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来的是一对夫妻,女方怀里抱着孩子。

一进来,整个房间都亮堂了,仿佛阳光突然洒满了每一个角落。

原因无他,如果这一对走在街上,回头率一定很高。

走到哪,哪就自带滤镜。

随手拿手机一拍都是高级。

但他们的脸上写满了焦虑与憔悴。

刘谨看向他们怀中的小男孩,脸很肿,每一个细胞都灌满了水,把脸撑得涨涨乎乎。

男孩的眼睛紧闭着,不是熟睡的状态,而是眼皮都肿得睁不开。

露出的手指也如灌汤包一般,鼓鼓涨涨,连弯曲的动作都难以做出。

一个就是大写的不正常。

一看就有病。

不是骂人,而是事实。

“小朋友怎么了?脸怎么那么肿?”典型的水肿症状,细胞的水分太多了,看起来就像肿起的皮球。

众所周知,失水会萎缩,吸水会膨胀。

人体会保持基本的水平衡,喝进去的水会以排尿、出汗等方式排出体外。

正常情况下,不会脸和手指水肿成这样。

这不正常,相当不正常。

脸和手指是能看到的,看不到的地方肯定也是差不多的样子。

刘谨的话让夫妻二人瞬间红了眼眶。

“不知道,就前几天,他的眼皮就开始肿起来,后面就整张脸开始水肿,后来就不只脸了,他的手和脚也开始水肿,怎么也消不下去。”

家长的信息东一块、西一块,还得他旁敲侧击,整理出完整的信息。

现在信息很重要,掌握了信息就掌握了主动权。

问诊一定要有技巧,还要问出家长疏忽的信息。

越是细小的信息,越不能放过。

现在都流行打信息战,战前就开始收集各种信息和情报。

小信息暗藏大线索。

问诊就相当于战前的情报搜集,打探好敌情,才能制定合适的战术来应对。

这个他是专业的。

小男孩全身水肿,皮肤绷紧,就像被充了气的气球。

身体里的水分排不出,无非就是出汗和排尿,其中排尿占大头。

排尿不仅可以排出身体内多余的水分,还能排出身体内的毒素。

每天没事就去厕所溜达一圈,排除一下内存,又能锻炼腿,又有利于身体健康。

千万不要憋尿,憋尿等于憋毒,膀胱还受罪,但也不建议找墙角。

“小朋友最近有上厕所吗?尿尿多还是少?”

一听刘谨这么说,这对家长也反应过来。

“上厕所?好像没有,他最近都没怎么尿尿,以前一天要尿好几次,最近一天都不尿一次。”

家长的话让刘谨皱起了眉头,这是典型的少尿症状,再加上全身水肿,情况比他想象的还要严重。

他心中已经有了猜测,但为了确认,他还需要更多的信息。

“他的眼皮是什么时候开始肿的?”

“就是三天前,早上起来的时候,我发现他的眼皮有点肿,我以为是他没睡好,就没在意。”

这很正常,大多数人都不会在意。

母亲说到这里,眼眶已经红润了,“谁知道,后面,他的整张脸都开始肿起来,手脚都是。我和他爸吓得赶紧带他来医院。”

刘谨点点头,这和他猜测的差不多。

“这几天,他有说过哪里不舒服吗?比如肚子疼、胸闷之类的。”

“他年纪还小,说不清楚,只会说疼,我们也不知道他哪里疼。”

父亲接过话茬,他一个大男人,眼眶也红了。

“不过,他这几天不太爱吃东西,以前很喜欢吃肉的,现在都不吃了。”

“那三天以前他还有什么症状吗?更早的,一周前或者两周前?”

“他之前说他喉咙痛,我们给他喂了点感冒药,后面就好了。”

“什么时候?”

“三周前吧。”

三周前?

这个时间点很关键。

三周前喉咙痛,吃了感冒药就好了。

然后三周后的今天,出现全身水肿、少尿的症状。

这两者之间,会不会有什么联系?

“小朋友,你三周前喉咙痛的时候,有没有发热、头痛、或者身上长疹子之类的?”

“没有。”软乎乎的童音带着沉闷,一般小朋友的声音都是清脆的,响亮的,就像山林间永不疲倦的鸟鸣,永远嘹亮,永远清脆。

索性神志清醒,就怕人昏迷不醒,失去意识。

“好,小朋友这个情况,你们家长也见到了。肯定是要住院的。”刘谨还有满腹的草稿要打,他一定要让家属意识到住院是必要的,他是生怕家长不了解情况,认为打针吃药就可以了,不需要住院。

前面就有前车之鉴,惨白着一张脸走了。

他是真怕家长说吃个药打个针就行了。

他刚要苦口婆心的劝说。

“住,肯定住,医生,你开个单吧。”

刘谨的小作文瞬间没有了发挥的余地。

干脆利落的让他诧异⊙.☉

多么通情达理的家长,多么有先见之明的家长。

他宣布,这是他听过最悦耳的声音。

“好,我知道了,你们先带他去做个尿常规和血常规,结果出来后,立刻拿来给我。”

刘谨下了医嘱,这是基本的检查,也是最重要的检查。

从家长的描述和孩子的症状来看,他怀疑是急性肾炎。

但具体的,还得看检查结果。猜测永远是猜测,实验报告才是最精确的。

一切拿数据说话。

没有确凿的数据,不配下诊断。

有一说一,这对家长真让人眼前一亮,这一走,他的小诊室立马就黯淡了下来。

白炽灯还开着,窗外还亮着,小诊室却没有刚才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