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川很快适应初中生活,学习上虽然孤儿院的教学相对落后,但是他课前课后多花一点时间很快就赶上来,在第一周的测验上就拿到了第一。
自理能力足够强,他也没有像其他孩子一样需要在一周时间里逐渐去适应。知道他是孤儿院来的,也没有人对他有多大恶意,这是一个民风相对淳朴的地方。
“那你有别的亲人吗?”
那人刚说完就被人拼命使眼色,孤儿院的孩子一般是没有别的亲人的。
江川撒了事实上的第二个谎,“有一个妹妹,她叫姜月。”
“江月?有妹妹陪着你,真好。”
江川点头笑,他也觉得真好。
由于成绩好,学校的老师也对他多加关照,在上初中的第一周里,江川对一切都很满意。只是,他也会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想其他的孩子们,想姜月,不知道她字认得怎么样了。
教室里也有电视,放除学习以外的任何视频都让大家感兴趣,新闻也不例外。江川最喜欢看新闻,不仅可以了解一些小县城之外的事情,更重要的是只有新闻会有手语演示。
一周的时间匆匆而过,背上书包,他终于可以回去了,把自已攒的钱在校门口买一点糖带回去给大家甜甜嘴。
走在大街上,在墙根下发现了玫红色的三角梅,是一种野性的美。
江川顿住,蹲下来停在原地看了许久,然后摘下来一小朵花,用手遮挡住阳光,他要把它带走。
……
把糖分给大家,留一点在午餐的时候给了姜月,发现她还是原来的习惯,要把自已的饭先匀出去。
江川的表情逐渐严肃,他昨天记住的新闻里说:长期吃很少的饭会营养不良,能量不足导致疲劳,贫血……
所以姜月每天都想睡觉,皮肤白可能都是吃得不够多造成的。
在姜月离开之后,他把其他的小朋友们聚在一起,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叫他们以后拒绝姜月。
主要矛盾还在姜月身上。
……
是夜。
江川检查了姜月一周的学习成果,姜月果然很聪明,他留的那些识字任务都完成了。只是还有一个毛病,一定要啃他的手指。
心想着,等会儿要教育她不能吃太少,现在可以,暂时先满足她一下。
洗干净把手递过去,等姜月咬住,他觉得自已脑袋晕晕乎乎的,好像在做梦一样不知今夕是何年。
等姜月吐出来,他摸了摸手指,除了都是口水以外没有什么变化。
依旧是姜月帮他擦干净,也许小孩子都会有奇怪的习惯。
“对了,我带了花送给你。”
他拿出透明塑料瓶装的三角梅,里面还灌满了水,浅浅触及到根部,这样的保存方式使它的花瓣已经变得干瘪,丧失了独特的生命力。
“不好看了。”他捏住瓶子往身后藏。
姜月对着他伸手。
“好吧,给你。”他把瓶子放在姜月手心,见她抱着花眼睑低垂,“它本来特别漂亮。”和你一样。
待姜月抬眸,“真的,我以后带你去看。”
姜月点头,他也跟着笑。
“不可以吃太少,会生病的……”
他旧事重提,让姜月微微蹙起眉。
“要多吃饭,不然我多让你咬几口。”他总算想到了解决办法。
姜月的眼睛都亮了,他伸手摸摸头,破坏了小姑娘的发型。
姜月踮起脚用手指了指他的脖颈。
“唉?要咬脖子吗?”
小姑娘眼睛亮晶晶地点了点头。
“好,那等会儿给你咬,明天要好好吃饭。”
他跑到水管那,长颈鹿似得探出了头,把上衣解两个扣子往下拉,冲凉。
后脑勺也沾了点水,甩一甩脑瓜子感觉有点晕晕的。
快速擦了擦水,到姜月跟前,蹲下来伸长脖子凑到她眼前。
“咬吧。”
不料姜月把他头往前一推,摇摇头,然后跑过去拿了自已的书包来。
把书包里面的东西都倒出来,有两瓶牛奶,一包饼干,她把这些都推到江川跟前。
江川眼眶一下子发热,这些东西应该是这周有什么组织来孤儿院献爱心给的,姜月把它们都攒起来留给他。
“我不需要。”他用手量量自已和姜月的身高,“你要喝牛奶,不然会长不高的。”
姜月非常固执,她抱住东西就往江川怀里塞,然后一手拿书包,一手拿花瓶,一溜烟就跑了。
“慢点!”
江川在后面喊,惊动了睡梦中的人们,门“咯吱”就要开。
他只好跟姜月一样抱住东西快跑,三两下爬上床,牛奶踹进被窝里。
因为他最大最懂事,往常都是他把东西留给别人的。
*
休息的时间总是很短暂,转眼间他又要去学校了。
交代好姜月不需要给他留吃的,也不能把饭给别人吃,再布置她好下周的学习任务,他依依不舍上了车。
刚到校,就听到王焕说学校来了新老师。
“特别白,简直和盐一样白,又高又帅,贼有气质,和电视上那明星比都不差。”
那也不会有姜月白,江川心想。
“咦……不信。”
“真的,衬托得咱们老班,简直像个土拨鼠,又黑又矮都是褶儿,不然我带你看看去?”
“在哪呢?”
“办公室,咱这一层的,应该就教初一,唉,咋不教咱们班。”
“闲着也是闲着,就让我去见见这位「白」老师的庐山真面目,看看是不是你小子在信口开河。”
“走!”
“江川要去吗?”
“人家要好好学习的。”
“那行,信我,绝对没有信口雌黄。”
……
江川没把这事放在心上,他提前翻一翻课本,打算有空再去借高年级的书看看。
下一节课,是美术。
这里教育资源毕竟有限,请不起专业的美术老师教授画画的技巧,只会发给他们几个人一本的图画书,翻翻看看。
这种课,江川一般用来看其他的书。
“铃……!”
上课铃响,江川也见到了王焕口中的那位「白」老师。
教室原本沉寂的气氛一下子被调动。
听取“哇”声一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