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话倒是真的,姚运熙的确对姚信灌输了很多忠君爱国的思想。
尽管灌输的对象是以前那个姚信,但是他现在继承了姚信的记忆和身体,因此说些话的时候一点也不拖泥带水,面不红耳不赤。
给人的感觉就是言行一致,他就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
看着眼前这个浓眉大眼的少年,崇祯的心中升起一阵没来由的喜欢。
开玩笑,忠臣谁不喜欢,而且还是能说会道顺自已意那种忠臣。
王承恩呢,他的一切都在为皇帝服务,眼见崇祯对姚信流露出嘉许之色,他也就满脸堆笑的看着姚信,慈祥的样子就像一蹲人畜无害的佛爷。
骆养性这边,所有疑惑和问题都已经解决和搞清楚,自然也就没有刚才那种咄咄逼人的气势。
看对方的眼神也就恢复正常的神情。
姚信已经不像刚才那样跪倒在地上,而是站着回话,可以观察四周的一切,他快速扫一眼就将三人的面部表情和动作收入眼中。
他很清楚自已已经挺过最难的关卡。
这个时候自然不能冷场……
不,准确来讲是机会来了,为自已讨要政治资本的机会来了。
至于这个资本能有多大,就看接下来的努力结果。
轻轻咳嗽一声,姚信有些怅然的说道:“可惜的是草民人微言轻,父亲在南阳战死后草民也没了靠山,能为大明、为陛下做的也只能是这些不起眼的事情。”
听到对方提及战死在南阳城的姚知县,崇祯的眼眶有些湿润。
姚家,两代人都是忠良啊。
这种人都不能受到朝廷重用的话,老天爷都会看不过去的。
主意打定,他向旁边的大伴看了一眼。
王承恩会意,出声问道:
“姚信,这可不是什么不起眼的事情,而是在替大明朝廷、为陛下解燃眉之急,你手里还有多少洗发露和沐浴露?”
这是在试探底细来了,姚信暗想就算有很多也不能如实讲出来啊。
想要将利益最大化,就得把你们吊着才行。
当下叹了一口气:“草民的财力有限,因此能收集的材料只有那么多,造出来的成品也只有几箱。”
“草民原先的计划是回到江阴后把那些富人手里的银子想办法弄到手里,利用这些银子产出更多的产品,然后通过京城这些签订契约的人,一举将这些产品一举推广开来。”
“照这样推算,可能需要好七八个月时间。”
王承恩看向崇祯,这可是一个大难题。
闻言,崇祯有些失望,几箱的话也就意味着赚不了多少银子,对于庞大的军费开支连杯水车薪的作用都起不到。
当然,失望之余他又产生无限的希望。
姚信的言外之意就是如果他有强大的财力支持,就会生产出很多洗发露和沐浴露,赚很多银子。
如果皇家能够支持他,岂不就可以将姚信和他所说的生意牢牢的控制在手里?
随即,崇祯又露出难色。
皇家已经没有银子了,连边关士兵的军饷都拿不出来,如何能够支援姚信的生意?
这个难题并没有难住崇祯,因为他想到另一个办法。
那就是给姚信一个官职,让他主管一地,然后利用一地的资源来促成此事,到时候再让他把赚取的银子运送到京城上交给内帘不就行了。
他本就是举人的身份,还是大明忠臣之子,完全有资格出任一地的官员。
想到这里,崇祯再次开口说道:“姚信,如果让你出任一地的知县,你能不能把做这个生意所需要的银子筹集起来?”
闻言,姚信心中窃喜。
能,当然能,简直太能了啊!
山高皇帝远,这样一来我就能光明正大的搞自已的事业了。
这就是我的目标啊!
当然,这种喜悦他并没有表露出来,沉吟了一会儿他恭敬的回答:
“在陛下面前草民不敢说大话和慌话,如果是中原那种战乱之地,很难!”
“要是在东南富饶之地的话,很容易,而且草民的身份有所变化,再加上之前想好的点子,绝对有把握在很短的时间内让当地的乡绅和富户把手里的银子拿出来,支援皇庄的生意,充实陛下的内帘……”
崇祯闻言一愣:“皇庄的生意?”
姚信连忙拱手说道:“回禀陛下,所谓忠君体国可不是说说而已,草民愿意把掌握的东西无偿贡献出来,在外面替陛下打理生意,所赚取的银子派人秘密送往京城,交到陛下的手里。”
“而且草民还可以向陛下保证,只要能掌控一地的话语权,不出三个月,就能将第一笔赚取的银子送到京城。”
他的意思很简单,就是洗发露和沐浴露这些生意归于皇庄,他只是一个替皇庄打工的打工仔。
王承恩一听大喜,这才是事事都为陛下着想的人啊,比东林党那些自私自利的官员要强上太多太多了。
崇祯的内心其实也很激动的,姚信的话似乎让他打开另一扇窗户。
东南地区是大明最富饶之地。
但是那些商税、茶税、矿税、盐税……却把持在东南官员、乡绅和富户手里,这些人狼狈为奸,损公肥私明里暗里对抗朝廷,连派去收税的太监他们都敢搞死。
如果把姚信派到东南一带扎下根来,不就成为一颗镶嵌进那些人中的一颗钉子吗?
要是姚信能够收割东南地区的银子,岂不是能够把内帘的银子充实起来。
只要手里有了银子,朕就可以源源不断的训练出军队,无论是对阵李自成,还是关外的后金军,都有十足的底气。
这是一件好事情好办法啊!
以前怎么没有想到这方面来!
想到这里,崇祯的内心是无比的澎湃和激动。
只不过他身为大明帝国的皇帝,得保证皇家威严才行,因此没有像王承恩这种无所顾及的表现出来。
主意打定,崇祯突然转向另一外:“骆养性”
“臣在!”一旁的骆养性连忙回答。
“你觉得姚信的办法是否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