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男人只会影响她拔剑的速度
一盏茶功夫后,沈桑晚穿戴一新地来到正厅。
远远地就看见爹娘正陪着一人说话。
见她过来,她娘忙起身招呼她:“晚晚,快过来,皇上有道圣旨给你。”
待她走到跟前,秦氏又看向客位上坐着的一人,介绍道:“这位是古公公。”
“见过古公公。”沈桑晚上前去欠身行请安礼。
古公公连忙笑道:“哎哟沈姑娘,这可使不得啊,咱家就是给皇上跑腿办事的,可不敢受沈姑娘的大礼啊。”
话是这么说 ,不过能被人如此看重,古公公明显还是很高兴的。
他满脸笑容地打量着沈桑晚,多好的姑娘啊,宣平侯世子那个眼瞎的,居然也舍得如此糟践。
等着吧,有他后悔的时候,哼!
“既然沈姑娘已经回来了,那,咱家就开始宣读圣旨啦。”
沈桑晚连忙跪地听旨。
等古公公将圣旨宣读完,她这才恍然大悟,总算弄清楚皇帝为何突然给她发圣旨了。
皇帝给她的圣旨一共有两道。
第一道是表扬圣旨,表扬她德才兼备,心系民生,开创了外伤缝合术的先河,实乃闺阁女子的典范。
沈桑晚听得一阵汗颜,外伤缝合术的先河哪是她开的啊。
然而这是圣旨,不是她说不接就能不接的,不然就是抗旨。
而第二道旨意则是皇后给她的。
皇后给她的这道懿旨,是在第一道圣旨的基础上对她进行行赏,金银首饰和布匹绸缎都有,另外还册封她为郡主,封号兰心。
这下沈桑晚真要汗如雨下了,只觉得手里的两道旨意活像两个烫手山芋。
她惭愧不已,心虚的都不敢抬头看人。
秦氏却高兴的不行,拿出早就备好的红封塞给古公公。
“大热天的,还要劳烦公公跑一趟,辛苦公公了。”
红封很轻,没什么重量。
但是古公公对收红包种事情已经非常有经验了,他只感受了下红封的重量,再捏一下红封的硬度,就知道里面装的是银票。
而且还不止一张,最少能有三四张的样子。
时下银票最小的面额是五十两,哪怕里面只装了四张银票,那也能有两百两。
他这一趟跑的,实在是太值了。
古公公越发的高兴了,脸上都笑出了褶皱,他动作娴熟地将红封抖进袖袋深处,以免掉落,然后这才笑着对秦氏说道:
“将军夫人太客气呢,能为皇上和皇后跑腿办事,这是咱家的荣幸,哪能说辛苦呢……哦对了。”
他扭头看向沈桑晚。
“皇后娘娘说啦,因为沈姑娘的冠服还在定制中,所以正式的册封诏书,以及赏赐,届时会在合适的日子里,和郡主冠服一并送过来。”
说完这话,古公公又意味深长地看了眼沈桑晚,这才欠身告辞道:“旨意已送到,咱家就不多叨唠啦。”
秦氏忙热情挽留:“这都快到饭点了,公公不如留下来吃杯水酒再走吧。”
“不啦,还要回宫去复命呢。”
“那,我送公公出去。”
沈明德坐着轮椅不便,秦氏便代为相送,将人送出外院,再由府内的大管家亲自送出府去。
正厅这边,传旨公公一走就热闹起来。
跟冷冷清清的燕王府不同,将军府人口众多,光是本家人就有百十口,再加上小厮丫鬟和婆子,归拢起来能算能有将近三百号人。
方才有传旨公公在,大家收着性子不敢表现的太明显,如今传旨公公一走,众人心中的兴奋就压不住了,纷纷跑出来雀跃。
“晚晚啊,那圣旨上说,你研究的那什么缝合术……真的能造福万民?”
说这话的是沈桑晚的二堂婶。
二堂叔五年前战死,没过两年,两个堂哥也先后牺牲在战场上。
丧夫又丧子,换成别的女子,怕是能伤心的活不下去。
可二堂婶没有。
这个被命运狠狠戳催了一番的女人,在床上躺了半个月后就拖着病体爬下床了。
因为她还有一个年幼的小儿子。
“这是我家老爷唯一的一滴骨血了,我不能只顾着自已,我得把他养大成人,我不能让自已活成一个自私的人。”
二堂婶说到做到,从那天以后,她果然坚强地站了起来。
所以,沈桑晚很尊重这位二堂婶。
闻言,她想了想,说道:“缝合术并非我所创,是我在一本书医书上看到的。”
先理论,后实践,她当初学习缝合术时,确实是先学习完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后,才动手实践的。
这样说也没错。
不过将军府众人对此并不以为意就是了。
二堂婶说道:“书本上的知识多了去了,能把学到的知识发挥出作用,这才叫真本事,不然就是纸上谈兵的空谈。”
“……”沈桑晚竟无言辩驳,她只好越过这茬去,就下一个问题说道,“缝合术能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伤口的愈合,能不能造福万民我不敢说,但是肯定能造福战场上的将士们。”
在战场上冲锋陷阵,受伤是在所难免的,可不管是大伤口还是小伤口,处理的方式无一例外全是止血敷药包扎一条龙。
小伤口这样处理没问题,但是遇到那种深可见骨,皮肉翻卷的大伤口,这种处理方式就不够用了,有种是死是活听天由命的敷衍。
沈桑晚说完,担忧地看眼二堂婶,大堂哥就是因为刀伤没能得到妥善治疗,导致伤口久久无法愈合,最后伤口腐烂发炎并引起高热,这才没的。
她担心自已这番解说,再让二堂婶想起这档子伤心事。
不过二堂婶远比她想象的坚强,只伤怀了片刻,便抹掉泪,笑着说:“好事,这是好事啊,咱们姑娘,做了件造福将士们的好事呢!”
能让受伤的将士们更好更快的恢复,还能减少因为伤口感染发热而引起死亡的风险,可不就是件好事嘛。
大家围着沈桑晚叽叽喳喳,兴奋的又跳又叫。
整个正厅里都是欢声笑语。
沈桑晚没办法,也不忍打断他们的高兴,就陪着他们一块高兴。
等秦氏送完人后折返回来,她这才被解救出来。
“今天是个好日子,管家,你去跟厨房那边说一声,让他们厨房那边出几个厨娘,然后再拿出五百升米,我们将军府要去街上搭粥棚!”秦氏一脸喜气洋洋地吩咐府里的管家。
任何一个朝代都有食不果腹的穷人。
遇到大灾年月,有钱有米又有人的大户人家就会出来搭粥棚。
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这种只会在特殊时期才会出现的施粥行为,悄无声息地发生了一些改变,并不会只出现在灾荒年间,平时街头上面也能看见粥棚。
家里有人生病了,出来搭个粥棚,为生病的家人积攒福德。
家里有喜事了,出来搭个粥棚,大家有乐同享。
……各种理由都有。
反正发展到现在,当街搭棚施粥,不单单只是为了救济吃不上饭的穷人,已经成了有钱人扬名的工具。
而秦氏要搭粥棚的原因,就是因为家里面有喜事,女儿不但研究出了能造福万民的缝合术,还被册封为兰心郡主,这是多大的喜事啊,她说什么也要搭上三天的粥棚,到时候人人都知道了她女儿的厉害,她还愁找不到一个好女婿?
秦氏的算盘打的噼里啪啦响,沈桑晚这边捂住耳朵都能听见。
她连忙阻止道:“娘,搭粥棚的事情不着急,先缓缓再说 。”
家里面虽然有个伤号,但是她爹的腿又不是最近才摔断的,粥棚要搭早就搭上了,哪还用搭到现在。
她娘分明是想趁着这个机会给她扬名。
果然,就见秦氏皱眉不解道:“为什么要缓缓啊?这可是你扬名的大好机会。”
话说完忽然想到什么,秦氏忙压低声音,笑着对沈桑晚道:“你放心,扬名的事情不用你操心,你什么都不用管,只管每天把自已打扮的漂漂亮亮的就行了,其他的事情,娘知道怎么张罗。”
她以为女儿脸皮薄,不好意思。
沈桑晚却是呆愣一瞬,后知后觉反应过来后,她一张小脸瞬间通红,好家伙, 她还以为她娘是要趁着这个机会给她扬名呢。
结果她娘打的却是两手算盘,不但要给她扬名,还要给她找个夫婿!
沈桑晚无语,别说找夫婿了,这一世,她连恋爱都不想谈。
智者不入爱河。
男人只会影响她拔剑的速度。
她要像陆回一样,断情绝爱,一心只修无情道。
为防止她娘背着她干先斩后奏的事情,沈桑晚忙收敛起神容,一脸凝重地说道:“娘,你刚才没发现吗,古公公方才走的时候,特别意味深长的看了我一眼,所以我怀疑,今天送过来的两道旨意,恐怕会有变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