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16号 我今天没有睡午觉,但是我现在一点都不困,还精神奕奕。
打的饱嗝都是咖啡味的我异常的精神,可能就是眼睛会有点累。
吐槽词库。
汩汩,你们知道这个词念什么吗?
我看了那么多小说用这个词描写流血,结果我光打这个词就费了好长时间,才发现它同音,咕咕。
离谱不。
这还算好的了,至少的确这词平常不怎么用,看到知道什么意思就行,没人纠结拼音。
但是,擒贼先擒王这样的短语,你词库里没有是不是过分了?
我把五个字的拼音全部打出来之后,再一个个找擒贼、先、擒、王,现在只能词库才记住这个词。
不过这个过程是越来越方便的,还算不错,这种事情怎么说呢?有点像是炼制你自已的本命法器。
你看别人用他们的词库打字很顺畅,但是给你,你也做不到他们那个样子。
每个人的初始灵剑,呸,词库是一样的,随着你的蕴养,你的词库才能像是你的本命法器一样,指哪打哪,它甚至能够在你打出第一个字的时候,完美地预判出你的这一句话。
好吧,可能有点夸张了。
但是我觉得,用本命法宝这个比喻来描述还是挺准确的。
像我写这篇日记,大部分用来表达思想的词都差不多,我已经打得很熟练了,可以像是聊天那样轻松完成四千字每天。
但是我很多需要描写景物和动作的其他网文小说不行,我有的字可能我也不清楚拼音和读法,根本打不出来。
好了,亢奋完了,继续更《纵横都市》去了。
因为开始验证前需要三天每天连更4000字,加上七天的验证期。
最稳妥的就是先屯四万字,但是我估计我完结都没有这么多字,所以我可能先把总字数写到十万,然后开始推荐验证,慢慢发存稿。
然后完结的话,可能还会在推荐验证结束之前?
有这种先例吗?让我试试?
要吃晚饭了。
不对啊!
我好像写太快了,我可能写不到50章啊,这样。
果然对故事的把控能力还是太弱了。
连多少故事可以写多少章都不知道。
我就是个菜鸡,又菜又爱玩!
现在刚写到44章,我已经要去抢婚了。
那么我写个六七章也不是不行。
先是萧瑜踩点,然后听说了有关婚礼的一切,然后是单方面见到了并不开心的北冥绮。
萧瑜不打算带着北冥绮私奔,他现在的实力已经罕逢敌手了,他给北冥绮留消息之后,决定当众抢婚。
先败姬攸。
遇到了北冥绮家族的四大老祖。
琴、棋、书、画,四大关卡拦路虎。
打脸姬家,姬家家主的实力也是这个世界的极限,以指为剑,一剑分京城。
暴露了京城地底的金龙,得知世界已经坍缩到无法连接其他世界了。
后面的再说,应该写满五十字不难吧?
反正早就写跑题了,我下次打死不碰大杂烩和纯历史。
架空历史应该不会这么变态,当然,要是不小心大杂烩那另当别论。
2024年5月17号 晴,不想工作
我想写北冥绮婚礼的场景,然后冒出来的画面和语句是:
锣鼓喧天,鞭炮齐鸣,红旗招展,人山人海。
我最近没有看小品啊?是以前看太多被洗脑了吗?
我有点怀疑,这本日记可能会先开启验证。
因为现在已经六万多字了,而《纵横都市》现在也才七万多,我不过存了五章左右的存稿。
我在想,我是先开始这本日记的推荐,等结束后再去搞《纵横都市》还是,先把《纵横都市》完结了再开启这本的推荐验证。
算了,走一步看一步,看看两边的存稿先。
主要是日记这本我有一堆牢骚可以堆字数,另外那本容易卡文。
听说上古时期的作者是周更的,一周两更四千字,只不过当时写小说没钱,他们纯粹为爱发电。
随着资本的涌入,小说行业涌入了越来越多的劳动力。
然后,卷起来了,有钱谁不卷?
想了想自已对于小说的看法,大概就是止痛药。
这个描述不准确。
吗啡知道吗?
这是止痛用的药物,直接注射的。
但是吗啡不能随便用,因为具有成瘾性。
我印象比较深的就是《血战钢锯岭》中,战场上使用吗啡的那一幕。
之一吧,这部电影我就不多说了,当时好像是高中英语课老师放的还是什么时候看的。
说个你们可能比较熟悉的,《血战钢锯岭》的主角是二代蜘蛛侠,对,演员是同一个。
我后来才发现的,我觉得说蜘蛛侠大家可能比较熟悉,三个不同时期的蜘蛛侠我就不说了,这个经常有人争论。
不好意思,又跑题了,意识流就是这样的,我想到什么说什么,刚刚说到我对小说的看法。
然后我提到了吗啡,是觉得吗啡和小说很像。
其实更准确的词语是,X。
黄赌X中的X。
吗啡作为一种止痛的注射剂,其实也有一定的致幻性和成瘾性。
我们都知道有各种新型毒品,那些都是害人的玩意。
但是一开始的原料不是。
就像中医里面什么都可以当药材。
原料管制得好,也可以制作吗啡这样的止痛药剂。
我说这个就是想表达,我觉得小说、网文,就是这么一种东西。
它同样是一把双刃剑,它也具有一定的成瘾性和致幻性。
不过没有十分明显的对于身体的伤害。
但是对于精神和思想是有影响的。
我有很多方面想说的,为了条理性,我分点讲。
第一,著书立说。
这个词也不太准确,因为网文小说都是故事性的,虽然作者会夹带私货,但是并不会有去逻辑论证什么这样的理论性。
但是作品就是作者思想认知的延伸。
如果你能将自已的想法和三观种种与思想有关的东西,通过一定的载体形式传递下去,无论是作为榜样还是批判的对象,起码他们是留下来了。
那么未来的人总有接触这些东西的一天,不用多,有时候一个人就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