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奇门学习法:记忆术
这个卷的核心书籍是《世界记忆大师训练宝典》,这本书讲的就是记忆术。对于学生以及需要记忆的领域,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如果你已经在学了,那这本书在你面前就已经写完了。
只不过你还是得把这本书多研读几遍,不要认为书里写的东西都是大道理,可你不去实践怎么知道这些道理不是关键呢?
或许再过几年,随着你的奇门精进的时候遇到瓶颈了再看此书,就会有醍醐灌顶的感觉呢?
如果你学奇门已经有几年了,那这本书还可以陪伴你至少10年左右。这不是吹嘘,为什么是10年?因为我留了一手。
再过几年你自然而然就能悟出来我留的东西是什么。
你想知道你为啥读了很多书,却奇门却没有质的飞跃吗?
你是不是通常没有带着生活中的相关问题去书中寻找解决思路,而是盲目的以书读的数量为得益?
这样的话你获得的知识只是你知道了而已。
即使是口诵章句背了下来,也仅仅是大脑的负担。所以有的时候你才会对看书产生抵触而厌恶的情绪。
有了厌恶的情绪,再看奇门书就会很烦,翻几页就没耐心了。
如果你怀着问题和期待(尤其是等待已久的期待最有效),从书中寻觅自已疑惑已久的心结的时候,你才会对它了如指掌,并且铭记于心。
我明白这点的机缘在于:我因为小事与房东吵了一架,随后翻看《素书》说“好众辱人者殃,戮辱所任者危,慢其所敬者凶。”
所以我就知道了他以后会很难为我,事实也是如此。
从那以后,我有疑惑、下决定之前,都会翻阅对应的书籍,再结合实际情况再行动。
樊登也说过:他在公司里做决定之前,都会以书籍内容为依据,书中没有的就干脆不行动。
用这种知道与实践合一的方式看书,相信我,你会把奇门内容牢记于心的!
别期待一口气把一本奇门书看完!尤其是书中的局,要一段时间一段时间的琢磨,琢磨不定就别看下一个局。
回想一下上学的时候,我们一本书学了一个学期,所以断断续续的进行学习才能吃透奇门。
然后把从书中感悟到的心得先用于生活推测,这样进步才会很快。
还有,想要思想深刻或改陋习,就下决心写复盘笔记,深刻的揭露自已。
吉德林法则说:“把问题清楚的写下来,就已经解决了一半。”
遇到问题,成功解决的前提是看清问题的关键在哪里,找到了问题的关键,也就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当你把问题清楚的写下来时,你对难题的来龙去脉就把握的更清晰。你看清了,才能去解决。剩下的一半就是如何具体实行了。
你写下来的时候,你会形成文字反省并提醒自已,从而一遍遍的约束自已的行为。
曾国藩终其一生都在写日记,并且在他的日记中持续不断地自我反省和自我批评,这才成就了他一生的功业和道德形象。
其实不只是曾国藩,晚清时代的文人士大夫绝大多数都有写日记的习惯。
有的人把写日记当成一种道德修炼,每天产生一点点不好的想法都会写进日记,自我检讨和反省;
有的人把日记当成是收集资料的方法,在日记里大量摘录各种方面的内容,为其著作做准备;
有的人的日记则颇有情趣,广泛收录各种见闻。而一些显贵的日记记录了各种朝野纷争秘闻。
日记是儒家士大夫自省的重要工具,能够帮助儒家士大夫进行道德修炼。
所以你如果思路不清晰,并且有陋习要改,不妨模仿古代文人,以日记的形式修身养性。给自已实施的一剂强心针。
虽然本性难移,但没有不可治愈的伤痛,没有不可改的习惯。
如果改不了,只能说明你意志不坚、方法不对。
在奇门学习方面,每个奇门局你都要记录自及思考的每个细节,以方便自已在日后验证和复盘,别怕错,自及咋想的就写下来。
把设备带在身边,养成时时记录的习惯,有新的感悟就写下来,对过去的局有了新的解读思路也及时记录。
当你思维突破的时候,就有了复盘解局过程的资料,不然你有了新的想法就不知道是不是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