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夏天,晚上洗完澡后,姐姐总会让钱花花打井水、拿洗衣粉、点蚊香,等一切都准备好的时候,钱花花还要在姐姐的一旁,拿着扇子替她赶蚊子。
一开始钱花花都会在姐姐洗好衣服后再出去玩,可久而久之,她开始不情愿了。
由于每次出去的太晚,天都黑了,很多小朋友都回家睡觉了,而钱花花才刚出门,没有任何一个人愿意留下陪她玩。
于是姐妹俩从一开始的拌拌嘴皮子,到最后的拳打脚踢,在那个演变的过程中,奶奶从来没有说过一句话,从没关心或者象征性的问一句。
哪怕钱花花因为打不过比她大四岁的姐姐,气的拿头撞去墙想一死了之的时候,奶奶也没有任何作为。
奶奶就像是一个冷血的动物,冷眼旁观着别人的斗争,仿佛就等着坐收渔翁之利。
记得姐姐那时候指甲特别长,每一次打架总是能挖到钱花花身上的肉,使她能疼上好几天。
后来钱花花也开始留长指甲,只是依旧打不过姐姐,那时候的她跟姐姐的差距太大了,大多数她都是那种不仅要挨打,还不了手的人。
被巴掌扇过,被柳条抽过,被扫把打过,被鞋底拍过。
那段时间的挨打,是钱花花最痛苦也是最难过的童年,以至于很长一段时间,钱花花与姐姐的关系不是很好。
长大时,每当说起此事,姐姐总是说她不记得了,可钱花花却一直记得,还记的很清楚。
但最让钱花花痛恨的是她们的“好奶奶”,跟身体上的伤痛比,心灵上的伤更让她难以释怀。
那时的姐妹俩就在奶奶的眼皮底下打架,况且还是钱花花一直被姐姐碾压般的打,只要奶奶上前制止一下,就可以解决问题,可她就是装作没听见,没看见。
明明当时的奶奶可以教育姐妹俩以和为贵,姐姐不要欺负妹妹要让一让的道理。
明明当时的奶奶只要伸出手就能阻止一切,就能解救钱花花。
可是她,始终是,无动于衷。
信主的人不是应该善良的么?
为何她如此恶毒?
那样的日子持续了很久,直到妈妈回来。
在妈妈看到她们姐妹俩的时候,眼泪哗哗的流。
她们瘦了,穿在身上的衣服脏兮兮的,头上还有爬来爬去的虫。
妈妈后悔了,后悔当初把两个孩子留给婆婆照看。她应该知道的啊,那个婆婆是什么样的人,怎么当初就这么忍心走了呢。
从此,妈妈便留了下来,让爸爸在外面工作。
随后姐妹俩剃光了头发,她们再也不用洗衣服,干杂活。
原以为只要妈妈在身边,日子就会好过一点,可是,总有人不让你如愿。
大伯给家里四十多岁的三叔,找了个残疾的老婆,理由是他弟弟老大不小了,不能孤独终老,可对方的妈都没有三叔大。
爸爸在外知道这件事后就从外地赶回来了。
一回来就开始帮三叔盖房子,办婚礼,随着三叔生了一个儿子后,爸爸再也不愿意出门打工,毅然决然的留在家里扬言要照顾所有人。
其实钱花花她们都知道,爸爸是因为钱家多了个男孩,他便不愿再离开,他想一直照顾他的侄子。
重男轻女的思想一直在爸爸心里扎着根,现在开始让其发芽了。
即使爸爸很疼爱钱花花,即便妈妈不愿意与他吵了很久,都还是没有改变爸爸的决定。
最后分了家。
说是分家,其实就是分开住。
生活离不开钱,为了挣钱,爸爸妈妈留在老家做起了卖凉粉的生意,两块钱一斤,偶尔爸爸跟着大伯家的大女婿下河捕鱼,捕的多就拿到街道卖,捕的少就留着自家吃。
有时爸妈会骑着三轮车,带着贪玩的钱花花跑到更远的乡下去碰碰运气。
盛夏是硕果累累的季节,各种水果应有尽有,爸爸总会在那时用上一斤的凉粉跟他人换几个香甜的水果。
夏天是家里的生意最好的时候,那段时光也是钱花花最喜欢的一段日子,身边有爸妈的陪伴。
虽然还会跟姐姐打架,但她再也没有以往的那些冲动行为。
这种好日子在爸爸的意外中戛然而止。
2008年,那是举行北京奥运会的一年,同样是钱花花失去爸爸的一年。
那时候的她刚六年级毕业。
自此以后,她再也吃不到爸爸做的糖醋鱼。
再也不会有人在打完牌后把赢来的钱都给她。
再也不会有人专门为她种一株草莓,等果实成熟后只摘给她一个人吃。
再也不会有个叫爸爸的人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