戳破。

值守的地方是一处很宽很高的大厅,厅中只有秦恕一人。

除了身前火堆偶尔燃起的噼啪声,整片空间安静得出奇。

秦恕目光盯着跳动的火焰,心神则沉浸在之前状态的回想中。

渐渐的入了神。

直到脚边一束火苗舔上了皮肤。

嘶!

秦恕猛地抽回脚,用手揉了揉,些微减轻烧灼感。

等等。

烧灼...感?

他脑中灵光一闪。

感受?

是的,感受!

感受是被动传来的,而不是主动想象出来的。

就如烧灼感,是因为被火烧到,才会有痛感传到脑中。而不是在火焰烧到之前,自己就感觉到痛。

灵气也是一样。

自己之前感知灵气的方式,其实是自己提前在脑中想象灵石中灵气的存在,不是去感受它的存在。

就如闭上眼后,别人在自己面前放了一颗苹果,然后自己会去想那颗苹果的样子、颜色、大小。

但想象的永远跟真的离着十万八千里。

而之前自己即使用心去感受灵气的行为,也只是一种想象,是自己在想灵气的样子、颜色。

而不是它的样子映入自己的心神。

思路一通,秦恕突然笑出声来。

人永远无法想象出自己没见过的东西。

灵气自己没见过,自己想象的必然和真的隔着老远。

所以,不能去想象,而是去感受!

强行压下现在去修习的念头,他没有忘记现在还担着值守安全的职责。

而后,他熬过半日的等待,迫不及待返回房中,开始了新的修行。

吹灭蜡烛,秦恕盘坐于地,再将十四块灵石全部取出,闭上眼,将灵石随意抛在四周。

眼下自己不知道灵石的方位,摆放的状态,自然无法让灵石的画面影响到自己,而自己则要完全专注于感知,而不是脑中的想象。

宁心静气,法决默运。

数次之后,他终于心有所感。

一片晦暗之中,忽有数团濛濛清光映入心神。

清光之中,似有无俦生机脉动。

心念探至,如浴朝阳,如沐春风。

强行压下喜悦,秦恕按照经诀中的法门,尝试牵引其中一缕。

法决引动,清光瞬时微起涟漪,似雾又似烟。

渐渐的,有一缕切分出来,随着秦恕的心念,向躯体飘去。

但仅至半途,便立时消散开来。

终究是资质不足。

秦恕毫不气馁。

法决再动。

如是再三。

终于在尝试十余次后,他成功引得一缕灵气入体。

而后他法决不停,继续引着灵气沿经络、窍穴移动,游走周天,以成循环。

只是在流经紫府的时候,却似是又要消散一空。

恰在这时,识海中那团名为‘玄’的云气触及到了那一缕灵气。

云气突有玄妙变化,那玄字变得更加清晰。

秦恕心念探至,立知其丰富含义。

玄者,冥也,默然无有也。

玄不是指不存在,而是无法理解其存在。

《道经》有言:道可道,非常道...故常无欲...常有欲...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这也就是说,对于‘玄’这种无法理解的状态,可以尝试用‘无’和‘有’两种模式去反推。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即保持清净无思的状态,来感受万物起始的奥妙。

常有欲以观其徼,即从具体的事物和思虑中,来洞彻天地万物的终极。

是以,可以通过两种方式尝试去理解‘玄’:无思无想的感受;有意识的观察和思考。

恍惚间,秦恕忽然理解,之前自己为什么能精准而快速的从人群头顶越过。

在那团元气的帮助下,自己在极短的时间内,将脚下每一个人的状态和移动轨迹都了然于心,然后以观察到的信息来指导步伐的移动,

即便脚下空无一物,也能根据那人头颅的移动规律,来预判脚下的落点。

这便是一种‘观察然后思考’的方式。

思及此处,秦恕心中有些震惊,能以‘有和无’入手,直指大道根本,看来这东西背后还有些门道。

但现在的他还无法尽窥其妙。

定了定神,他继续导引那一缕灵气沿经络移动,而那灵气在流经紫府之后,也有所变化。

更加灵动,更加精纯,似是被凝练过一般。

片刻过去。

感受着丹田中的淡淡灵光,秦恕心中喜悦顿生。

灵气蓄之于丹田,炼气一层,终于达成!

至此,他也终是迈入了修仙者的大门。

但他并未停下。

再引一缕灵气入体。

这时他忽然感觉自己对身体的各自部分,血肉、骨骼、经脉等一切细微存在都完全清晰洞见。

如掌中观纹一般。

这便是内视?

秦恕心念不停,灵气再游周天。

往复不止。

四日后。

将那团濛濛清光中蕴藏的灵气吸摄一空,秦恕从入定中醒来。

这时他的丹田中积聚的灵气已有小小一团,且俱是精粹凝练过后的状态。

至此,他已将境界完全稳定下来。

略微感知片刻,他发现眼中的世界已经完全变了模样。

每一处视界都无比清晰,每一处细节都无比分明。

即使是幽暗无光的角落,也能借着小窗外探进的一点微光,完全看清。

而在耳中,则有洞中微微流经的风声传入。

再拂过脸庞,微痒。

他的五感得到了极大的增强。

细细体会片刻,他站起身来,用完吃食,出得门去。

今天又是他值守的日子。

【练气诀引自《正统道藏》清微丹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