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城。

此地成为辽东重镇,乃是明廷扼守关外女真诸部的重要屏障,但自从天启元年的"辽沈之战"过后,此地便落入了女真人之手。

并且在今年三月,经过数年的修缮,女真大汗努尔哈赤不顾国内朝臣的一致反对,力排众议的将国都由距离此地不远的"辽阳城"迁至此地。

放眼望去,巍峨的城池外尽是身着"奇装异服"的女真鞑子,少有的汉人面孔脑后也都留有丑陋的"金钱鼠尾",谦卑的弓着身子,行走在这座曾经见证了无数关外部落兴衰的城池。

尽管大明天子落水的消息还没有传至千里之外的女真国都,但沈阳城内的气氛仍是颇为"热切",尤其是本就桀骜不驯的"女真八旗"更是趾高气扬,眉眼间闪烁着溢于言表的兴奋。

遥想当年,他们建州女真不过是关外女真诸多部落当中毫不起眼的一个分支,但在百战百胜的大汗率领下,他们建州女真竟是统一了整个女真部落,并且还在赫图阿拉建国,国号为大金,公开向昔日如同神明一般压在他们头顶的大明宣战。

更重要的是,经过数年的攻伐下来,他们大金不但在明廷的围剿下站稳了脚跟,甚至还将梦寐以求的沈阳城,辽阳城,广宁城等辽东重镇收入囊中。

现如今,大明在一望无垠的关外也仅仅剩下了宁远,锦州等寥寥几座孤城,远远无法与他们兵强马壮的大金相提并论。

并且就在这两日,城中肃穆的"汗王宫"中突然传出了一则令所有八旗勇士为之兴奋的消息。

经过数年的休养生息,踌躇满志的大汗终于决定再度对明廷动手。

一想起明国那些胆小如鼠,望风而逃的士卒以及唾手可得的滔天财富,唯唯诺诺的"汉人奴才",众多八旗勇士的嘴角便是不由自主露出了一抹狞笑,一脸狂热的望向城中"汗王宫"所在的方向。

他们坚信,在百战百胜的大汗率领下,他们大金将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

...

"尔等是何意见?!"

偌大的宫殿中,女真大汗努尔哈赤如金属一般粗粒的声音在众人耳畔旁幽幽回荡,其阴沉的眸子在殿中每个人的脸庞上掠过,无一人敢与他对视。

"启禀父汗,儿子请战!"

努尔哈赤话音刚落,便见得一名四十余岁,身材魁梧,面容与努尔哈赤有三分相似的武将侧身出列,其清冷的声音也是响彻整个汗殿。

他叫代善,乃是努尔哈赤的次子,大金的"和硕贝勒"之首,自从前些年自己的同胞兄长褚英被自己的父汗幽禁至死过后,他便成为了努尔哈赤事实上的"嫡长子",更是大金的"太子",地位尊崇无比,仅次于汗殿之上的努尔哈赤。

见代善率先出列,汗殿中的文臣武将不管心中作何感想,皆是默默的闭上了嘴巴,还有些人更是将已然迈出的脚步悄悄收回,不动声色的凝望着上首的老汗。

俗话说君心难测。

随着时间的流逝,曾经无可睥睨的老汗也不免出现了一丝"老态",继而令得国内人心浮动。

若是以汉人的角度来衡量大金下一任大汗的人选,身为大金太子的代善自是毫无争议。

毕竟代善不但是老汗事实上的"嫡长子",更是大金国内功勋卓著的"大贝勒",军功远胜于其余异母弟及国内将领。

尤其是随着曾经陪同老汗努尔哈赤南征北战,一同建国的"五大将"先后病逝,大贝勒代善俨然成为了军中魁首,受到无数人拥戴,终日以"大金储君"的身份自居。

但不知是不是"爱屋及乌"亦或者"慈父宠爱幼子"的缘故,近两年老汗倒是对大妃阿巴亥诞下的三兄弟宠爱有加。

尤其是多尔衮及多铎两兄弟,更是被大汗亲自养育于宫中,终日带在身边,羡煞旁人。

在这种近乎于诡谲的局势下,国内也不免出现了些许异样的声音,声称人至暮年的老汗有意仿照蒙古旧例,实行"幼子守灶",待其百年之后,将汗位交予幼子多尔衮。

如此种种之下,纵然是一场看上去再寻常不过的奏对,心思浮动的朝臣们却也不敢轻易下场,只是等着上首老汗的决断。

一时间,偌大的宫殿鸦雀无声,唯有众臣粗重的呼吸声次第响起,殿内气氛如同冰雪一般冷凝。

见状,居于汗殿上首的努尔哈赤眼中便是微不可查的闪过了一抹寒芒,望向代善的眼神也是愈发不善。

作为自己膝下事实上的"嫡长子",继承了自己一身勇武的代善从未让他失望过。

无论是昔年女真联军围剿他们建州女真,还是决定他们大金国运的"萨尔浒之战",亦或者奠定了大金根基的"辽沈之战",代善都是从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但同样的,随着代善的地位愈发稳固,自己的地位竟是受到了挑衅和威胁,就连曾经对自己言听计从的奴才们都没有那般听话了,转而隐隐以代善为首。

这种变化,是他绝对不能容忍的!

在这个汗国,唯有他努尔哈赤是至高无上的,没有人能够威胁到他的地位。

"咳咳,父汗.."

"儿子有话说.."

就当努尔哈赤眼神愈发冰冷,准备随便寻个由头向代善发难的时候,却听得耳畔旁响起了一道有些迟疑的呼喝声。

抬眼望去,只见得一名身材有些配胖的汉子已然跪倒在殿中。

"老八,你有何话说?"望着眼前这身材肥胖,于殿中众臣显得格格不入的八子皇太极,努尔哈赤的眼中也是不免涌现了一抹异样的神色。

算上前些年被自己幽禁致死的长子褚英,自己一共有十六个儿子,抛去多尔衮及多铎那两名幼子之外,其余子嗣多少有些马上功夫。

唯独这老八皇太极,自幼不喜欢舞刀弄枪,反倒是对于汉人的"阴谋诡计"颇为推崇,并且还屡次收获奇效。

昔日他们大金功伐辽沈的时候,由皇太极一手策划的"反间计"便是从中发挥了巨大作用,成功策反一批蒙古流民混入沈阳城中,继而为他们大金拿下了沈阳城。

正因如此,皇太极虽然在军中没有太深的根基,但仍与代善,阿敏,莽古尔泰三人一同被册封为和硕贝勒。

"回禀父汗,如今我汗国刚刚迁都至此,正是人心浮动之时,且东江毛文龙虎视眈眈,暂不利于大肆兴兵。"

"并且明国内部此时正暗流涌动,其辽东督师孙承宗随时有可能迫于朝中压力去职还乡。"

"依儿子拙见,倒不如暂且休养片刻,待到时机成熟之时,再举刀兵。"

迎着努尔哈赤那双毫不波澜的眸子,身材肥胖的皇太极硬着头皮,有些迟疑的与大贝勒代善唱起了反调。

他倒并非故意而为之,而是单纯的认为眼下并非进攻明廷的最佳时机。

毕竟依着明廷京师传来的消息,其朝中大臣对于出镇辽东数年,却始终没有半点功绩的辽东督师孙承宗很是不满,已然开始有人上书弹劾了。

但不同于明廷昔日在辽东那些碌碌无为的官员,这辽东督师孙承宗不但是京师小皇帝的"老师",更是不折不扣的主战派。

倘若他们大金此时撞上去,反倒是中了孙承宗的下怀,倒不如待到其离职之后,辽东军民百姓人心惶惶之际,再行刀兵。

听得此话,努尔哈赤本是有些阴沉的脸色便是缓和了不少,同时不置可否的点了点头。

老八的这番说辞,听上去倒是颇有道理,并且他也不是真的想要在这个时候功伐明廷。

"老八说的不错,那我大金就暂且在休养一段时间。"不过几个呼吸的功夫,努尔哈赤便是做出了最终的决断,并且朗声朝着殿中众臣吩咐道。

听得此话,傲然立于殿中的"大金太子"代善纵然心中有些不满,但迫于努尔哈赤多年以来养成的威压,却也不得不低头应是。

"大汗英明。"片刻过后,整齐划一的呼喝声便是在汗殿中随之响起,但努尔哈赤的脸上却是没有丝毫动容,仍是在死死的盯着低头沉默不语的代善。

自己的这个"太子",未免有些太想进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