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聊着天儿呢,杨丽就从严教授那“高大上”的办公室溜达出来了,一脸惊喜地喊道:“咦,学长,你咋来啦?”

“嗯,好好干活儿,别老想着摸鱼哦!”郑茂学长一本正经地交代了一句,然后就闪进了办公室。

杨丽那小眼神儿一直送着他进屋,然后才悄悄地凑近沈欣耳边:“欣欣,我跟你说啊,这就是我在厕所‘偶遇’的学长,是不是挺有意思的?”

沈欣一听,表情那叫一个诧异:“他跟你说他是学长啦?”

“没啊,不过能在这儿申请教室搞项目的,怎么可能是咱们这些大一的小菜鸟嘛!”杨丽分析得头头是道。

“丽丽,我跟你说啊,你这回可是看走眼了,他就是个大一新生!”沈欣一副“我就知道”的表情。

杨丽一听,眼睛瞪得圆圆的:“啊?你们认识啊?”

“嗯,老相识了。”沈欣手里的活儿一直没停。

“不会又是你的追求者之一吧?我的天,你这桃花运也太旺了吧!这一周都见了好几个了,真是旱的旱死,涝的涝死,欣欣,你可得给我们留点活路啊!”杨丽调侃道。

沈欣的手指微微一顿:“行,都留给你,你随便挑。”

杨丽撇撇嘴,心想:那些喜欢你的男生眼光都高到天上去了,哪轮得到我呀!

“刚才那个学长就挺不错的,那些追你的人里,他也就算有点小帅,我就勉为其难选他了,好的都留给你哈!”

“啊这……我劝你还是别白费心思了。”沈欣无奈地摇了摇头。

杨丽这闺蜜啊,男人缘不行就算了,竟然还盯上了自家男神,沈欣想到这里,心里不禁有点小失落,连手里的活儿都干得没那么起劲儿了。

……

另一边,郑茂那可是直接杀进了严教授的办公室,开口就是:“严教授,我有点事儿想请您老人家帮帮忙。”

“啥事儿啊?”严教授正戴着老花镜看报纸呢,一见他进来,报纸立马就放下了。

“我想去科技大那边推广咱们的论坛,需要您帮我写个介绍信。”郑茂学长那叫一个直接。

“你先坐,茶自已倒啊。”严教授那叫一个随和。

可能是因为心里对郑茂的创业项目特别支持吧,严教授一听是去别的学校做推广,二话不说就挥毫泼墨写了一封介绍信,还郑重其事地盖上了自已的私章。

“科技大的刘涛以前是我的学生,你先去找他,让他帮你联系那边的负责人。”严教授一番交代。

郑茂应了一声,随后缓缓展开介绍信,仔细端详了一番:“教授,您看能不能稍微给我调整下个别措辞?”

“是有用词不当的地方吗?”严教授一脸疑惑地问道。

“那倒没有,就是吧,有几个词我觉得听起来不太顺耳,不,准确地说,就一个词。”

“哪个词?”

“我就觉得这个‘创业推广项目’听起来有点low,您看能不能改成‘勤工助学项目’?”

严教授又不是吃素的,一下子就看穿了他的小心思:“你小子,是想在名义上捞点好处吧?好让科技大也给你整个项目扶持?”

郑茂嘿嘿一笑:“我就是随口一提,您要觉得不合适就算啦。”

“……”

“我可以帮你改,但如果你真想搞勤工助学的项目,那就不能只是个噱头,得拿出点实际行动来。”

“您放心,我郑茂绝对不是那种只占便宜不干活的人,等会儿我就找人招几个贫困生进团队。”郑茂拍着胸脯,信誓旦旦地说道。

严教授沉默了一会儿,最后还是答应了他的请求。

郑茂恭恭敬敬地把介绍信递了过去,还贴心地帮老教授拿起笔,递到他手里。

严教授接过笔,重新拿出一张稿纸,对着原来的内容,字斟句酌地重新写了一份。

拿到新的介绍信后,郑茂瞬间感觉肩上的担子重了不少。

当然了,他的笑容也更加灿烂了。

要是以创业的名义把论坛推广过去,科技大看在严教授的面子上,可能不会反对,但估计也不会给啥大力支持。

毕竟这不是自已学校的项目,能允许存在就不错了,难道还要帮忙吆喝?

但要是以勤工助学的名义推过去,那可就大不一样了。

勤工助学这四个字,听起来平平无奇,但在学校眼里,那可是很有分量的。

只要科技大那边一点头,这项目立马升级成双校联手的大戏,科技大的主任不光得憋着不能说不,还得一路绿灯给开道呢!

“严教授,您就看好吧,我绝对使命必达!”

“别跟我这儿整那虚头巴脑的,记住喽,得把‘勤工助学’这四个大字儿给咱实打实地干出来!”

严教授说完,心里头那个五味杂陈啊,想当年自已带的那娃,要是有郑茂一半的机灵劲儿和那股子拼劲儿,那项目也不至于黄了,心血都白费了。

说真的,创业者这圈子,也是龙生九子,各有不同。

有的人,天生就是带着搅动江湖的风云眼,那格局,那视野,绝了!

郑茂揣着介绍信,乐颠颠地从严教授那宝地撤了,临走前还不忘跟沈欣腻歪两句,那场面,甜得掉牙。

杨丽在一旁瞅着,心里头那个诧异哟,闺蜜身边追求者那是一拨接一拨,国贸系里都快挤炸了,但很少见闺蜜这么温柔似水,笑得跟朵花似的。

这位小哥,看来是有戏啊,掐指一算,成功率嘛,怎么也得有个百分之三十五往上!

……

告别了总办处,郑茂溜达到了208,还没到门口呢,那热闹劲儿就扑面而来。

杨秀枫、汪兰、董馨瑜这几个小家伙正围着桌子捣鼓啥呢,那兴奋劲儿,叽叽喳喳的,比外面的麻雀还闹腾。

“你们这是在搞啥名堂呢?”

杨秀枫一听声儿,立马回头:“老板,上次团建的照片书出炉啦,汪兰去创华顺路给捎回来的!”

“哦?快拿来瞅瞅!”郑茂也是好奇心爆棚。

团队凝聚力这事儿,可不是出去浪一圈就能永久保鲜的,它就跟消耗品似的,特别是日常那些鸡零狗碎的活儿一多,一不留神,凝聚力说没就没了。

所以啊,郑茂特意让汪兰扛上相机,农家乐里咔嚓咔嚓一顿拍,然后整成书,人手一本。

以后啊,时不时地翻出来回味回味,那团队的凝聚力,指定又能噌噌往上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