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报纸上的诗
刚才那场唇舌之战,在众人心中掀起了一阵波澜,仿佛余音绕耳不停。
陈阳紧随其后的解释固然有些让人摸不清头脑,但大家并未深究。或许是因为人们更愿意相信自己选择相信的事物吧。毕竟,对于他突如其来的反常举动而言,怀疑总是容易滋生恐惧与不安。
虽然这段话说得略显含糊,并没有直接揭示出真相所在。但面对陈阳展现出来的超乎寻常词汇量,大家只能选择将此事置之度外了。
这个结果对他们来说确实是难以接受。在陈阳和陆白芷面前,他们根本插不进去,完全是两个层次的较量。相比之下,众人悉数黯然失色。在场的人都有少年心性,至少很难接受平时成绩奇差的陈阳竟然在这方面超越了他们。
不过想要重新再来也没有办法。就算避开了陈阳“刚背过的B字头”,恐怕也无法与陆白芷相提并论词汇量上。胜负根本毫无悬念,也没有再重试的必要了。杨思婷一直以来都被家庭环境的关系,因此对陈阳抱持着轻视的态度。她深信父亲曾说过的那番话:“你看那个陈阳,成绩稀撇,智商不够,以后少跟他玩!”然而现在,她却目睹了自己早已认定为“智商不高”的陈阳在某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这让杨思婷感到困惑和失落。
房间里的氛围仍然弥漫着刚才发生的事情,很多人都沉浸在回忆中。女生们对于陈阳的眼神也开始变得异样起来。
气氛顿时变得尴尬起来,杨思婷才意识到自己犯了个错误。她急忙模仿新闻联播般郑重的口吻说道:“那么,让我们进入正式环节吧,本周的诗歌交流会现在开始!还有白芷,我上次从你那借了几本诗集和小说,这是我拿来归还给你。”
随后杨思婷从书房里提出一堆书籍,全都是精选的小说和诗歌集。大家面色肃穆地看着这些宝贵的文学作品,感叹不已。这真是今天交流会上最耀眼的“主菜”啊!
大院里的女生们过着丰富多彩的生活,每天都充满了各种精彩的活动。有些女生喜欢打电话用英语交流,她们互相鼓励、借鉴对方,不断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而有些女生则喜欢互相串门,在别人家里一起度过美好时光,全程使用英语进行对话。除了日常的交流和互动外,大院里还定期举办诗歌交流会。每个星期找到周末时间后,女生们便积极组织起来参与其中。
这个年代,文学的情怀依旧浓郁。没有现代科技的信息爆炸,人们用书信来交流。那时光荏苒,日头下山,车马慢行。每封信都需要好几天才能等到心仪之人的回信。一辈子也只够爱一个人。
男女之间都有摘抄句子和文章的习惯。当他们看到优美诗句或者精彩文章时,会迅速在小抄本上记录下来。
诗和文学特别的吃香。他清晰地记得一本名为《身边的江湖》的书中,序言里讲述了一个故事。这个故事大致描述了当时社会上混混们高逼格的生活态度。无论看到谁不顺眼,他们就毫不留情地一脚将其踹倒在地。然而令人惊讶的是,在被打倒后,那些被欺负者居然会悠然站起来,并向挑战者伸出手说道:“兄台身手如此卓越,定能写下一首美妙动人之作吧!”这真是一种别开生面、少有见闻的交流方式。
陈阳的父母,陈飞和徐蓝,也是能在家里偶尔找到一两本手抄本,上面写满了类似于《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那种笔调的散文。这些文字中蕴含着奋斗年代磅礴激情的印记,透过字里行间可以感受到那个时代迸发出来的火花。
其实在班上,杨思婷也是这样与陆白芷建立起友谊关系的。陆白芷可以算得上是文艺少女,但她为人低调,让很多人觉得难以接近。然而,杨思婷发现了一个机会去接近她。有一天,正好看到陆白芷手抄着尔德的一首诗。那首诗也正是杨思婷深深爱着的作品。这个时刻,杨思婷无法忍受内心中如滔滔江水般倾泻出来的欲望,在情不自禁之下和陆白芷开启了聊天。
杨思婷惊喜地发现与陆白芷竟然有共同的话题,这让她对陆白芷产生了一种亲近感。以往别人对待陆白芷总是带着一丝距离,但现在的杨思婷已经不再如此了。
通过交流,杨思婷逐渐了解到原来陆白芷的爱好十分广泛。她不仅精通书法和绘画,甚至还会弹古琴和钢琴......文学只是其中之一。杨思婷发现陆家里收藏着各类书籍,涵盖范围之广可谓万象琳琅。
于是,在某个时刻,杨思婷情不自禁向陆白芷借起了书来。每当看完那些由她推荐的书籍后,两人就会相互探讨心得体会。正因为拥有这样一个共同话题——文学,她们俩才能走到一起。
在现时今的文学圈中,充斥着一大批热衷于写诗写散文的文艺青年。他们用文字表达自己内心深处的情感和思考,试图通过作品传递出自己对生活、对世界的理解与感悟。然而,很多人却只是模仿唐诗宋词的风格,缺乏真正属于他们自己的声音。
这些年轻人虽然努力地为赋新颖之辞强行凑成了一篇篇琅琊宝笔般华美绚烂的作品,但却往往忽略了一个重要问题:他们没有经历过生活中真实而残酷的磨砺与积累。结果就是,在外观上看起来还算不错,但内在却总是显得空洞无物、毫无意义。
令人遗憾地是,在这个时代里,“故弄玄虚”似乎成了某些年轻文学创作者追求浮华表面、沉溺装饰语言进行“修饰”的标志。他们以花哨复杂语句取代简单明了描述;以高深莫测叠字连叠来追求所谓的文艺感。然而,这种做法不过是在徒劳地试图通过虚浮的文字来掩盖自己内心的空虚。
杨思婷一提到诗会开始,有人纷纷摸出了自己随身携带的小本子。陈阳感到愕然,之前从未有人告知他这个规矩啊……原来大家都是早有准备而来!然而今天杨思婷特意约了陆白芷参与诗会活动,并且事先也向她透露过。
不过这个交流会并不要求每个人都必须念一首诗,只是当有想要展示、赞扬的作品时可以拿出来分享。
谢北说道,“上星期我登山时创作了一首诗,我可以念给大家听!”
谢北站起身,环顾众人,清了清嗓子。她的表情十分夸张,引发了大家一阵欢笑。然后她的嗓音响彻整个房间。
“我行走在熙熙攘攘的马路上,心中却渴望登上高山。无论是乘坐公交车还是坐在教室里,我的思绪都飞离到那遥不可及的山巅。但当我真正踏足山间之时,回首眺望时才发现城市依旧屹立于山脚下,在星光下显得愈发璀璨!”
谢北念完这首诗,人们一时间陷入了短暂的沉默。然而很快,掌声如潮水般涌动起来,纷纷赞美之词不绝于耳。谢北的外表粗犷豪放,内心却蕴藏着深邃的情感世界。这首诗开头虽然显得口语化平易近人,却在最后给人留下了温馨而隽永的印象。相比许多刻意追求高雅意境而过于牵强的诗篇来说,这首诗更加真实自然、触动人心。
望着甚至连陆白芷都为之鼓掌欢呼,谢北内心充满了喜悦与自豪。这正是参与诗歌交流会所带来的无限价值:能够倾吐胸怀、找到情感宣泄的出口,并且得到伙伴们的认同和赞许。这种成就感丝毫不亚于当代游戏大神在全场斩获辉煌成绩时引发的羡慕与崇拜。
随后,陈雅静在众人的起哄声中念了一首精心准备的诗。
她身着一袭淡青色的裙子,婉约高挑的身姿展露无余。这首古诗立即将少女那种如仙般的气质和内心孤独的情感跃然纸上。这样一首诗,不禁彰显出作者非凡的语文造诣,让人不由得为之倾倒。
"白鹭傲立于绿柳亭,
沙洲间飞扬着凫衔清,
月华下幻化成绝艳美人,
她独自品尝何等良辰。
天南飘逸罗衣华丽织,
北风轻拂带走尘埃零落。
荒漠古道上足迹稀少,
她在夜晚守望寂寥城堡。"
这些优美而流畅的文字仿佛点亮了整个场景,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了陈雅静内心深处所折射出来的情愫与思绪。
陈雅静的诗声如清泉般流淌在大院里,轻盈而动听。她的才华和魅力让本就喜欢她的少年心思更加沉重了。张超、汪然、周军等外来人员也不由自主地对她产生了更多好感,因为谁能抵挡住这位文艺女神的魅力呢?
陆白芷被陈雅静这首诗所打动,不禁用纤长的双手轻拍落掌,眼中闪烁着赞赏之光。她挑长的睫毛轻眨间回味着诗中那独特的韵味,显然对这首作品也十分欢喜。
陈雅静端坐在凳子上,她感受到了胜利的喜悦。终于,在英语游戏中,她扭转了局势。
汪然和周军被张超硬拉过来参加这场比赛,并没有做任何准备。其他人陆续念出自己的诗作,大多都循规蹈矩。
然而,张超从始至终都保持着淡定沉着的态度,并不急于向众人展示自己的才华。突然间,杨思婷露出一个神秘的微笑,说道:“你们还记得上一期校刊里那首名为《秋》的诗吗?就是张超写的!
众人齐刷刷地转向张超,期待着他的表现。杨思婷不经意地拾起桌上摆放的一本薄薄的校园文艺杂志,随手翻开,嘴角勾起一抹浅笑,“你们听我念一下吧。”
“有如悲伤的目光一样,我深深迷恋秋天。在那多雾的宁静日子里,常常穿越树林踏入其中,坐在那儿凝视着苍白无瑕的天空和黑暗松林的顶端。我喜爱品尝酸味叶片,在草地上带着懒洋洋微笑舒卧其中,聆听啄木鸟尖锐而清晰的啼声,心中盈满各种奇思幻想。青草已然枯萎不存,在其上浮现一层寒冷而安谧之光芒,我的内心完全沉溺于这幸福与自由并存的忧伤之中……”
等到杨思婷念完,谢北“啊!”了一声,对陈雅静说,“原来他就是这首诗的作者!张超就是作者!我们还一起抄了这首诗的呢……”
谢北心直口快,瞬间道出了真相。
虽然摘录这些并不算什么特别的事情,但此刻从谢北口中传出陈雅静的行为,那感觉便格外引人注目。
“这首诗虽然以树林和鸟儿的描述为主,但却散发着一种悲伤的基调。”一位女生指出了这个重点,并没有表达自己真正感受到悲伤,因为并不是每一首写满了哀怨的诗都能让人产生共鸣。尽管如此,这首诗还算不错,只是可能有些刻意渲染出哀愁的氛围。
然而即便如此,在场的许多人都对张超刮目相看。
陈雅静默默地咬了咬牙,心中对谢北的口快感到暗恼。然而此刻已无法挽回,她的脸微红地避开了张超的视线,并不知道为何下意识望向了陈阳所在的方向。
张超一边展示出谦逊的手势,却在眼神中流露出自满之情。他看到陆白芷微笑着点头,内心安定下来,仿佛得到了巨大鼓舞。
然而,陈阳站在一旁听着时,鸡皮疙瘩顿时涌上他的身体,让他感到一阵发麻。实话说,这首诗本来还行,但杨思婷念诗的语调让他无法接受。如果继续这样下去,陈阳估计自己的尴尬症要复发了。还不如回去看书算了。于是他恰好找到一个机会起身告别:“你们的诗都很出色……我有些事情要处理,请大家继续享受这个美好的夜晚吧。”
众人注视着陈阳离开,在院子里的学生们目光不约而同地集中在陈雅静身上。
气氛突然变得沉寂起来。
因为大部分人都知道陈阳暗恋陈雅静的事情,他们认为这起事件可能是因为陈雅静摘录了张超的诗而引发的。相比之下,陈阳显得黯然失色,年轻时期受到挫折后无法承受压力所以离开了。这背后隐藏着多少因爱生恨却又羞愤难当啊!他最后那句“不用管我”,蕴含着何等酸楚……在场观众已经想象出一幕戏剧性大场景。
看到陈阳走出门去,陈雅静眼神闪过一丝光芒,但最终她没有说什么。
杨思婷开口,“算了吧,反正陈阳也写不出什么好诗来……”
然而,谁也没有察觉到,现在蜷缩在角落里的刘明正充满愤怒和不甘地咬紧双唇。他感同身受地承受着兄弟们所遭受的屈辱,内心仿佛是一股暴怒之海即将冲破囚禁的栅栏,在迫切地寻求宣泄。
周围人洋溢着笑意时,刘明抑制不住嘴唇的颤抖。
突然间,他听见自己的声音响彻空气,“有谁说陈阳写不出来!?”
本来陈阳的离开只是一个小插曲,杨思婷还准备继续带带气氛,然而刘明突如其来地开口,顿时让整个场面陷入了尴尬。似乎之前大家都看破却不说破的暗流,在此刹那间被撕开了那层膜,真相明朗化的同时也让人感到异常难堪。
刘明自己说出这番话时连自己都被吓到了,但他直视着众人投来的目光,并没有退缩。仿佛是彻底决定放下心结般,他毅然选择破罐子破摔。
杨思婷并不是刘明可以轻易挑战的对手,但她只是微笑着,似乎在嘲讽一般说道:“写诗当然谁都能试试看,但要写得好就不那么容易了。你可曾见过陈阳的作品?还是他和你们一起玩的时候曾经表演过呢?”
“有!我有他写的!”刘明终于从衣兜里拿出了一张皱巴巴、之前被他捏在兜里的报纸。
大家听到这话先是因为情景太滑稽而忍不住笑了出来。
什么?有人会用报纸写诗吗?这难道不是画出来的乌龟吗?你要帮陈阳出头,至少也得外形帅气啊。
然而,刘明却依旧小心地平整着那张皱巴巴的报纸,脸上甚至还透露着一丝虔诚之色……
“我今天去他家时,我看到了他以前练字时写的。”
杨思婷表情夸张地说:“哼!竟然真有。那就让我们听听看他的诗怎么样。”
张超拦住道:“还是算了吧……”
“张超,你实在是太善良了。”谢北大声道。她觉得,一篇登上校刊的诗稿刚一出现,接下来就会有陈阳写的诗歌亮相,这对张超来说可能会有些难堪吧?不过她也感慨地赞叹:“你还真是为他考虑呢!”
张超眼底掠过一丝狡黠的光芒。其实他早已经预料到了这样的效果。但当他回收目光之时,偶然间看到陆白芷投向自己的那个目光——只是简单而浅淡的一眼,却让张超感觉仿佛被洞察透彻般心头沉重起来。
“来来来……他要念了……”
“念啊,刘明你怎么还不念……”
陈雅静道,“刘明,你真的够了,别拿开玩笑!”陈雅静心里暗自想着,她实际上是好奇刘明所提到的报纸上陈阳写了什么样的诗。不过这种事情应该私下来看才对,现在刘明却当众念出来。以她对陈阳的了解,这很有可能会让他感到尴尬,并被旁人嘲笑。尤其还有张超刚刚发表在校刊上的一首诗作,在这种情况下更是高下立判。再加上周围众人纷纷议论纷纷争辩之声,最后陈阳恐怕会被贬得一文不值。刘明简直就像个傻乎乎挖坑给自己兄弟跳进去啊!
有人已经瞥到了刘明展开了报纸露出上面的字体,但随之却是一愣。那龙蛇般飞扬的笔法,竟然是陈阳所写?
刘明对这些充耳不闻,轻轻拿起报纸,在背面还是“星海都市报”的版面。他的声音并不好听,但带着抑扬顿挫。
随着他念出诗句,众人首先带着哂然的笑意却渐渐消失。每个人的脸上显露出不同程度的专注和认真。
敬朝阳,照亮黎明的希望, 敬月光,抚慰黑夜的寂寥。
敬故乡,怀念记忆中的温馨, 敬远方,向往世界的辽阔。
敬明天,珍惜每个新的开始, 敬过往,铭记经历和成长。
生与死,在美丽中勇往直前,
无后悔、无愧于心之诗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