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下这个节奏飞快、压力如影随形的时代,人们脚步匆匆,在外界的喧嚣中穿梭忙碌,却时常忘却了倾听内心世界的声音。
其实,真正值得我们珍视的,是将目光投向自已的内心深处,让自身的能量处于蓬勃向上的状态,做到不被外界的得失所左右,始终保持一颗安静平和的心。
这样的心境,千金难换,是再多的财富也无法买到的。
一旦拥有了这份宁静平和的内心,就仿佛在心灵深处种下了一颗充满活力的种子,源源不断地萌发出无限的创造力。
而这股创造力,往往是叩开成功之门的第一把钥匙。内心安宁的人,行事不再被情绪牵着鼻子走,能够敏锐地捕捉到他人的情绪变化,无论是喜悦、悲伤还是愤怒,都能感同身受。
凭借这份共情能力,他们在人际交往与办事过程中更加得心应手,仿佛拥有了一把万能钥匙,能够轻松打开各种复杂局面的大门。
在追求内心平和、实现自我成长蜕变的过程中,我们会发现身边的人际关系就像流动的水,不断变化着。
那些悄然离去的人,大多是因为彼此的能量频率难以同频共振。或许是对方站在了更高的能量层级,在他们眼中,我们的想法和行为显得稚嫩、不够成熟;
也可能是我们自身的能量获得了提升,远超对方,使得彼此之间仿佛隔着一道无形的墙,对方难以走进我们的世界,理解我们的所思所想;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双方的能量水平旗鼓相当,但却无法相互激发、共同进步。
要知道,我们每个人都在人生的攀登之路上奋力前行,向着更高的山峰迈进。明白了这一点,当他人选择离开我们的生活时,我们便能释然,不再为此黯然神伤。
因为我们清楚,彼此的人生轨迹已经难以再紧密交织,走向不同的方向是必然的结果。
回想起我在北方求学的那段时光,有一位极为出色的同窗好友,我们同在一座城市。他就读的学府声名远扬,与之相比,我时常感觉自已渺小如尘埃,仿佛他屹立在高耸入云的山峰之巅,周身散发着耀眼的光芒,而我却在山脚下,满心都是羡慕与自卑。
这种巨大的落差,让我内心备受煎熬。
当时的我,陷入了一种两难的困境:频繁去找他,担心被旁人误解为是在刻意讨好、攀附;不去找他吧,同窗情谊又让我难以割舍。在这种纠结痛苦的情绪中,那几年我过得十分压抑,心里仿佛被一块大石头堵住,始终无法释怀。
渐渐地,我们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少,关系也变得越来越疏远。如今回头看,或许是那时的我能量太低,内心不够强大,才会如此患得患失。
以我现在的心境而言,完全可以找到一个平衡的方法,比如在他闲暇之时相聚,保持一种恰到好处的距离,既不会显得过于亲密,也不会太过疏离。
如今,面对身边来来往往的人,我已然能够泰然处之。
因为我深知,人与人之间的缘分就像一场奇妙的旅程,我们因种种缘由相聚在一起,又因缘分的消散而挥手作别。我们带着各自的使命和亏欠而来,当一切偿还完毕,离别便悄然而至。
看到这里,你觉得上面说的是否是废话。其实不是。
这样吧,咱们做个实验。你专门寻找生气的时候去解局,实验几次看看准确率多少?
再做个实验。你测一下自已的感情问题。我敢笃定,你一旦测了你的对象的情况,你的cpu立马就会发热,然后就头昏脑胀了,更别提解局了。
所以你还觉得这是废话吗?
如果你说:“我此时此刻非常冷静。”那么我恭喜你,你突破了。
毕业后,我一头扎进了对智慧的不懈追寻与深度升华之中,尤其是对奇门那深邃神秘的境界痴迷不已。
正如孔先生所言:“得其精者可参天量地。” 达到这般境界的人,对世间万物的理解已入化境,他们的内心豁达通透,仿佛能够看穿世间的一切迷雾,洞察事物的本质。
我常常思索,倘若真的能抵达那个境界,是否就能彻底摆脱尘世的烦恼,实现心灵的超脱呢?也许吧,
毕竟易道的核心就在于通过精妙的术法来领悟宇宙的大道。倘若到了那种高深莫测的境界,还无法让自已的身心获得自在与解脱,那么这些蕴含着无尽智慧的世间学问,岂不是失去了它们原本的价值与意义?
所以,我始终坚信,学习奇门的人,应当全力以赴地修炼自身,借助奇门的智慧,驱散内心的烦恼阴霾。
当自身达到了一定的高深境界后,再将这份智慧与力量传递出去,去帮助那些在生活中迷茫无助、真正需要帮助的人,为他们拨开迷雾,化解心头的烦恼。
这不仅是我们每个学易之人的责任,更是一份沉甸甸的使命,承载着我们对智慧的敬畏与对他人的关怀。
当然,我并不主张在没有经历重大心理创伤的情况下,学完奇门就选择归隐山林。
因为只有在这纷繁复杂、充满烟火气的红尘中摸爬滚打,修炼内心,所绽放出的智慧之花才更加坚韧、更加珍贵。
我们常常听闻,在那高耸入云、人迹罕至的雪山之巅,有修为高深莫测的隐士高人在潜心修行。
但说实话,我对他们并没有太多的羡慕之情。每个人都有自已独特的人生道路和价值追求,正所谓 “道不同不相为谋”,我们尊重并理解每个人的选择,同时也坚定地走在自已所选择的道路上。
我始终认为,真正的道在人间,而不是山林雪山。
我个人尤为推崇乔布斯的生活哲学——白天入世、夜晚出世。
具体来说,白天积极投身于尘世的生活与工作之中,顺应自然规律,不刻意强求,却又能在努力中有所成就,实现自身的价值;夜晚则远离尘世的喧嚣,静下心来,专注于打坐参禅、研读经典,让自已的心灵在修行中得到滋养与升华,不断提升内在的修为。
这样一来,既能在现实世界中收获物质的富足与社会的认可,又能在精神世界中获得内心的宁静与灵魂的解脱,实现物质与精神的双重丰收。
其实,在白天忙碌的工作中,我也会通过练数息的方法来保持内心的平静与专注。
我习惯在电脑桌面上特意留出一个空间,放置一个记事本。每当上班时脑海中闪现出灵感的火花,我便立刻将它们记录下来。
因为一旦将这些稍纵即逝的思绪转化为文字,那些困扰我的烦恼与杂念仿佛也随之消散。
通过这种方式,我对自已内心的清净地步有了更为稳固清晰的掌握,就像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中找到了一座宁静的港湾,让心灵得以栖息。
结尾是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