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家的,我家狗蛋是在你家吗?”刘婶子站在栅栏门口向里张望。
苏禾正愁如何想法子请刘婶子一家人来吃饭,这下倒好,葫芦娃救爷爷。
呸呸呸。
“婶子,狗蛋在呢。你进来,门没关。”
苏禾撑着扁担站起身,右脚吃不上力差点歪倒。
“这是怎么了?”
“脚不小心扭了下。”
刘婶子一脸心疼道:“你啊,何苦学人家裹小脚,遭罪的还是自己。”
时人大多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能有一人推心置腹实属难得。
苏禾如觅知音,若是她的皮囊,自然当场扯了这裹脚布,免受束缚。
“婶子别说这些了,您帮我看看这鱼是酸菜还是红烧?
“何为酸菜?”
苏禾挽着刘婶子的胳膊,拉她一起坐下。
“那婶子便留下尝尝我的手艺。”
刘婶子慌忙起身,连连摆手,“使不得,使不得。”又冲着里屋喊道:“狗蛋,快跟娘回家。”
狗蛋听到他娘的声音,兴冲冲从里屋跑出来。身上穿着路今安的上衣,整个人干净开朗不少。
“你这孩子……”
打出事以来,狗蛋整个人变得胆小、不爱笑,夜里常常惊醒。刘婶子背地里没少偷偷抹泪。顾不上责备狗蛋,拉着他向苏禾道谢。
苏禾自知受不得,侧身躲过两人的礼。
“狗蛋,过来。”
苏禾与狗蛋一番耳语,狗蛋着急忙慌跑了出去。
刘婶子想追,被苏禾拉着处理鱼。
苏禾想好了她要开全大明最大最好的食肆。
她一个历史系学生,总不能打着知天命的旗号插手历史发展轨迹。这种来钱快的法子大多需以命相搏,她这人惜命得很。
“路家的……”
“婶子,叫我苏禾就行。”
改变不了这个时代,她可以改变身边的人。首先,从记住她是苏禾开始,从承认她是个独立的个体开始。
“苏禾,这个怎么处理?”
“片成片就好了,辛苦婶子了,我去准备做饭的材料。”
胡椒研磨成粉,盐、葱、野姜,鸡蛋统统放入盆中和鱼一起腌制。
可惜没有淀粉。
有了,开食肆的第一桶金便从男女老少都躲不过的淀粉肠开始。
灵感的来源永远是现实生活。
约莫腌制了二十分钟,狗蛋拖家带口聚到路家小院。身后的狗蛋爹抱着一口大铁锅,锅里放着一小坛子酸菜。狗蛋爷爷奶奶相互搀扶,跟在后面。
看自家男人一竿子打不出半个屁,刘婶子咬咬牙,说:“苏禾,婶子知道这辈子婶子一家有愧于你,可是这大铁锅是婶子家唯一的器具,你能不能……”
“娘,你说什么呢,苏姐姐要给咱们做好吃的鱼。”
苏禾笑得张扬,如同正午明媚灿烂的阳光,驱走所有阴霾。
“李叔,劳烦您把锅支在院子里。”
狗蛋急于表现,在苏禾面前晃来晃去。
“我做什么,苏姐姐?”
“你啊,去屋里给爷爷奶奶找两个凳子。”
屋外吵吵闹闹,嬉笑声钻进路今安的耳朵里,心里直痒痒。
“狗蛋,叫你苏禾姐姐进来。”
“知道了,安哥哥。”
有了一起洗澡的情谊,狗蛋与路今安的关系亲昵了不少,面对他的时候起码能抬起头说话。
“什么事?”
路今安想不明白,她为什么对狗蛋一个顽皮的孩子耐心十足,对自己又是如此疾言厉色。
“脚还痛吗?这是红花油,揉揉明天就不痛了。”
苏禾眨巴着眼睛,有些不确定这人突然示好的目的。
“有话直说,忙着呢。”小脾气上来,压根不想听他讲话。
亏她还以为路今安是个聪明人,三两句话断定自己折磨狗蛋出气,自己在他心里竟如此不堪。
“对不起……还有,谢谢你。”
路今安表情诚挚,耳朵根通红,手指无措地揪着被子。
“哦。”
院子里的李家人,面面相觑。
刘婶子守在火堆前,不安道:“爹娘,咱们还是回去吧,这么多人……”
话没说完,意思却很明确。
李爷爷叹了一口气:“留下吧,苏禾这丫头肯定会追着咱们再回来。往后,咱们就当一家人处,你们多照顾她。狗蛋娘,你回家取些杂面做几个饼子。”
哦是什么意思,路今安一直琢磨到狗蛋送饭进来。
一海碗鸡蛋羹和小碗小米粥,没一会又送来一碟野菜。
“狗蛋,怎么不进屋里吃?”
狗蛋吞了口唾沫,说:“苏姐姐说怕你眼馋,但其实她是怕影响药性。”说完,一溜烟儿跑了,他还得看苏姐姐做鱼。
野山姜、大蒜爆锅,放入酸菜炒香。出味儿后放入鱼骨头,加水,锅开放豆腐,炖煮。千炖豆腐万炖鱼,最后放入薄薄的鱼片。
苏禾尝了一口汤,味道还不错,就是少了些辣椒的味道。酸菜的味道正宗,为这一锅食材增香不少。
柴火锅炖出来来的鱼香气十足,不止小院里的人心动。住在村边上的赵大夫也闻到了,有了这股香气,手边的饭味同嚼蜡。
狗蛋早早守在锅前,贪婪地嗅着香气,小模样逗笑了几个大人。
“开饭。”苏禾一声令下,众人才动筷子。
六人围坐在铁锅前,除了苏禾,其他人都夹着自己面前的豆腐。
苏禾放下碗筷,委屈的样子吓坏了几人。
“不是说好是一家人,怎么都嫌弃我做的饭。狗蛋,你说,姐姐做的饭好吃吗?”
狗蛋俨然成了她的忠实追随者,匆匆咽下嘴里的豆腐,拼命点头。
“吃鱼,吃不完给我兜着走。”
李爷爷身为一家之主,苏禾首先看向了他。
“都吃,都吃。”李爷爷先用筷子夹了一块鱼肉放进李奶奶碗里,自己夹了一块小一点的。
是她糊涂了,居然忘记了勺子这么重要的工具,苏禾愣是撑着扁担一人舀了一大碗才放心。
“婶子,这豆腐哪里买的?”
李叔生怕苏禾不满,紧张道:“城……城里做工的东家送的。”
苏禾又给狗蛋添了一勺鱼肉,嘱咐他小心鱼刺。
众人吃得尽兴,完全忘记了屋子里孤单一人的路今安。
李奶奶倒是提了一嘴,被苏禾劝慰两句再加上美食在前,哪还顾得上那么多。
眼下看,李家是值得亲近的。苏禾心里隐隐有一种想法,只是还不成形。
开食肆需要人手,她有心拉拔李家。可人心最经不起试探,徐徐图之最稳妥。
三碗水一碗药,外伤赵大夫能治,内里只能她亲自出马。
她从不打无准备之仗,在心里打了好几遍草稿。设想诸多路今安可能反驳的点,无一错漏。