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装的故事写着就这点好处,我不想写了,就可以不写。

这本日记其实更多地作用是被我拿来吐槽,以及写一些并不想写成书的点子,比如前几章,主角去退婚遇到了废材少年。

从一个可能是反派的视角,来讲故事。

但我不想写长是有原因的,就是我不知道修真的等级以及各种设定。

有的作者可能要喷我了,你不懂你去查啊!作者从来不是想好了一切才下笔的,而是下笔之后不停地看书,通过眼前的困境来倒逼自已补充肚子里的墨水。

我也是明白了,为什么有的大神劝人第一本一定要完本,说是太监烂尾会成习惯的。

有的人坚持到几百万字才火起来,当然也有人写了几百万字无人问津。

套路是为了让新人作者能够吃口饭的,但是我一个活生生的人,比套路又怎么比得上工作室呢?人家一天24小时不停地同时生产三到四本。

数据也一般还行,什么类型的书火写什么,然后新一波红利来了再继续跟风。

但是一个单人作者,先不说信息的收集有多困难,就算你嗅觉敏锐,抓到了风口,更新的质量和速度,你又要拿什么和别人比呢?

我可能的确是丧吧。

2024年5月11号,下午两点。

在桌上睡了一觉起来,浑身都麻了。

我仔细回想了一下,我更多想写的不是故事,而是场面。

其实这也没有什么问题,但是香蕉的场面会放在书的后面,他的前面会铺垫许多来达到自已想要的场景。

但我不是这样的,我是想要在第一章就写出高能场景。

比如主角在最喜欢的人面前变身,再比如,万众瞩目的明星在主角面前恭敬地跪下。

没有铺垫,突然展开,感觉达不到那种效果。

简单来说,就是没有前戏,想要直接高潮,基本做不到。

我说我这个扑街,大神可能可以。

香蕉说情绪写作,蛤蟆说要积攒自已的故事核,跳舞直接点,烂橘子就是烂橘子,直接告诉你,你写不出来,就是没本事。

为了让自已的肚子里有墨水可以持续输出,我又去看了香蕉的一篇回答,总结下来,大致是这样的:

为了让文章达到读者心动的效果,作者应该仔细回忆自已心动的瞬间,并剖析背后的原因。

一招鲜吃遍天在网文行业是不存在的,太多的新人想要学的是如何通过一种写法来永远保持着大火,但是面对同样一个问题,老大神会有无数的写法和安排。

这种东西是教不来的,首先每个人就不一样,其次没有什么万能公式。

总结,那些卖课的不能说是骗子,但肯定是为了你口袋里的钱,因为他们只能教你一两种写法,火的不会去找他们麻烦,不火的也会安慰自已钱没有白花等。

想起来一个骗子的故事,他去骗那些有钱人说保证走后门帮他们的孩子送进某所好学校,进不去不收钱。

家长们听了都带着孩子来赌一把。

其实骗子也是在赌,赌孩子们能不能通过学校的正规考试。

通过了,自已得到了报酬,家长们也达到了目的。

失败了,他也不需要承担任何代价,只不过是把本来就不属于他的钱还回去而已。

在我看来网文课程就是这么一个东西,他能让你尝试,你可能不亏,但他一定是赚的。

看到香蕉对于文理科的讲述,我谈谈自已感触的地方。

首先,我是一个理科生,当初选择理工除了比较好就业外,也是喜欢这种脚踏实地的感觉。

文科不是文学,她给我的感觉就像是空中楼阁。

你看的历史书是别人编的,甚至你的历史书可以说是政治书,根本就不是真实的历史,也不会带你去了解真实的历史。

地理我初中质检的时候99,高中没选,但是听选了的同学说都很玄学。

政治就不多讲了,都在虚实之间,反正考的时候可能又哪里变了,和学的时候不一样,任课老师为了你们的分数会纠正出来的。

文科这么多年来的问题主要是,没有数学一样的基石工具,你不能否认一加一等于二,但是你也可以否认,只要你能做出一套有逻辑没有谬误的证明过程以及新的基石工具。

文科没有,文科靠的是权威,靠的是想当然,因为我需要它对,所以它必须对,哪怕它不对,我是权威,我说它对,它就是对的!

香蕉说的另外一个点就是通过现实纠错。

我记得一个非常震撼人心的例子,就是普朗克发现量子,当时他都以为自已疯了。

在传统的牛顿力学的物理体系中,是没有量子的概念的,当时的人们都认为物理的大厦已经被牛顿等人打好了地基和框架,只要不断地填充完善,物理学就已经没有什么可以探索的了。

但是事实不是这样的,实验中,出现了一些传统的牛顿力学无法解释的现象,被称作两朵乌云。

具体的我也不记得了,查找的资料放在备注里面,你们自已看。

普朗克通过实验证实了能量是不连续的,存在一个最小的单位,也就是量子,是不是很颠覆传统认知?

回到文科上来,物理就这么通过现实的反馈纠错了,但是文科没有这样的检验方法。

网文就是写出来,获得好评,他就是好的,但是文科不是,他写的让大多数人看不懂,并且十分地玄学,解释权都被握在了权威的手里,这就是文科最大的问题。

注:

“物理学的两朵乌云”这个说法源自于19世纪末物理学家对经典力学和电磁学中一些无法解释的现象的描述。这里所说的“两朵乌云”指的是:

1. **黑体辐射问题**:19世纪末,物理学家发现,经典物理学无法准确地描述理想黑体在不同温度下的电磁辐射。按照经典理论,黑体辐射的强度应该随着波长的减小而无限增大,但实验观测到的黑体辐射曲线却与经典理论预测不符。这一问题最终导致了量子理论的诞生。

2. **光电效应问题**:经典物理学也无法解释光电效应,即光照射在金属表面时,能够将电子从金属中逐出的现象。按照经典理论,光具有连续的波动性质,其能量与光的强度成正比,但实验发现,光电效应的发生与光的强度无关,而是与光的频率有关。这一现象最终促使爱因斯坦提出了光量子假说,即光是由能量量子组成的,每个量子具有固定的能量,与光的频率成正比。

这两个问题的解决分别标志着量子理论和相对论的提出,这些新的物理理论极大地拓展了我们对自然界的认识,也导致了现代物理学的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